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84802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中国药科大学 陈西敬(教授)2012年4月14日上海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一、概述二、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三、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四、结语五、参考文献一、概述新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内容: 1、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1)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进食对口服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4)药物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5)药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2、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 (1)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

2、动力学研究; (2)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二、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样品分析 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n生物样品的种类:全血、血清、血浆、 尿液或其他临床生物样品;n特点: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干扰物 质多以及个体差异大等特点n要求:必须根据待测物的结构、生物介 质和预期的浓度范围,建立灵敏、专一、 精确、可靠的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并 对方法进行确证。 生物样品测定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 办法n1、特异性(Specificity) n特异性是指在样品中存在干扰成分的情况下,分析方法 能够准确、专一地测定分析物的能力。必须证明所测定 物质是受试药品的原形药物

3、或特定活性代谢物,生物样 品所含内源性物质和相应代谢物、降解产物不得干扰对 样品的测定,如果有几个分析物,应保证每一个分析物 都不被干扰。应确定保证分析方法的最佳检测条件。对 于色谱法至少要考察6个不同个体的空白生物样品色谱 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物质色谱图(注明浓度)及 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以反映分析方法的特异性。 对于以软电离质谱为基础的检测法(LC-MS、LC-MS- MS)应注意考察分析过程中的介质效应,如离子抑制 等。2、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 Calibration Curve) n标准曲线反映了所测定物质浓度与仪器响应值之间的关系,一般用回归分析法(如用加权最小二乘法等)所得

4、的回归方程来评价。n配制标准样品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生物介质,测定不同生物样品应建立各自的标准曲线,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的标准浓度个数取决于分析物可能的浓度范围和分析物/响应值关系的性质。必须至少用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标准曲线各浓度点的实测值与标示值之间的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时,可判定标准曲线合格。可接受范围一般规定为最低浓度点的偏差在20%以内,其余浓度点的偏差在15%以内。3、定量下限(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LLOQ)n定量下限是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表 示测定样品中符合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的 最低药物浓度。LLOQ应能满足测定35 个消除半衰期时样品中的

5、药物浓度或能检 测出Cmax的1/101/20的药物浓度。 其准确度应在真实浓度的80%120% 范围内,相对标准差(RSD)应小于20% 。至少应由5个标准样品测试结果证明。 4、精密度与准确度(Precision and Accuracy)n精密度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相同介质中 相同浓度样品的一系列测量值的分散程度。通 常用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 )来考察方法的精密度。一般RSD应小于15 ,在LLOQ附近RSD应小于20。 n准确度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测得的生物 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即质控样品的 实测浓度与真实浓度的偏差),重复测定已知浓 度分析物样品可

6、获得准确度。一般应在85 115范围内(一般偏差应少于15),在LLOQ 附近应在80120范围内。 对精密度的要求n一般要求选择高、中、低3个浓度的质控 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 。低浓度通常选择在LLOQ的3倍以内; 高浓度接近于标准曲线的上限;中间选一 个浓度。在测定批内精密度时,每一浓度 至少制备并测定5个样品。为获得批间精 密度,应在不同天连续制备并测定,至少 有连续3个分析批(不少于45个样品)的 结果合格。 5、样品稳定性(Stability)n根据具体情况,对含药生物样品在室温、 冰冻和冻融条件下以及不同存放时间进行 稳定性考察,以确定生物样品稳定的存放 条件和时间

7、,应在确保样品稳定的条件下 进行测定。还应注意考察储备液的稳定性 以及样品处理后的溶液中分析物的稳定性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6、提取回收率n从生物样本基质中回收得到分析物质的响 应值除以标准品产生的响应值即为分析物 的提取回收率。也可以说是将供试生物样 品中分析物提取出来供分析的比例。考察 高、中、低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其结 果应精密并具有可重现性。 7、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确证n上述分析方法确证主要针对色谱法,很多 参数和原则也适用于微生物学或免疫学分 析,但在方法确证中应考虑到它们的一些 特殊之处。微生物学或免疫学分析的标准 曲线本质上是非线性的,所以,应尽可能 采用比化

8、学分析更多的浓度点来建立标准 曲线。结果的准确度是关键因素,如果重 复测定能够改善准确度,则应在方法确证 和未知样品测定中采用同样的步骤。 8、方法学质控n应在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确证完成以后开始测定 未知样品。在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时应 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所建立的方法在实际应 用中的可靠性。推荐由独立的人员配制不同浓 度的质控样品对分析方法进行考核。 n质控样品数大于未知样品总数的5%。质控样品 测定结果的偏差一般应小于15%,低浓度点偏 差一般应小于20%。最多允许1/3的质控样品 结果超限,但不能出现在同一浓度质控样品中 。如质控样品测定结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则该 分析批样品测试结果作废

9、。9、其它n标准曲线的范围不能外延,任何浓度高于 定量上限的样品,应采用相应的空白介质 稀释后重新测定。对于浓度低于定量下限 的样品,在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时,在达 到Cmax以前取样的样品应以零值计算, 在达到Cmax以后取样的样品应以无法定 量(Not detectable, ND)计算,以减 小零值对AUC计算的影响。 (三)分析数据的记录与保存 n1、方法建立与确认的数据 n2、样品分析的数据 n标准曲线列表;回归方程;各分析批质控样品 测定结果;样品浓度计算结果等。 n提供受试者样品测试的色谱图复印件,包括相 应分析批的标准曲线和QC样品的色谱图复印件 。 n3、其他相关信息 n注明缺

