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毕业论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601491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肉搜索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肉搜索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肉搜索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肉搜索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肉搜索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肉搜索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肉搜索毕业论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角度分析“人肉搜索”现象以“华南虎照事件”和“铜须门事件”为例v 李若潇 双学位08级 v 学号:0712020108LOGO目录4.论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3.文献综述2.选题的目标、意义和要完成的任务1.结论LOGO1 选题选题的缘缘由、意义义和要完成的任务务u选题缘选题缘由随着随着“ “人肉搜索人肉搜索” ”的不断发展,网民享受它带的不断发展,网民享受它带 来的便捷、迅速以及海量信息,用它作为舆论监来的便捷、迅速以及海量信息,用它作为舆论监 督的武器的同时,督的武器的同时,“ “人肉搜索人肉搜索” ”作为一把正义与邪作为一把正义与邪 恶并存的双刃剑,随之应运而生的网络

2、暴力也在恶并存的双刃剑,随之应运而生的网络暴力也在 无时无刻地侵蚀着他人的隐私和名誉,甚至严重无时无刻地侵蚀着他人的隐私和名誉,甚至严重 干涉到当事人的日常生活。人肉搜索成为最具争干涉到当事人的日常生活。人肉搜索成为最具争 议的话题之一,毁誉参半。议的话题之一,毁誉参半。LOGO1 选题选题的目标标、意义义和要完成的任务务(1 1) 理论意义(2 2) 现实现实现实现实意意义义义义u选题选题意义义有助于丰富网络传播理论和公共领域理论的研究, 还完善了对于网络言论和网络民意的探讨。对规范当前国内的网络社区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 助于我国建设和发展集信息共享、人际交流、言论表达 、舆情形成和商业

3、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网络互动平台。LOGO1 选题选题的目标标、意义义和要完成的任务务从“华南虎照事件”和“铜须门事件”切入,对比分析 “人肉搜索”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表现,并试图 阐释其表现产生的共性原因和差别原因。最后针对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不同特点提出几点措施和意 义,力争探索一条规范“人肉搜索”弊端、发扬“人肉 搜索”优势的可行之路。u要完成的任务务LOGO1 选题选题的目标标、意义义和要完成的任务务(1) 资料搜集方法:文献法(2) 资料分析方法:比较分析通过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两个典型性“人肉搜索” 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人肉搜索”在公共领域 和私人领域中产生的不同社会影响并

4、阐释原因。u研究方法2 文献综述v 法学的视角多是从对“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人肉搜索与网站法律责任”以及“人 肉搜索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加以研究。 v 社会学者多认为“人肉搜索”现象是当今网络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社会互动方式,基本上 都肯定了“人肉搜索”作为道德表达方式对于宣泄个人情绪、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的 作用。 v 心理学者则另辟蹊径,试图从网民的心理角度对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 v 伦理学认为这种新的搜索现象本质上是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折射,是不同的伦理道 德观念相互矛盾冲突的过程。 v 传播学:大多也都是分析“人肉搜索”的传播模式、传播流程、传播特点,并通过传 播学的相

5、关理论,例如关人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对其现象进行阐述。利用马克波斯特的“第二媒介时代理论”,从信息和信息主体两个维度分析了“人肉 搜索”如何构建了这种新型的传播交往关系。通过“媒介生态学”的视角从人、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保持动态平衡的基本论点出发 ,构建了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研究模型,并运用媒介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人肉搜索” 的发展做出预测。人肉搜索这种传播过程中的网络暴力研究。LOGO1234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研究有关“隐私问题”与人肉搜索暴力的研究有关“网民素质“与人肉搜索暴力的研究有关“网络媒介”与人肉搜索暴力的研究有关“现实情境“与人肉搜索暴力的研究LOGO2 论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6、人肉搜索”概念界定和现象分类1“人肉搜索”在不同领域社会影响的原因分析2规范与管理“人肉搜索”的思路和对策32.1 “人肉搜索”概念界定和现象分类(1)“人肉搜索”概念界定v人肉搜索:即不仅依赖机器的自动算法从资料库中检索 结果,而更多地通过网民的主动参与,利用其知识、经验 、信息渠道,整合多重信息,得出最优化答案的关系型网 络社区活动。 v人肉搜索暴力:其实是人肉搜索行为的一种扭曲或滥用 ,其外在表现往往伴随着对当事人的网络语言暴力或现实 暴力。这些暴力产生于网民对当事人隐私的挖掘和泄露, 所以人肉搜索暴力的核心问题应当是隐私权问题。2.1 “人肉搜索”概念界定和现象分类(2)“人肉搜索”的

7、现象分类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特征:公共性、公开性以及公共自主性, 其理论精髓在于批判性特征:私密性和私人自主性2.1 “人肉搜索”概念界定和现象分类华南虎事件与铜须门事件概况对比表(2)“人肉搜索”的现象分类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在进入公共领域后的“人肉搜索”中,网民的情绪更为理 智。一旦进入私人领域,网民的情绪就表现得冲动而激愤。就社会影响而言 公共领域中的“人肉搜索”形成了有效的舆论监督,推进了社会公共事件的发 展进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而“私人领域”中的“人肉搜索”却造成了对 当事人隐私权的侵犯,虽然它传达了民众对传统道德价值的追求,却不免带 有私刑的意味。LOGO2.2“人肉搜索”在不同领

