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92941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7年整理]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7年整理]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7年整理]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7年整理]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 现状和规划设想现状和规划设想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赵 军 二00八年十月目 录目 录l一、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l二、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规划导向l三、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l 解放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迅速发展,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79亿元,与1978年相 比,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为 11.5:52.5:36.0,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32.5个 百分点;财政总收入220.7亿元,年均增长16%, 人均GDP达到1922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2529美 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加 速发展阶段。l

2、徐州经济发展步入经济转型、产业优化、布 局调整的关键阶段。由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向先 进制造业基地转变、由综合性交通枢纽向现代商 贸物流旅游中心转变、由淮海地区区位中心城市 向淮海经济区经济中心城市转变是徐州今后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l(一)发展现状 l(二)发展历程 l(三)存在问题 l 徐州是江苏省人口最多、农业基础 较好、交通发达便捷、非农产业发展较 快的重要城市。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 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居全省13 个城市的第6位;非农业增加值占GDP比 重为88.5%,在中国220个地级以上城市 综合竞

3、争力排名中居43位。 (一)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 l 1、经济规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继2004年 跨上千亿元台阶后,今年预计接近2000亿元; 财政总收入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去年分别超过 200亿元和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金投资完成 960.7亿元,今年可达1000亿元以上,社会商 品零售总额达到543亿元,上述主要经济指标 均居苏北首位和江苏省第6位。l 2007年所辖六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82亿元,财政总收入69.8亿元,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587.3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46.5 亿元,分别占全市的46.6%、31.6%、61.1%和 45.4%。 2007年徐州市地区生产总

4、值达到1679.6亿元 ,位居全省第6位。2007年徐州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4亿 元,全省位居第六位。l 2、产业结构。2007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 11.5:52.5:36,其中市区为1.6:58.1:40.3,全市和市区工业 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5.3%和49.8%。l 全市列统工业增加值656.1亿元,三大支柱产值占66.1%, 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为129.9亿元、装备制造业95.1亿元、食 品及农产品加工业208.6亿元,分别占19.8%、14.5%和31.8% 。全市年产原煤2363万元、发电量316.6亿千瓦时;建国50多 年来,徐州共开采原煤8亿吨,为全省、华东地区累

5、计供应煤 炭5.23亿吨,去年外送电力160亿千瓦时。2007年徐州市主要行业分析表行业工业总产值(亿元)比重% 能源工业270.50 12.60 装备制造业550.56 33.70 食品制造业353.98 21.70 木材加工业188.90 11.60 化工医药制造业223.91 13.75 冶金工业254.80 11.90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为605亿元,交通运输、批发 零售和住宿餐饮三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为318.7亿元 ,占52.7%;信息软件、金融、房地产和商务服务四 个新兴服务业增加值为110.3亿元,占18.2%。 2007年徐州市第三产业行业结构分析表 行业增加值(亿元)比重% 交

6、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52.80 25.30 批发、零售业130.93 21.70 住宿和餐饮业30.89 5.10 金融业18.52 3.10 房地产业35.85 5.90 其他服务行业235.45 39.00 营利服务业59.07 9.80 非营利服务业176.38 29.20 l 3、城乡建设。全市城市化水平近五年来年均提升 1个百分点以上,2007年达到45.8%;市区建成区面积 达到160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156万;六县(市)城 区建成区面积近五年新增50平方公里以上。l 全市大交通框架基本形成,先后建成宁宿徐、京 福、京沪等高速公路,徐济高速在建,构建了“两纵 两横一环”的高速公

7、路网络;京沪高速铁路徐州段开 工建设,徐菏铁路徐州段年内开工,郑徐铁路客运专 线和徐淮铁路徐州段正在规划中,界时将实现全市各 县(市)通高速公路、铁路的目标,公路、铁路网密 度居全国地级城市前列。 l 徐州城市发展,得利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 水陆交通;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徐州近代工 业发展的基础;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和 建材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徐州经济的综合发展 水平。就整个市域而言,全市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 个阶段: (二)发展历程(二)发展历程 l 第一阶段(1980年前):以农业为主导, 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阶段。l 197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87亿元,较

8、 1952年年均增长9.5%,三次产业增加值序列 为43.1:42.6:14.3,表现为“一、二、三” 的结构特征,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8.4个百 分点。l 工业经济中,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 其中能源及化工、建材、冶金等高耗能产业 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l 第二阶段(1980年至1992年):以工业为 主导,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l 199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2.1亿元,较 1979年年均增长10.9%,三次产业增加值序列 为28.9:43.3:27.8,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上 升为首位,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4.2个百分 点,表现为“二、一、三”结构特征。 l 工业经济

