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课件7玉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6372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学课件7玉米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作物栽培学课件7玉米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作物栽培学课件7玉米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作物栽培学课件7玉米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作物栽培学课件7玉米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课件7玉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课件7玉米(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 米明天要想过得好今天就要起得早第一节 概 述一、玉米生产的重要性 C4作物,光合效率高,产量潜力大。 2000年世界玉米收获面积达137549khm2, 总产596412kt,单产4336kg/hm2,面积次 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总产和单产均 居第一位。 玉米不仅是高产粮食作物,也是营养丰 富的饲料作物和良好的工业原料作物。 二、玉米生产概况与发展趋势 (一)生产概况 全世界玉米收获面积以亚洲和北美洲最大。世界上 最适宜种植玉米的有三大玉米带:一是美国中北部 玉米带;二是中国玉米带;三是欧洲玉米带。 我国玉米分布很广,东起台湾和沿海各省,西至新 疆和青藏高原,南自海南省南端以及云南西双版

2、纳 ,北达黑龙江黑河附近都有玉米种植。玉米种植面 积最大的省依次为河北、山东、河南、吉林、黑龙 江、辽宁、四川、云南省。 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所占比重播种面积播种面积总产量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过程四川省玉米生产情况 据2001年统计资料,四川省玉米播种面积为 120.1万公顷,总产493.1万吨,单产为4.l吨公 顷,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各市、州均有 玉米栽培,盆中丘陵区及盆周边缘山区分布较 集中,种植面积较大。 四川是养猪大省、名酒之乡,对玉米需求量逐 年增加。饲用玉米和酿造用玉米仍是今后四川 发展玉米生产的主攻方向。 根据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类型和栽培特 点等,可将全省玉米产区划分为五个

3、区域。 I 盆西平丘春旱夏雨玉米区盆西平丘春旱夏雨玉米区 盆中浅丘夏伏旱交错玉米区盆中浅丘夏伏旱交错玉米区 盆周边缘山地玉米区盆周边缘山地玉米区 西部高原玉米区西部高原玉米区 V 盆东深丘春雨伏旱玉米区盆东深丘春雨伏旱玉米区四川省玉米分区四川省玉米分区 成都雅安泸州南充西昌宜宾达州马尔康康定广元内江绵阳巴中 伴随各国畜牧业的大发展和玉米工业的兴起, 世界对玉米的需求量将大增。 预计在生产水平较高的美国、法国等国家,玉 米种植面积会有所减少,单产水平将大为提高 ; 在生产水平比较低的亚洲和非洲仍会继续扩大 种植面积。 (二)玉米生产发展趋势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玉米的分类 1. 按籽

4、粒形态与结构分类 (1)硬粒型 (2)马齿型 (3)半马齿型 (4)糯质型 (5)甜质型 (6)爆粒型 (7)粉质型 (8)有稃型 (9)甜粉型 1 1、硬粒型、硬粒型 2 2、粉质型、粉质型 3 3、马齿型、马齿型 4 4、爆裂型、爆裂型 5 5、有稃型、有稃型 1、半马齿型 2、马齿型 3、糯质型 1232. 按生育期分类 早熟种 生育期70100d ,积温约为20002200的品种。中熟种 生育期100120d,积温约为23002600的品 种(杂交种)。晚熟种 生育期120150d, 积温在26002800以上的品种(杂交种)。 3. 按株型分类 紧凑型 叶片与茎秆的叶夹 角小于15。

5、半紧凑型 叶片与茎秆的叶夹 角为1530。晚熟种平展型 叶片与茎 秆的叶夹角大于30。 玉米的分类v生育阶段苗期(播种-拔节):30-50天,根系建成为中 心,培育壮苗穗期(拔节-抽雄):营养、生殖生长同时并进 ,促叶、壮杆、促穗分化花粒期(抽雄-成熟):生殖生长为中心,养 根保叶防早衰二、玉米的生长发育 玉米种子实际上是 果实(颖果),俗 称籽粒。其形状、 大小和色泽多样。 千粒重一般200 350克,籽粒颜色有 黄、白、紫、红、 花斑等。果穗出籽 率一般为75-85; 鲜果穗含水量一般 为50左右。 种子的形态结构种子发芽出苗过程 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胚根鞘,接着胚芽向上 生长突破胚芽鞘

