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古代汉语教程复习题

上传人:a****c 文档编号:48592620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2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大学古代汉语教程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东南大学古代汉语教程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东南大学古代汉语教程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东南大学古代汉语教程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东南大学古代汉语教程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古代汉语教程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古代汉语教程复习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封封面面复习题复习题题型分析: 一、单选(30 分)二、多选(10 分)三、解释带点的字见课文(20 分) 四、翻译见课文(10 分)五、简答题(2 个小题共 10 分) 六、阅读分析题(20 分)合计 100 分。重点复习课文: 季氏将伐颛臾 (P26)冯谖客孟尝君 (P194) 天论 (P421)秋水 (P532)一、单项选择: 1、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 ,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第一部)字典。收字以 小篆小篆为主。主要是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说明每个字的造字本义造字本义。 (分析字的本义) 2、 康熙字典康熙

2、字典 :这部字曲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 214 个部首归入十二集中。 (按部首排列按部首排列) 3、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 :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单字最多的字典。 (按部首排列按部首排列) 4、 经传释词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王引之著,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虚词用法的著作。该 书在排列上也是以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按声母顺序声母顺序编排。 (按音序排列)按音序排列) 5、清人刘淇刘淇的助字辨略助字辨略也是专门讲解古汉语虚词古汉语虚词的著作。 6、 词诠词诠是近人杨树达杨树达著,此书对虚词虚词用法、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引书证。这部书按注音 字母编次所收的词,书前有按部首编排有按部

3、首编排的目录。 7 荀子的天论天论是有关大自然大自然的论点。 8 否定副词“不” “弗” “毋” “勿”通常用在祈使句,意思是“不要” 。 “毋”也写作 “” 。在四个字中有的用两个表示禁止或劝阻性否定。 (P462)如: A、若非吾故人乎?(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B、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 C、若入,前为寿。 D、吾为若德(我对你施恩) (以上四句,都是以“若”为第二人称代词“你” 。若有其他句子则排除。 ) 9、说出“家叔以余贫苦,遂见见用於小邑”中“见”字的用法。 (译文:叔父因为我贫 苦,就起用我在小县城做官。 )中“见”字的用法: “见”原是助动词,用在动

4、词前面表示主 语是动作行为的爱事者;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演变为副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他人所发 动作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的作用。译作“我”或“自己” 。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於蓝。 ”中第二个“於字的用法: “於”字结构作补语,介词引 进比较对象。 10、古注中的“章句”体“章句”体,更是着重於串讲和提示文意的一种注解。 11、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文选注 ,就是以注明典故成语的来源出处而著称。 12、之言、之为言:古注使用这两个术语,一般都是声训。P573 13、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说明通假。 14、衍、脱: “衍”是用来说明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脱”则是来指明古书中脱 落了文

5、字的现象。15、古今语音的异同(只写正确读音)P660 龟兹 Qi c大宛 D yun 月氏 Ye zh先零 Xin lin 吐番 T b番禺 Pn y傅说 F ye 莫邪 M y 皋陶 Go yo 伍员 W yn 郦食其 Ly j 单于 Chn y 可汗 K hn 16、 律诗以 “联” 为单位, 两句为一联。 联包括出句和对句。 第三句起, 出句一定要 “仄” 收,对句就“仄”起“平”收。 17、何为“双声” (声母相同) “叠韵” (韵母相同)联绵词? 18、 锦、铁:金是声符,剩下的部分是形符。 铃、锦、铭、银中与“铜”铜”形旁相同的是“锦锦”字。 筑、蓝、篓、笼中与“筐筐”相同的是“

6、筑“筑” 简、竺、筑、笃中声符不同的是“简”“简” 滕、腾、媵、(P142)中与“腴”形符相同的是“” 。 旗、施、旌、都从,分别是其、也、生、斤声。 (P143) 戚从声。 (P143) 阜在左边为左耳刀,如“降” “除” 。 传统的字典辞书如康熙字典 、 辞源等在收字方面,一般都按篆书部首为依据。 如 “脯” “修”不归月部而归肉部, “都” “鄙”归邑部, “陶” “陛”最阜部,等等。19、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姜氏欲之,焉辟辟害(通“避” ,是古今字。 ) 若阙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通“掘” ) 韩阙徇徇定其右(通“府” ,是异体字。 ) 无无令舆师陷入君地(通“毋” ) 孟尝君使人给其