10、失样品的原因,重复测试的结果。对舍 弃任何分析数据和选择所报告的数据说明理由 。 三、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n(一)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 究n1、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n1.1 受试者的选择标准 n1.1.1 健康状况 n1.1.2 遗传多态性n1.1.3 性别:原则上应男性和女性兼有,一般男 、女各半。n1.1.4 年龄和体重 n1.1.5 伦理学要求:伦理委员会批件,与受试者 签订书面知情同意书。 对受试者和药品的要求n1.2 受试者例数 n一般要求每个剂量组812例。 n1.3 对试验药物的要求 n1.3.1 药物质量 试验药品应当在符合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条件的车间制备 ,并

11、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 n1.3.2 药品保管 试验药品有专人保管, 记录药品使用情况。试验结束后剩余药品 和使用药品应与记录相符。 1.4 药物剂量n一般选用低、中、高三种剂量。剂量的确定主 要根据期临床耐受性试验的结果,并参考动 物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试验的结果, 以及经讨论后确定的拟在期临床试验时采用 的治疗剂量推算。高剂量组剂量必须接近或等 于人最大耐受的剂量n根据研究结果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作出判 断,如呈线性或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等,为 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监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5 研究步骤n受试者在试验日前进入期临床试验病房,晚 上进统一清淡饮食,然后禁食10小时,不禁

12、水 过夜。次日晨空腹(注射给药时不需空腹)口 服药物,用200250ml水送服。如需收集尿 样,则在服药前排空膀胱。按试验方案在服药 前、后不同时间采取血样或尿样(如需收集尿 样,应记录总尿量后,留取所需量)。原则上 试验期间受试者均应在期临床试验病房内, 避免剧烈运动,禁服茶、咖啡及其它含咖啡和 醇类饮料,并禁止吸烟。 1.6 采样点的确定n血样:应包括给药后的吸收相、峰浓度附近和消除相 。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峰浓度附近至 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至少需要35个采样点。一 般不少于1112个采样点。应有35个消除半衰期的 时间,或采样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

13、。 n尿样:应收集服药前尿样及服药后不同时间段的尿样 。取样点的确定可参考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中药物排泄 过程的特点,应包括开始排泄时间,排泄高峰及排泄基 本结束的全过程。 n预实验:为保证最佳的采样点,建议在正式试验前进 行预试验工作,然后根据预试验的结果,审核并修正原 设计的采样点。 1.7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和评价n根据试验中测得的各受试者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绘制各 受试者的药-时曲线及平均药-时曲线,进行药代动力学 参数的估算,求得药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全面 反映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的特点。主要药代 动力学参数有:Tmax(实测值),Cmax(实测值), AUC(0-t)

14、,AUC(0-),Vd,Kel、t1/2,MRT、CL或CL/F 。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说明其临床意义,并对 期临床研究方案提出建议。 n从尿药浓度估算药物经肾排泄的速率和总量。 n应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药物是否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主要参数(AUC)的个体差异较大者(RSD50%), 提示必要时需作剂量调整或进行血药浓度监测;AUC集 中于高低两极者提示可能有快代谢型、慢代谢型的遗传 性代谢差异。 2、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n当药物在临床上将连续多次应用时,需明 确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根据研究 目的,应考察药物多次给药后的稳态浓度 (Css),药物谷、峰浓度的波动系数( DF),

15、是否存在药物蓄积作用和/或药酶 的诱导作用。受试者、给药量和研究步骤n2.1 受试者的选择标准、受试者例数、试验药 物的要求 n均同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n2.2 试验药物剂量 n根据期临床试验拟订的给药剂量范围选用一 个或数个剂量进行试验。根据单次给药药代动 力学参数中的消除半衰期确定服药间隔以及给 药日数。 n2.3 研究步骤 n试验期间,受试者应在期临床试验病房内进 行服药、采集样本和活动。口服药物均用200 250ml水送服,受试者早、中、晚三餐均进统 一饮食。 2.4 采样点的确定根据单剂量药代动力学求得的消除半 衰期,估算药物可能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 ,应连续测定三次(一般为连续

16、三天的) 谷浓度(给药前)以确定已达稳态浓度。 一般采样点最好安排在早上空腹给药前, 以排除饮食、时辰以及其它因素的干扰。 当确定已达稳态浓度后,在最后一次给药 后,采集一系列血样,包括各时相(同单 次给药),以测定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2.5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和评价 n根据试验中测定的三次谷浓度及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数 据,绘制多次给 药后药-时曲线,求得相应的药代动力 学参数,包括Tmax、稳态谷浓度(Css_min)、稳态峰浓 度(Css_max)、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ss)、消除半衰期 (t1/2)、清除率(CL/F)、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 面积(AUCss)及波动系数(DF)等。 n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多次给药时药物在体内的药 代动力学特征,同时应与单剂量给药的相应药代动力学 的参数进行比较,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 特别在吸收和消除等方面有否显著的改变,并对药物的 蓄积作用进行评价、提出用药建议。 3、进食对口服药物制剂药代动力学 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