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叉设计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600294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交叉设计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立体交叉设计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立体交叉设计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立体交叉设计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立体交叉设计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交叉设计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交叉设计教学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8 8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1、按左转弯车辆进出主线位置分类 直接连接型匝道 半直接连接型匝道 环形匝道 一、匝道分类一、匝道分类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DD型、DS型、SD型、SS型、L型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 单向匝道 双向无分隔匝道2、按匝道车流方向及是否分隔分类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 双向有分隔匝道 双向分离式匝道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二、匝道平面线形二、匝道平面线形1、匝道平面线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匝道平面线形应与交通量相适应;平曲线曲率应与逐渐变化的行驶速度相适应;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驶离主线匝道上的车辆行驶速度比驶入主线匝道 上的大,应有较好的平面线形;合流、分流处应具有良好的线形和

2、通视条件。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2、匝道圆曲线匝道设计速度(km/h)806050403530匝道圆曲线最 小半径(m) 一般值280150100604030极限值23012080453525(1)公路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2)城市道路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3、缓和曲线匝道设计速度( km/h)806050403530回旋线最小参数Amin (m)1407050353020回旋线最小长度建 议值(m)703525202015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主线分流点曲线半径和曲率过渡主线设计 速度 (km/h) 分流点端部的 行驶速度 (km/h) 分流点端部的 最小半径

3、Rmin (m) 回旋线Amin(m)一般值极限值1208040016014060250907010055200706080501706050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4、行车视距匝道设计速度 (km/h)806050403530停车视距(m)110 (135) 75 (100) 65 (70) 453530分流点之前主线上应满足1.25倍主线停车视距 的要求。主线设计速度 (km/h)12010080706040识别视距(m)350- 460290- 380230- 300200- 270170- 240130- 180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合流处通视三角区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5、匝道的出入口沿主线各互通

4、立交出入口形式应尽量保持一致性; 尤其驶出口应明显易见,驶进口应保证视距条件良 好;入口终点最好位于主线的下坡路段,且在匝道靠近 主线之前应具有一段相互通视的路段;在主线与匝道分流处,必须为误行车辆提供返回余 地。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6、变速车道主线车道和匝道间的附加车道,满足司机安全 顺适地完成主线与匝道间的速度变化和待机汇 入主线车流安全间隙的需要。 进入互通区的减速车道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平行式:变速车道位置与主线平行设置,其特点为 车道划分分明,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进出需沿S形 曲线行驶,行车不利。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直接式:不设平行路段,由出、入口沿主线渐变加 宽,形成

5、一条附加的变速车道与匝道相连,全段均 为斜锥形,其特点为线形过渡平顺,与进、出车辆 轨迹吻合,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识别,易使方向 混淆。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变速车道的线形:减速车道原则上采用直接式, 加速车道原则上采用平行式。但对双车道匝道,加、 减车道均以直接式为宜。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变速车道长度及出、入口角度规定主线设计速度 (km/h)120100806040减速车道长度 (m)单车道10090807030双车道15013011090 加速车道长度 (m)单车道20018016012050双车道300260220160 渐变段长度 (m)单车道7060504540渐变率出口单车道1/251

6、/201/15双车道 入口单车道1/401/301/20双车道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三、匝道纵面线形三、匝道纵面线形1、匝道纵面线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匝道纵坡应与匝道上行驶速度的变化相适应;匝道本身及匝道端部纵坡变化处应设置足够半 径的竖曲线以保证停车视距。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2、匝道最大纵坡匝道设计速度 (km/h)一般地区()积雪冰冻地区 ()80456056505.564066(1)公路匝道最大纵坡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2)城市道路匝道最大纵坡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3、匝道合成坡度匝道设计速度( km/h)80,60,5040,35,30最大合成坡度( )10.511.0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4、匝道竖

7、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匝道设计速度(km/h)806050403530匝道竖曲线 最小半径 (m)凸形一般值450020001600900700500极限值30001400800450350250凹形一般值300015001400900700400极限值20001000700450350300竖曲线最小长度 (m)一般值1007060403530极限值705040353025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5、匝道的超高收费站附近超高值应小于匝道设计车速所对应的值, 接近分流、合流处就应大一些。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超高过渡段长度应根据设计车速、横断面组成、旋转 轴位置及渐变率而定。计算公式为:超高过渡段一般在

8、缓和曲线长度内完成。曲线过渡段 应取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长度的大者作为统一 设计值。超高过渡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有缓和曲线时,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或部分范围 内进行。 没有缓和曲线时,可将所需过渡段长度的1/3-1/2插入 圆曲线,余长置于直线上。 两圆曲线径相连接时,可将过渡段的各半分别置于两 圆曲线上。超高过渡段的设置方式: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主线是直线或者主线是曲线的,在其内侧设置变速车 道时,变速车道的超高采用与主线相同的坡度。分、合流点附近匝道超高及过渡方式:楔形端以后的超高,采用与匝道所需要超高相对应 的适当渐变率进行暂短的过渡。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平行式时,ZH点之前采用与主线相