7、食用,无无使之。 (通“毋” ) 责毕收,以向市而反反。 (通“返” ,古今字。 ) 战胜则兵罢,我承其弊弊(通“疲” ) 请毕今日之獾獾,效死于前(通“欢” ) 面目犁黑,状有归归色(通“愧” ) 昔者,孔子没没。 (通“殁” ,古今字。 ) 日高日高事不可尚尚矣(通“上” ) 八日剥剥枣,十月获稻。 (通“餐” , “打”之意。 ) 修修道而贰,则天不能祸。 (应是“循” ,是错字。 ) 星队队木鸣,国人皆恐(通“坠” ,古今字。 ) 以台上弹人而欢笑辟辟丸也(通“避” ,古今字。 ) 寡助之至,亲戚畔畔之。 (通“叛” 。 )二、多项选择: 1、象形字:车、牛、虎、止、又、犬、女、行、戚

8、、衣、水。 2、指事字:上、下、亦、本、末、刃、甘、曰 3、会意字:逐、取、及、武、莫、材、兵、从、受、牧、步、休 4、形声字:哀、载(车是形旁) 、佞(形旁女,声旁仁) 、衷(形旁是衣字底,上面是 声旁)P137 多项选择: 5、 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 (此不考) ,东汉郑玄的 毛诗笺 , 唐德明的 毛诗音义 (又叫 释文 ) , 唐孔颖达的 毛诗正义 (又叫 “疏” ) 。 记住作者 6、辞(词)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古注中使用这些术语,大都是用来说明某字 是虚词(主要是指语气词) 。 7、通假字:伸倍距拒古今字:反返要取 异体字:遍泪早蚤 8、不是联绵词:

9、独特、学习、消息、淡漠、缓急。三、释字词: 1、 欲洁洁身而乱乱伦(形容词使使动用法: “使。 。 。 。 。 。其身洁” “使。 。 。 。 。 。君臣关系混乱想 要使其身洁则应使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混乱) 。 2、 人不难难以死免其君(形容词意意动用法: “认为。 。 。 。 。困难”人们并不认为以死免其君困 难) 3、 左右从群贱贱之也,食以草具(形容词意意动用法: “认为他地位低下” ) 4、 孟尝君怪怪之,曰: “比谁也” (形容词意动意动用法: “认为怪” ) 5、 今先生不远远千里而廷教之(形容词意动意动用法: “不认为千里遥远” 。 ) 6、 辩辩言伟伟服,攻战不急( (形容词使

10、使动用法: “使言辞雄辩” “使服装漂亮” ) 7、 繁称称文辞,天下不治(称:称引,无实际意义。旁征博引,使言辞漂亮。 。 。 。 。 。) 8、 今欲并天下,子子元元,臣臣诸侯,非战不可(名词使名词使动用法“使老百姓为子民” “使诸侯 为臣” 。 “并”意即“吞并,统治” ) 9、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降之。 (动词合动用法“使他们投降” ) 10、欲不战以老老秦师(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 。 。 。 。 。疲惫” ) 11、强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贫(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农业生产增强” “使人们贫穷” ) 1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多(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自己多”正在于见识少

11、,又凭什么 自认为自己多呢?) 13、非能耕而食食之,织而衣衣之也(名词使动用法“使。 。 。 。 。 。吃” “使。 。 。 。 。 。衣”并不是耕 种就能使人们吃饭,织布就能使人们穿衣) 14、齐桓公合合诸侯而国国异性?( “合”动词使动用法“使诸侯合” ; “国”名词使动用法“使 异性建立国家” 。 ) 15、吾未尝以此自多多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自己多” ) 16、项伯杀人,臣活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他活下来” ) 17、帝壮壮起节(形容词意动用法: “认为。 。 。 。 。 。勇壮”皇帝认为班超气节勇壮) 18、故泰山之阳阳则鲁,其阴阴则齐。 (阳:指山的南面;阴:指山的北面。二字

