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诗歌专题复习表现手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9002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诗歌专题复习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17年整理]诗歌专题复习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17年整理]诗歌专题复习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17年整理]诗歌专题复习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17年整理]诗歌专题复习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诗歌专题复习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诗歌专题复习表现手法(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 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 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 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 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有何效果?答: 借景抒情。作者并 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 ,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 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 凉画面: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断肠人。让我 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漂 泊异乡的

2、游子思乡念家 的伤感之情。(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 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有何效果。 分析技巧型答题步骤 答 题 示 例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 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 何效果?答: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 对偶修辞(步骤一)。三四句 中“芳树”对“春山”,“花”对“ 鸟”,“自落”对“空啼”(步骤三 )。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 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 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 :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 落” 、“鸟空啼”

3、之景显出了 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 者的一丝伤感凄凉之情(步 骤三)。学习内容表现主题的方法表现主题的方法 写景诗写景诗 咏物诗咏物诗 咏史诗咏史诗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借古喻今借古喻今表 达 方 式记叙(赋)(赋)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描写动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白描工笔、粗笔勾勒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借景或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怀古伤今议论( (问答问答)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衬托表 现 手 法对比、渲染、象征、用典、象征、用典 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想象联想修

4、 辞 技 巧正衬正衬 反衬反衬比喻、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对偶、排比 设问、反问设问、反问 反复、反复、通感 等等艺 术 技 巧 抑扬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表达方式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发展、变化的过程。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 、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 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 怒等主观感情。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记叙)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

5、然宿建德江(描写)(议论)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抒情)1、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 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 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 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 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 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 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 对象。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 感爱憎。 .(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

6、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 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 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 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 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 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相关练习 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

7、问题。 清江引( 秋怀 )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答案】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作者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 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 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2、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 常巧妙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 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含蓄蕴藉 ,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 的美感享受。 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8、 简析这首诗所言之志。【答案】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 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突出强 调了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 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vv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咏史诗中常见。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咏史诗中常见。台 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问题:此诗如何借古讽今的?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 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 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

9、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 感慨。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后两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 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 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画菊郑思肖1 1、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使画面形 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更为突出。即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更为突出。即正面正面着意描着意描 写。杜甫写。杜甫登高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风急

10、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 2、白描:纯粹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抓住 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 ,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 状、光暗(声响)等。 3、工笔: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方式。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 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 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 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 压榨农民的深刻

11、主题。4、动静 a、以动衬静(以静称动)“月出惊山鸟,时鸣 春涧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b、以静写动。 “遥看瀑布挂前川”“大漠 孤烟直”。 c、以动写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d、动静结合。“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 得益彰。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江间作四首 (其三) 潘大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 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 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 合的画面。 从动

12、静角度分析这首诗。【参考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 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 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 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20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 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

13、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 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 简要赏析。 5、虚实 诗歌的虚与实:眼见为实,心想为虚; 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 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使其内涵丰富, 外延无边。 课内实例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 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14、可怜白发生。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 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 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 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 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

15、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 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 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20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 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 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 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 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 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 们自由来往的渴望。6、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 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 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陌上桑 汉乐府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对秦罗敷的描写,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 。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