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讲稿1——论语概说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597338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导读讲稿1——论语概说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论语导读讲稿1——论语概说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论语导读讲稿1——论语概说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论语导读讲稿1——论语概说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论语导读讲稿1——论语概说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导读讲稿1——论语概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导读讲稿1——论语概说(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论语概说概说(一)书名论语书名的涵义,自古就有不同的理解。 班固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 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 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 论纂,故谓之论语。” 根据班固的说法,“论”是“论纂”的意思 ,“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语言的 论纂。 东汉刘熙则认为:“论,伦也,有伦理也。语, 叙也,叙己所欲说也。”(释名释典艺) 其意为“论语”就是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话 。 此外,袁枚认为“论语”是“议论之语 ”(论语解四篇);章太炎认为,“论” 即“仑”,就是“次序”,“论语”是把师 生问答按次序编为一册(国故论衡文字总 略)。还有其他诸种

2、解释。参各家之说,我们认为:论(ln),是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对话,论语书名的意思应该是:“编纂起来的孔子与其学生的对话”或“语言的论纂”。 论语的书名确定于何时,也是迄今尚有歧 见的问题。有人认为始于弟子撰集的时候,有人 认为始于孔孟之间,始于秦汉之间,还有的认为 始于西汉孔安国等。 也有人认为最初可能像书(尚书)、 诗(诗经)、易(易经)那样只有 一个字,或称为“论”,或称为“语”,后来才 逐渐统一为“论语”。 书名的确定与成书的时间和作者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根据论语书名的意思,倾向于成书之时已经 确定。“论语”这一书名是当时的编纂者给它命名的。(二)记录者论语的知识产权无异是属于孔子的

3、,但论语不是孔 子亲手写的。是他人记录、整理、编定的,根据如下: 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 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13,又重 出于阳货篇1717; “博学于文”一章,先见于雍也篇627,又重出于颜 渊篇1215。 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 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 那么是哪些人编订的,又众说纷纭。我们参阅各家之说, 这样认为:首先,是孔子在世时弟子各有记录。如,论语卫灵公15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 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 前也,在舆则见其倚

4、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 书诸绅。【注释】 行:这里是“行得通”、“通达”的意思。蛮貊:蛮,古称南蛮;貊,古称北狄。蛮貊都是古代对边远地区民 族的称呼。州里:与蛮貊相对,指本乡本土。参:相 参,显现。衡:车辕前用于套牛马的横木。绅:束在腰间并能垂下的大带。 【译文】 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通达(到处 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忠实严谨,即使到了边远的部族国家,也能够 通达。言语欺诈无信,行为刻薄轻浮,即使 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时仿佛看见 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前面,坐在车中仿佛看见这几个字在辕前横木上,能够做到这 样,便能够处处通达了。”子张便把孔子的话记在束腰的大带上。 论

5、语的篇章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今天可以 窥测得到的有这样两章:一章在子罕篇97: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译文】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曾被国家所用,所以学得一 些技艺。”“牢”是人名,相传他姓琴,字子开,又字子张, 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论,这一章是琴牢的本人的记 载,编辑论语的人,“直取其所记而载之耳。 ”另一章就是宪问篇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 谷,耻也。”【译文】原宪问如何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 清明,做官领薪俸;国家政治黑暗,做官领薪俸, 这就是耻辱。”“宪”是原宪,字子思,这里也去姓称名,不 称字,显然和论语的一般体例不合,因 此也可以推论,这是原宪自己

6、的笔墨。 孔子去世后弟子核对记录。孔子死后埋葬在曲阜北面的泗水旁边,许多弟子都为他守丧三年,三 年期满才相别离去。这一特定的时段,正是孔子学 生回忆老师当年教诲。互相核对“听课笔记”的极 好机遇和场合,所以我们认为班固所谓“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是大致可信的,只是还没有 编定。 其次,有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 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象泰伯篇83 :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覆薄冰。而今而 后,吾知免夫!小子!”【译文】曾参病了,把他的学生召集拢来,说道:“看看我的 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小心呀!谨慎呀!好像面临深 深水坑之旁

7、,好像行走薄薄冰层之上。从今以后,我才晓得 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即是曾参的弟子的记载。又如,子张篇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 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欤,人将拒 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问怎么去交朋友。子张道:“子夏 说了些什么?”答道:“子夏说,可以交的去交他,不可以交 的拒绝他。”子张道:“我所听到的与此不同:君子尊重贤人 ,也接纳普通人;鼓励好人,可怜无能的人。我是非常好的 人吗,对什么人不能容纳呢?我是坏人吗,别人会拒绝

8、我, 我怎么能去拒绝别人呢?”这一段又象子张或者子夏的学生的记载。【解读】 子夏的回答是“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加以 拒绝。” 仔细揣测琢磨,他的说法大概有孔子“无友不如己 者”的意思。 如果说子夏的交友原则带有实用主义的色彩,那么,予张的 交友原则显得更加主动,性格也显得开放。所谓“尊贤而容众 ,嘉善而矜不能”,意为各方面的朋友都要交往,子张想得很 洒脱:“如果我自己是个好人,那么什么人不能容纳呢?如果 我是坏人,那别人自然会拒绝跟我交往,我又何必费心思去想 什么人该交往什么人不该交往呢?” 子张的交友原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在择友这一点上却似 乎没有子夏的话合于师道。 我们可以综合

