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03288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阶段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阶段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阶段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阶段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阶段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阶段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阶段特征(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中国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形势:1、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2、社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高潮。3、清政府成为列强工具。 4、社会主要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合流。启示:反帝和反封建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民主革命 胜利。阶段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甲午战争1927年) 1、政治上:列强侵华进一步加剧,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随着民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与无 产阶级先后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救亡运动。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 输出

2、为主 ,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三股进步思潮: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潮;民主科学思潮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 变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思想。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社会的沉沦1、列强侵华的主要事件A、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B、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C、一战时期日本侵华和二十一条1915D、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巴黎和约19192、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制华”政策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3、列强侵华的影响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 主义工

3、业的发展。(1)破坏性:(2)建设性A、列强的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促进了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列强的侵略使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救 亡运动此起彼伏例1: (1)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4分) (2)简要分析分析列强改变侵华政策的原因以及中国 局势的影响。(8分)(1)转变:由瓜分到“以华制华”。(2分)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2分)(2)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3分)影响:A、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殖民地程度加深B、 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C、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 危机空

4、前严重二、中国人的抗争与探索中国人抗争与探索的主要事件A、义和团运动C、清末新政B、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E、新文化运动F、五四运动G、国民大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 量壮大西方民主思想和政治学 说广泛传播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曲折发展(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A、时间:19世纪60、70年代B、地点: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原因: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传统的自然经济解体为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创造了条件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影响引起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

5、传播奠定了基础(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A、初步发展的时间:甲午战争后(90年代)B、初步发展的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 解,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壮大,登上了政治舞台,领导民族救亡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3)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A、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B、原因: 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的建立及采取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 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和利润的刺激D

6、、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影响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由 旧民主革命向新民主革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 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新文化运动 的开展打下了物质基础(4)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因素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有利的因素 A、列强的侵略,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中国自然 经济的解体)B、从清末至民国初,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C、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高涨和实业救国思潮 的兴起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和剥削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利的因素B、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缺乏市场、资金、技 术等C、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不

7、安例:以下事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 用的是列强经济侵华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 B C D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A、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B、它导致了资产阶级产生和无产阶级壮大,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C、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封思想文化运动,动摇了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民思想。同时 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D、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 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主要从事轻工业和小规模采矿业企业投资少,规模小,发展十分艰难与外国资本既矛盾又依存归纳:戊戌变法兴起的原因A、甲午战败和马

8、关条约的签定,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激发了人民的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B、19世纪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西方近代思想的传 播,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1、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原因)2、维新思潮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思潮得到进一步发展维新 代表主要思想思想核心 或特点 康有 为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 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梁启 超 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 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变科举谭嗣 同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 法等级制,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严 复自由

9、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变法才能救亡把西方政治 学说倡民权冲决网罗- 抨击旧制借用社会进 化论观点2、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B、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体制C、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D、学习西方科技思想文化A、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 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 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 “法人 之学问,冠绝地球

10、,故能倡民主之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 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 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 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7分)(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宣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3、康梁为变法做的准备1、创办学堂,聚徒讲学 2、著书立说,力倡维新 3、上书皇帝,恳请变法 4、创办报刊,传播维新 5、

11、成立团体,组织力量 6、展开论战,挑战顽固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变法通议 天演论“公车上书” 应诏统筹全 局折中外纪闻 强学报 时务报 国闻报强学会 保国会维新派与顽固 派的论战类别作用局限性政治 方面经济 方面文教 方面军事 方面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 力,抵抗外来侵略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 立宪等政治主张 没有触动到封 建土地所有制 4、变法的作用局限4、变法的结果无力回天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势力十分强大B、脱离人民群众,仅依靠无权的皇帝C、对帝国主

12、义抱有幻想D、变法手段单一,新政无法落实例: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 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 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5、戊戌变法的历史遗产 ( 历史意义)A、具有鲜明爱国色彩救亡图存运动B、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推动中国文化、教育等的近代化D、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生活,引领时代新风维新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中 国革命必须推翻清王朝打倒帝 国主义例1、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

13、”的,其中“跪着”主要 是指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没有实行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 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例2、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是 A、公车上书 B、保国会成立 C、强学会成立 D、创办时务报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 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社会 背景领导 力量具体 措施国际 环境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 中国;封建统治相对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 建统治势力强大。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 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 建立倒幕基地,武装倒幕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 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 派力量小。强制推

14、行,大刀阔斧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各地阳奉阴违。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掀起 瓜分中国的高潮。思想文化传统: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 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补充)百 年 辛 亥一、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1、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2、辛丑条约的签订,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 深入,民族危机不断加强3、清末“新政”,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各地人 民反帝斗争风起云涌 革命的目的: 争取民族独立与 富强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目标)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15、,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分配问题平均地权民权主义1、内容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 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分)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异:A、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B、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2、三民主义的评价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 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指导了辛亥革命:建立起了民主共和国;制定并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新制度的创建1、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内容、意义、为什么没起作用)(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第十九条 参议院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 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