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bb****7 文档编号:48576739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区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区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区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区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社区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民政局关于社区管理信息化的调研报告为充分借鉴外地社区信息化工作先进经验,加快我县社区信息化建设步伐,5 月 14-16 日,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余江带领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共 7 人,赴碑林区 、礼泉县学习考察社区信息化工作。学习考察组先后听取了碑林区、礼泉县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碑林区政府机房、碑林区智慧社区管理服务系统、碑林区数字城管信息平台以及礼泉县网格化便民服务指挥中心。碑林区、礼泉县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为抓手 ,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管理理念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启发很深,值得借鉴。一 、碑林、礼泉两地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做法(一)碑林区

2、主要做法:“碑林智慧社区”系统是在碑林区“一院一图、一户一档 、一格三员”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和数字地理信息系统之上,运用三维仿真技术,专项研发的社区管理服务系统软件。按照“一个系统、两个平台(内网与外网) 、多功能管理、全方位服务”的总体思路以及“以房管人、以人管事、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涵盖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区服务、综合治理、灾害应急等各个环节,成为区政务办公、公共管理、社区服务“三大改革”的重要支撑平台。1、强化街、居两级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搭建多元化管理服务平台,促进了街道、社区工作由宏观到微观,从粗放到细化的转变,服务效果实现质的飞跃。在街道层面 ,通过信息数据

3、集成,可以全面掌握本地区建筑物 、居民人口、驻地单位和公共设施的总体情况,通过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服务的责任落实机制 ,定期开展信息数据采集和动态维护,并可进一步延伸到公共应急处置、灾害救助、平安建设、城市改造等领域,实现对本地区社会管理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在社区层面 ,通过对“物”与“人”信息的采集和动态维护,一是可以有效落实社区“31365”工作法,促进社区居委会加强与居民的互动交流,增强社区“两委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能够详细了解居民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重点服务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管理和服务;三是能够实现基础数据“一次采集、多元使用”和信息共享,减

4、少重复建账,提高工作效率 。2、打造社区服务“10 分钟便民生活圈” 。本着“方便办事、方便生活、方便出行、方便求助 ”的基本原则,将机关团体、街居服务、文教卫生 、旅游景点、公共设施、便民服务、治安管理、应急救助等九大类信息集中整合到公共互联网,让居民真正享受到生活便利。一是方便居民办事。借助地图查找功能,社区群众可方便的搜索到办事机关(单位)的具体位置和基本信息,充分掌握和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二是方便居民生活 。通过系统缓冲分析,社区群众在辖区任何一个位置,可方便查找各类学校 、医院、药店;方便查找辖区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 “老年就餐点” ,方便查找辖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查找与

5、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便民服务门店等。三是方便居民出行和游览。借助“地图查找”功能,方便的搜索到想去的旅行目的地的基本信息,精确了解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四是方便居民求助。方便查找就近的公安派出所、治安报警点位置,方便报警求助;在遇到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时,可及时查找就近的紧急避难场所。3、促进政府、社区与居民的互助和及时响应。系统平台在整合辖区所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落实社区“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责任,使社区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如果居民朋友不会使用电脑或没有条件上网,系统还设置了服务响应,可以实现“三网一话”互联互通。通过拨打碑林区便民服务热线“88890

6、100” (寓意为拨拨拨就灵百分百满意) ,或超级链接“碑林信息网、碑林社区网、碑林党建网”,在第一时间获取服务信息,极大地拓宽政务便民服务的渠道,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二)礼泉县主要做法:按照城乡一体化“11369”的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网格化信息化人本化管理新机制 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 ,积极打造网格化、信息化、人本化“三化并举”的新型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分别建立 15 个镇(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和317 个便民服务工作站,并把辖区划分成 938 个网格管理单元(其中城区 115 个 ,农村 823 个) ,实行部门包抓网格、路段责任制。同时,该县通过对全县干部

7、队伍的优化组合、竞争分流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网格化服务队伍,主要承担党的政策宣传、民情信息采集、社会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城乡环境监督、便民服务开展等职责。全县共有网格化工作小组 94 个,县级部门网格化业务办理员 104 名,城区网格工作人员 386 名,城区路段管理员 422 名,农村网格管理员 714 名,网格助理员 2219 名,参与网格的管理与便民服务。目前在县级建设了占地面积 350 平方米的网格化便民服务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全县网格化管理和便民服务工作的指导、监督、指挥和考核。拥有三大中心四大平台,这三大中心分别是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400 民情呼叫中心和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四大平

8、台分别是 110 报警指挥、视频监控、网格化管理、便民服务等四大平台。二、碑林、礼泉两地社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启示启示一:资源整合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公共事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也日益宽泛。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改革,加上部门间、行业间信息不对称、不共享,一些公共领域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特别是遇到难事推诿扯皮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服务效率,损害党委政府形象。 “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碑林、礼泉两地突破各部门信息系统数据对接技术难题,积极推进网格管理信息与职能部门信息融合,实现

9、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积极引导各级职能部门整合基层资源、工作重心下沉,将公安、人社、房管、卫生、司法、计生、城管、教育 、工商、国土等 10 多个职能部门的资源与社区、网格工作力量融合整合到一起,通过流程再造和“扁平化”联动操作,实现了部门工作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管理全覆盖、服务全方位,形成了社区管理“大联动”、服务群众“大合唱”的工作格局,大大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启示二:便捷高效是创新社区管理的科学选择。当前,社会转型 、经济转轨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以前好管的现在不好管了,以前不用管的现在需要管了,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好用、新办法不会用,群众服务需求多、公共

10、服务效率低,已成为加强社区管理的“瓶颈”问题。 碑林、礼泉两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建立“一本三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网格化为支撑 ,将网格管理的人口基础信息网络、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网络、综合服务网络与职能部门网络实现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开放管理体系,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其便捷、高效等优越性,受到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欢迎 。启示三:全程化服务是创新社区管理的目标体现。 “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碑林、礼泉两地在实施网格化管理工作中 ,不

11、断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把网格管理功能充分运用到公安消防 、社会矛盾化解等社会管理领域,并在各项社会事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借鉴的基础上 ,把网格化管理作为社区管理新模式进行试行,整合现有资源,做强做实基层基础,把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做到位,真正解决社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有权管事,使社区网格化管理真正成为服务群众 、管理社会的有效路径。三、关于略阳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一)科学划分网格。按照网格规模适度、单位属性相近、街巷小区定界、动态调整控制、无缝全面覆盖、便于服务管理的要求,进行网格划分。(二)组建网格队伍。按照“一格三员”配备网格管理员,每一个网格

12、配备一名社区居委会成员担任管理员,一名家委会主任或楼院长、物业人员担任协管员,一名群众代表或人大代表担任监督员,管理员是网格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定岗 、定位、定时、包片的捆绑服务,及时掌握居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实现群众呼声一线倾听,社会问题一线发现,居民困难一线解决。(三)建立综合信息平台。主要由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呼叫中心系统、移动协同办公系统 、三维网格化管理系统、社区 app、社区门户网站、居民 app、手机短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系统、免费 wifi 热点试点建设、触摸查询系统十个方面构成。(四)建立工作机制。建立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运行管理、监督考核、业务培训等工作机制,使社区网格化管理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管理社会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国土资源文秘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