12、皆用本义 此为要点。 )19、若若入,前为寿。 (第二人称代词“你” ,作主语。 ) 20、乃遣武以以中郎将使(介词,引进行为的身份。 ) 21、欲不战以老老秦师(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疲惫” 。老秦师:使秦军丧失锐气。 ) 2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宣子说,乃轻轻 BI。 ”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轻。 ” ) 2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左右以君贱贱之也。 ”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之为贱” 。 ) “今先生俨然不远远千里而庭教之。 ” (形容词意动用法“不以为远” 。不远千里:不以千里 为远。 ) 24、名词活用: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其道道苦之。 (道: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在路上”

13、。效:学、 效法。 ) 嫂蛇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蛇: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像蛇一样行走。 ”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良而景从。 (响:回声。景:影子。 “云集而响应”是指“像云一 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应和” ,表示比喻。 ) 遂恶恶之:W,厌恶。 都城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城墙。 亟亟请於於武公,公弗许许:Q,屡次;於:介词“请”的对象“向”许:允许。 今京不度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堪:度,用作动词,指合於限度。堪,忍受、支持之意。 姜氏何厌厌之有:厌,满足。 臣臣请事之:臣,如果,连词(词性) ,表假设关系(作用) 。请:请允许。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四鄙鄙之萌人:用本义“边邑” (边疆的

14、城市) 肉食者鄙鄙,未能远谋:用引申义“目光短浅” 。 先帝不以臣卑鄙鄙:引申义“见识短” 。卑:指地位低下。 1.道:从 CHUO(P226) ,首声。本义是“道路” 。如“民扶老携幼,迎君道道中。 ” “你 母闻之,清宫除道道。 ” (译文:父母听说此事,就清扫房屋打扫道路。 ) 2.防:本义为堤坝,如: “以防止水” 。引申为堵塞水、防止水患,如“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由堵水、防水引申为泛指堵塞、禁阻和防备、防止。同义词的辨析: 程度深浅不同如“饥”和“饿”都表示饥饿。但区别在于“饥”是一般的饿, 即肚子空想吃东西;而“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 食,而受到死亡的

15、威胁。 侧重方面不同如“恭” “敬”都有恭谨有礼、不怠慢的意思。不同在于侧重 的方面不同。 “恭”侧重外貌, “敬”侧重内心。 “诛” “杀” “弑”都表示使一定的对象失去生命这个意义,它们是同义词。 但 三字感情色彩不同。 “诛”指杀该杀的人,表示杀死者有罪,含罪有应得的肯 定意味; “杀”通常只是客观地表示此义,无所谓褒贬; “弑”用于下(臣、子) 杀上(君、父) ,含犯上违礼、应予贬责的意味。 古人提出的“析言则别,浑言则同” 、 “对文则别,散文则同”“析言则别,浑言则同” 、 “对文则别,散文则同”之类的说 法,讲的是同义词现象讲的是同义词现象(选择题)古今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如

16、“吹嘘”在古代指替人宣扬、称扬,是中性词;今义则指说大话,并且含贬义。 “爪牙”古义用於人指得力助手,今义则只具贬义,相当于说“走狗” 、 “帮凶”了。 古今词义的侧重点侧重点不同: 如“再”在古代侧重於行为的具体数量,即两次或第二次,今义则侧重在第一次。 “交通”古义侧重人与人的交往,今义则指过输等事业。 “恨”古义是遗憾、不满,今义是仇恨。找出名词作状语的句子(第三句) : 1、 孟尝君客客我(名词用作动词) 2、 黎丘之鬼交你其子之壮,扶而道苦之。 3、 嫂蛇蛇行匍伏(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 4、 齐桓公妻之5、 沛公欲王王关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 )找判断句 1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封人:官员,管理边界的官员;为:当,做。 )非判断句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专业课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