9、同的超高值, 从ZH点到楔形端之间使之暂时变到2;楔形端以后 的超高,采用与匝道所需要超高相对应的适当渐变率进 行过渡。主线是曲线,在其外侧设置变速车道,而主线 超高小于3时,匝道的超高横坡在楔形端处采 用向外倾斜2。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直接式时,在达到变速车道宽度的那一点之前,采 用与主线相同的超高。从这一点到楔形端之间使之暂时 变到2。楔形端以后的超高与平行式相同。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匝道出、入口处两相邻横坡的代数差,不应大于下表 上限。主线是曲线,在其外侧设置变速车道,而主线 超高大于3时,匝道的超高横坡度在楔形端处 采用向外斜下1。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6、匝道曲线加宽匝道曲线部分的加宽值,根

10、据圆曲线半径、横断面组 成确定,按表2-28取值。加宽理论上应设置在弯道的内侧,若内侧设置加宽由 困难或影响其它构筑物设计时,可以采用内、外两侧 均等分配设置加宽的方法。加宽过渡在缓和曲线段完成。一般情况下按直线加宽 计算任意桩号的加宽量,为使加宽过渡圆滑,也可采 用高次抛物线方法加宽。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四、匝道横断面四、匝道横断面 1、匝道横断面组成 匝道横断面由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和土路肩 组成,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匝道还包括中央分隔带。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车道宽度:3.5m 路缘带宽度:0.5m 中央分隔带宽度(仅在双向双车道匝道设 置):1m(若设刚性护栏可为0.5m) 土路肩宽度:0.7

11、5m(或0.5m)2、主要尺寸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单车道匝道不考虑停车时,左、右路肩同宽,一般 为1.0m;当考虑停车时左路肩宽度仍为1.0m,右路 肩宽度为2.5m(特殊1.5m); 双车道匝道若交通量较小、通行能力有较大富裕时 ,可不设硬路肩而保留路缘带; 匝道的车道宽度、硬路肩宽度与主线不同时应在匝 道范围内设渐变率为1/20-1/30的过渡段,在与主线 合流或分流处应具有与主线一致的车道宽度和硬路 肩宽度。 硬路肩宽度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高速公路全长或较长路段内必须保证一定数目的基 本车道数。 相邻两段高速公路在同一方向的基本车道数每次增 减不得多于一条,变化点应距前面互通式立交0.5-

12、1.0km,并设渐变率不大于1/50的渐变段。3、车道数的平衡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分流处未达到分流点以前的高速公路车道数, 应等于或大于分流点以后高速公路的车道数与出口匝 道车道数之和减1。 合流处超过合流点以后的车道数,应等于或大 于合流点的高速公路车道数与入口匝道的车道数之和 减1。分、合流处车道数的平衡按下式检验: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为使车辆行驶通畅,必要时增设辅助车道。对设置双车道匝道的分、合流点,既要维持基本车道 数的连续性,又要保持车道数的平衡。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附加的辅助车道长度,在分流部分为1000m( 最小600m),在合流部分为600m。设置辅助车道时,应增设指示标志、车道标

13、 线等设施,以确保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9 9 立体交叉的景观设计立体交叉的景观设计 坡面景观设计 坡面景观设计方法是对是对边坡进行修整,保持 坡面规则、坡脚顺适。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坡面外侧应以满足通视条件、保持坡面规整为原 则进行适当修整。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填方的匝道边坡在接近原地面的一定高度内其边 坡应逐渐减缓,使其整体更加美观。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中间带绿化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 错落有致的护 坡道绿化 互通出入口边 缘绿化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 布置开花植物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 互通区绿化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 互通区绿化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 利用互通区的边角地作苗圃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由匝道

14、转弯所构成的三角区内只可种植花草,以 及在平曲线内侧栽植树丛时,均应满足视距要求, 并对行驶起诱导作用。在互通式立交的合流处,为保证驾驶员视线畅通, 不能栽种树林,但可种植0.8m高度以下的草丛或花 丛。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 互通区绿化景观采用高大独乔木,设在环形匝道和三角地带 内,用来为驾驶员指示位置。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对通过自然风景区或森林地带,要注意生 态保护,尽量不干扰原生存动物的栖居, 以保护环境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的平衡。结构物要有优美的景观造型。 隔音墙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10 10 互通式立交收费广场设计互通式立交收费广场设计 收费广场位于主线上时,即主线收费站,平面线 形要求与立交主

15、线线形要求一致。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收费广场设于匝道系统或连接线上时,即互通立 交收费站。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收费广场平面形式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互通立交收费广场,从中心点至匝道分岔点的距离不得 小于75m,至被立交公路平交点不应小于150m。收费广场横坡一般以1.5为宜。收费广场纵坡一般应小于2 。收费广场处的竖曲线半径:收费广场设在主线上时,应 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主线标准一致;设在匝道或连接线上 时,竖曲线半径应大于800m。 收费岛间的车道宽度为3.03.2m,边车道宽度为3.5 4.0m。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收费岛前后一定长度内应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 收费方式互通立交收费站(m )主线收费站

16、(m)单向付款式2550双向付款式2040收费站门架或遮雨棚连同收费岛应保证一定的净空界限。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收费站的过渡 收费站横向较宽,应逐渐过渡到所在匝道的正常横断 面。 对三角过渡段处于直线段部分,满足一定的过渡比例 要求,并在三角段斜边两端用圆曲线舒顺。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对三角过渡段处于曲线段上,宜用高次抛物线过渡。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某立交收费站平面布置图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收费岛布置图 收费亭外立面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11 11 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服务设施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包括服务区、停车区和辅助设施。 紧急电话亭 服务区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布置型式为分离式外向型。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高速公路立交处的分离式内向型服务区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分离式服务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