8、领域社会影响的原因分析心理原因极化现象 和集群行为社会原因公民权利 的追求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文化原因长久以来 形成的道德主义传统“议议程设设置”下的民主 与暴力把关人与责任意识2.2.1 心理原因极化现象和集群行为人肉搜索事件产产生网民在讨论中集体精神逐渐统一,形成 “意见磁场” (“极化”现象)在群体暗示和意见领见领 袖下盲信盲从集群行为为2.2.1社会原因公民权利的追求与社会现实 的冲突大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要落后的、保守的、传统的信息供给机制矛盾公民意识开始觉醒 渴望拥有对公众事务 更为广泛的知情权和表达权矛盾民主化进程2.2.1文化原因长久以来形成的道德主义传 统儒家文化道德主义文化道德律

9、维护公平正义社会转型 道德失 范LOGO2.2.2 “议议程设设置”下的民主与暴力公共性事件发生 (华南虎照事件)个人议题出现 (铜须门铜须门 事件)议程设置是指媒体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 心目中的重要程度。随着“人肉搜索”的演进和升级,它逾越了单纯的娱乐或实用性目 的,发挥了议程设置的功能,使个人议题因为关注度增加转变成公众议 题。网友复制传播个人议题公共议题影响传统媒体 的议程设置影响政策的导 向公 共 领领 域私 人 领领 域网络非实名制 开放表达个人观点事件失控异化,出现网络骚乱LOGO2.2.2 把关人与责任意识政府机构单个公民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关人”起着决

10、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 。公 共 领领 域私 人 领领 域 网友在潜意识里规避风险论坛管理人员更为谨慎起到很好的舆论监 督效果网友匿名化不规避风 险网络论坛 去中心化把关 人角 色强 化把关 人角 色弱 化隐私权伤害,网络暴力LOGO12342.3 规范与管理“人肉搜索”的思路和对策加强网民道德自律 提高网站责任意识培养网络“意见领袖” 创新扩散理论的网络管理应用良好“舆论氛围”的构建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共同职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源头上警示网民2.3.1 加强网民道德自律 提高网站责任意识v 提高网民自律意识唯有网民明确网络并不因为可以匿名而免除责任,意识到自己的 网络言行同样会对他人

11、和社会造成伤害,同样需要承担应有的法律、 道德责任。这样,在进行人肉搜索的时候,就会谨慎、克制得多。v 加强网管责任意识:网站除了要加强监管责任,及时发现和删除“人肉搜索”行为中 侵犯他人隐私权或名誉权的内容,还应当加强把关意识,对网民进行 道德引导。在某些“人肉搜索“行为可能失范或转向时,网站应透过 “舆论领袖积极发言,或者以网站的名义表明态度,端正立场。2.3.2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创新扩散理论的网络管理应用v 创新推广的最佳途径是将信息技术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 以应用,“意见领袖”在整个扩散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v 在网络管理中,要大力培养网络的“意见领袖”,吸聚具有 较高的决策话语权、

12、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的精英阶层 ,不断提高影响力和公信力,体现社会的主流意识,并对网 络中数量众多的“草根阶层”产生影响v 创新扩散论是指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要能继续扩散下去, 首先必须有10%-20%的人采纳这种创新物,创新扩散比例一旦达到临 界数量,扩散过程就进入快速扩散阶段,这个过程一直延续,直到系 统中有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创新。v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 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 的两级传播。2.3.3 良好“舆论氛围”的构建传统媒体与网络

13、媒体的共同职责v 网络媒体应在合理的议程设置框架中,进行符合新闻事实 内在价值和社会道德要求的新闻报道,激发网民独立思考 ,营造具有理性精神、公民意识、道德意识和人文情怀的 网络舆论氛围。v 传统媒体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把关意识”,对那些源自 网民内心窥私欲、发泄欲引发的“人肉搜索”事件,要谨 慎对待。2.1 “人肉搜索”概念界定和现象分类(2)“人肉搜索”的现象分类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特征:公共性、公开性以及公共自主性, 其理论精髓在于批判性特征:私密性和私人自主性2.3.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源头上警示网民v 立法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人肉搜索”行为进行 准确、科学的界定,明确网民实施

14、“人肉搜索”应当循的 行为规范,使网民在实施“人肉搜索”的时候做到有法可 依,有律可循。 v 也是从源头上警示网民,防止网民在“人肉搜索“过程中 侵犯他人权利的根法。LOGO3 结论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v人肉搜索”是一种工 具,它并不含有是非观 念。 v关键在于人肉搜索 使用范围、使用对象 和使用方法是否恰当 。 v公共领域和私人领 域就是“人肉搜索”正 确使用的明显分野v公共领域:多发挥 人肉搜索对于政府、 官员、政策的舆论监 督作用,让其成为真 正提供言论自由的平 台; v私人领域:不能因为 所谓的民主和卫道士 精神,肆意侵犯个人 隐私权这样最基本的 权利。v总之,我们不能用 严苛的制度去限制“人 肉搜索” 。 v所以要从思想切入 ,让网民和网管自己 培养出正确的把关意 识,提高意见领袖的 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v只有形成良好的舆 论氛围,才能给不道 德的人最致命的惩罚 ,不是酷刑,而是内 心的救赎。LOG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