9、子夏、子张的看法,在与人交往上分出不同 的层次,做到既广泛结交,又有知心朋友。又如,先进篇1113: “闵子侍侧,訚訚(yn)如也;子路,行行(hng) 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译文】闵子骞站在孔子身旁,恭敬而正直的样子;子路很 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起来 了。这一章,不但闵子骞称“子”,而且列在子路、冉 有、子贡三人之前,都是难以理解的,以年龄而论 ,子路最长;以仕宦而论,闵子更赶不上这三人。 他凭什么能在这一段记载上居于首位而且得着“子 ”的尊称呢?合理的推论是,这也是闵子骞的学生 把平日闻于老师之言追记下来而成的。 唐代柳宗元就已指出:“是书载弟子

10、必以字, 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 当然,论语中还对闵子骞、冉伯牛、冉求三人 称子,但这是偶然的个别现象,不足为训。曾参在 论语中出现了19次,无不称子;有若在论语 中多次被尊称为子,因此,说论语是曾子、 有子的弟子最后编定的,是理由充分的。(三)成书 论语的编定者或者就是这班曾参、有若的学生。因此 ,我们说论语的著笔当开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 在战国初期,大概是接近于历史事实的。 论语所记时代最晚的一件事是曾子之死,而曾子死于 公元前436年,这一年可以定为论语结集成书时间的上限 。现存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到论语其书并引用其文的是 礼记坊记,礼记坊记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11、, 而子思死于公元前402年,这一年可以定为论语结集成书 时间的下限。也就是说。论语成书于公元前436年前 402年这34年之间。从这个时段看,论语的编纂者当仅限 于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四)版本 论语成书后,两千多年来,流传过程中,曾有许多版本 。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1)有鲁人所传鲁论语 二十篇本,(2)齐人所传齐论语二十二篇本,(3)鲁共 王所得古论语二十一篇本,三个版本“文异者四百余字”。 汉代王充说还有“河间九章”,清代学者又有逸论语之说 。 西汉后期人张禹,以鲁论语为底本,同时参校齐论语 、古论语,编订张侯论语,今天通行的就是张禹版 本的论语。 东汉郑玄、三国何晏都有过论语的

12、改编本,郑玄的论 语注曾盛行当时,后亡佚;何晏等五人的论语集解在宋 代亡佚,直到清末,才有日本的正平本回到中国。总之,今天 通行的论语主要是张禹本。(五)论语的字数 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提要说:郑耕老作13700(一作 12700)字,欧阳公作11705字。 阮元校勘的十三经注疏本统计是12700字,此和郑耕老 所说相同。按道光十四年魏崧著壹是纪始也作“论语一 万二千七百字”。 解放前曹廷杰认为论语孟子二书共11001字。显然 太少,不足为据。据魏崧说,单孟子一书就有“34685字 ”,更不要说包括论语在内了。 七十年代钱穆在孔子与论语一书中则与上述不同,而说 “其总字数,不出16400多字。”

13、 许逸民说:“论语全书总字数 15921(包括几处当删的 衍文)。”(古文献检索电脑化刍议兼评论语数据库 、史记索引,载于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232期)(六)各篇提要 细读论语,全书二十篇,各篇之内、各 篇之间,编排还是依稀有线索可循的,也就是 说,是有次序的。 “学而”篇主题是学习。孔子从政时间不长 ,平生功业唯教与学。孔门所谓的学习,不只 是读书,掌握知识、技能,更在于道德品质的 修养、磨砺,学而篇记录的都是为人处世、齐 家治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其中有几章是直 接谈学习的。“为政”篇主题是从政。围绕着仁政德治, 论及以德服人,以孝参政,知人举贤,取信 于民等,回答了鲁哀公、季康子、孟懿

14、子、 孟武伯(鲁国君臣)关于为政的问题,和子张 “干禄”求仕的问题。孔子收徒讲学的目的 主要是培养从政的人才,以“为政”篇紧接 “学而”篇,是符合孔子思想的。“八佾”篇主题是礼仪。记载了孔子对各 种僭礼行为的批评:鲁国君主举行只有天 子才能举行的谛礼;鲁国权臣季氏用只有 天子才能用的八佾之舞,祭祀只有天子和 诸侯才能祭祀的泰山;鲁国三卿像天子那 样,唱着雍诗撤除祭品;管仲像国君 那样树塞门、有反坫记载了孔子关于 为礼要敬、临丧要哀、君臣相处和君子交 往要依礼的主张。 “里仁”篇主题是仁道。首先强调了选择 仁道以自处的重要性;无论环境夷险、遭 遇穷通,仁者其心自安,宠辱不惊;无论 好人坏人,仁者

15、其心自明,并能真诚正直 地表达自己的好恶,而宽容别人;不仁之 人,则困境乐境都不能安处久居,所喜所 厌亦不能真实好恶。本篇还谈及与仁德密 切相关的忠恕孝悌,与仁德互相联系的礼 义智耻等。“公冶长”篇主要内容是孔子对古今人物的 评价。有孔子弟子,如公冶长、南容、宓不 齐、端木赐、冉雍、漆雕开、仲由、冉求、 公西赤、颜回、宰予、申枨等,有孔子前人 ,如孔圉、公孙侨、晏婴、季孙行父、宁俞 、伯夷、叔齐、微生高等。值得我们注意的 是孔子品评人物的标准,足见孔子之知人。“雍也”篇的内容可以一分为二,前十六 章也是评议人物的贤否得失。如冉雍、颜 回、仲由、端木赐、冉求等,后十四章则 谈论仁、道、智、礼、中庸、圣贤、君子 等。这两部分内容之所以合为一篇,是因 为后者正是孔子用以评价人物的尺度。“述而”篇记孔子之志行。 孔子之志,多为自述,是孔子的自我评述,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7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716)发愤忘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