9、中,机械、食品、纺织和电力等 产业发展较快,煤炭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 1978年的17.5%下降到10%以下,工业结构的 综合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l 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以工业为主导,工 业服务业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阶段。l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较1992年年均增长13.3%, 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从1993年的25.3:47.0:27.7演 变为11.5:52.5:36.0,其中199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 比重下降到20%以下,预计今年可调整到10%以下, 总体工业化水平进入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l 工业经济中,煤炭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 7.8%,以工程机械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上升为 22.7%

10、,食品工业上升为16.5%,工业结构加快向先 进制造业方向演进。 l 徐州经济在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的 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概括言之,主要是:l 1、综合实力不强。2007年徐州市GDP、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分别占全省的6.5%和 4.5%,人均GDP、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 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7.1%和39%。 (三)存在问题(三)存在问题 2007年徐州与南京、苏州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比较主要指标徐州(%)南京(%)苏州(%)年末常驻人口(万人)11.60 9.50 10.7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60 12.90 22.9 财政总收入(亿元)5.20 17.

11、30 26.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8.00 16.40 19.6 工业总产值(亿元)4.00 11.60 3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90 17.60 15.9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0.70 11.10 61.4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亿美元)1.40 8.70 35.7l 2、产业层次不高。2007年徐州市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1.4和6.3个百分点 ,其中三产比重低于全国4.6个百分点。工业结 构中加工度低、资源型工业比重大,采掘业、 木材加工等资源初加工工业增加值占29.5%,远 高于江苏平均水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 1689亿元,仅占江苏的1.15%

12、,居全省第10位。l 3、城乡差距较大。徐州县域经济总体滞后,除铜山县位全国“百强县”外,其余县(市 )均居全省发展中下层次,其中丰县、睢宁GDP 分别在全省52个县(市)中居第47和第46位; 徐州六县(市)GDP之和均低于江阴、昆山、张 家港和常熟等一个县级市。徐州市区人均GDP为县区的3.87倍,仅低于南京为全省第2位。 l 4、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徐州作为煤炭资 源城市已进入资源枯竭期,矿井平均服务年限 不足20年,传统产业面临生存危机;全市形成 采煤塌陷地27万亩,其中21万亩尚待复垦治理 。2007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 能耗分别为1.304和2.882吨标准煤,均居全

13、省 第一位,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江苏平均 水平的2.05倍。工业废弃物、二氧化硫排放量 也处于江苏较高水平。 地区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 (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全国1.22 1358.52.59全省0.921198.21.67徐州1.41405.83.812006年徐州与全国、全省能耗比较表 二、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规划导向二、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规划导向 l(一)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步入新 阶段 l(二)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定位 l(三)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重点 l 在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下,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正步入城市功能由资源型城市向

14、综合经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新阶段。(一)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一)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l 紧紧围绕加快徐州振兴这一目标,着力建设“两 大中心”、“三大基地”、“四大产业”,努力把 徐州建成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商贸物流旅游中 心,建成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 工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 食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和商贸物流旅游业,努力形 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装备制造业为主导、新 兴接续产业为拓展、县域特色经济相匹配、城乡统 筹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实现地 区生产总值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400亿元。 (二)

15、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定位(二)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定位 l 1、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集中优质发展资源,调优调 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发展转型,着力 打造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能源产 业和商贸物流旅游业等四个集聚效应明 显、竞争力较强的千亿元产业。 (三)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重点(三)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重点 l (1)充分发挥徐工集团的龙头作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l 积极推进大型施工机械装备等主机产品及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 中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专用车等汽车产业;加 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提高煤矿机械研发制 造水平,壮大锻压机械、建材机械产业实力。 经过3-5年

16、努力,力争以工程机械为龙头的装备 制造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逐步成为全国 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l (2)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l 重点发展维维集团等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乳品、果蔬、板材 、畜禽加工等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着力 发展优势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经过3-5年努力 ,力争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200 亿元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和家 具板材加工出口基地。l (3)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能源工业。 l 发挥徐州煤炭生产基地和北煤南输通道的优势,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消耗机组,着力发展坑口电厂和煤矸石等煤电联营 和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发展光伏光电、风电设备、清洁技术、 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以扩大多晶硅产能为基础,重点深化 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打造“石英工业硅 三氯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