6、,随着胚轴延伸,芽鞘伸出土面 。胚芽鞘具有背光性,出土后就停止生长,随即 从芽鞘中露出第一片真叶称出苗。 根系的发生与建成 根的形态、种类和生长 玉米的根为须根系。初生根系和次生根系。 种子发芽时首先长出一条幼根,称初生胚根。初 生根的功能是在幼苗生长的l2周内吸收土壤水 分、养分供给幼苗需要。 次生根 支持根次生根 基部叶组,着生在地下稍许伸长的茎节上。本组叶片 是从出苗至拔节期逐渐伸长形成的,叶片制造的光合 产物主要供给根系生长,故称根叶组。 下部叶组,着生在地面以上的数个茎节上。本组叶片 是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雌穗小花分化)伸展形成 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茎秆,其次为雄穗 生长

7、发育的需要。故称茎(雄)叶组。 中部叶组,着生在果穗节及其上下几个茎节上。本组 叶片是从大喇叭口期至孕穗期伸展形成的,叶片制造 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雌穗生长发育,故称穗叶组。 上部叶组,着生在雄穗以下几个茎节上。本组叶片是 从孕穗至开花期伸展形成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 主要供给籽粒生长发育,故称粒叶组。叶片功能及分组花与花序 雄花序为圆锥花序,由主轴和若干分枝组 成,着生若干行成对小穗。每对小穗,一 个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者在下方。 雌花序属肉穗状花序,为1个变态的侧枝, 由茎节上叶腋中的腋芽形成,由穗柄、苞 叶和果穗组成。果穗的穗轴粗大。穗轴节 很密,每节着生个无柄小穗,成对纵行 排列,每

8、个雌小穗基部有2片护颖,中间有 2朵小花,一为退化花,一为结实小花,有 内、外颖和一个雌蕊及退化的雄蕊。开花授粉和结实雌穗抽丝比雄穗晚3-5天风力传粉,远者可达500-1000m籽粒尖冠出现黑色即可收获籽粒物质来源:叶占63%、茎25%、穗轴12%第三节 玉米的栽培技术 一、玉米的种植制度 (一)一年一熟制:冬闲土一春玉米。主要分布在 海拔较高的山区、半山区,气温较低或土壤较瘠薄 。 (二)一年二熟制:小麦一玉米、油菜一玉米、马 铃薯一玉米等。主要分布在低山及丘陵地区水利条 件较差的旱地。 (三)一年三熟制:以小麦玉米甘薯为主体, 演化出粮、经、饲结合的三熟三作、三熟四作、三 熟五作等多种形式

9、,主要有大麦小麦玉米/甘薯 大豆、小麦玉米玉米甘薯、小麦玉米 大豆等。适合于光热条件二熟有余、三熟不足的四 川丘陵及河谷地带。二、播 种v适时播种 温度10-12,墒情,栽培制度v播种方式 窝播条播育苗移栽三、施 肥(一)需肥规律 玉米对氮素的需要量最多,吸收磷较氮 和钾少。一般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 2.24.2kg、磷0.51.5kg,钾1.5 4kg,三要素的比例约为312。 (二)玉米的施肥技术 1基肥 基肥占总肥量的50%左右,过磷 酸钙或其他磷肥应与有机肥堆沤后施用。 一般每公顷施硫酸铵或硝酸铵75105kg 为宜。微量元素肥料用于拌种或浸种,用硫酸 锌拌种时,每1kg种子用2

10、4g,浸种多采 用0.2%的浓度。(二)玉米的施肥技术2追肥 苗肥 一般在幼苗45叶期施用。 秆肥 又称拔节肥,一般在拔节期,即基部 节间开始伸长时追施,约占总追肥量的10% 30%。穗肥 是指雄穗发育至四分体、雌穗 发育至小花分化期追施肥料。此时为玉米大喇 叭口期,距出穗前10d左右,是决定雌穗大小 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穗肥一般应重施,施 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60%80%左右,并以速效 肥为宜。粒肥 四、种植密度 一般高秆大穗的平展型玉米,每公顷密度52500 60000株,紧凑型玉米6750075000株。 其种植方式有:等行距单株留苗,一般行距50 65cm,株距2030cm。等行距双株

11、留苗,一般行 距6075cm,株距3560cm,每穴留双苗,苗距6 10cm,相邻2行以错穴呈三角形为宜。宽窄行 ,宽行距85100cm,窄行距3048cm,株距视密 度而定,一般2536cm,窄行以三角形错穴种植, 宽行可以套种其他作物,这种方式种植密度较大, 既保证了单位面积总株数,又便于田间操作,适用 于肥力较高的土壤种植。 三、玉米地膜栽培技术 1. 采取宽窄行起畦种植,选膜厚0.0060.008mm的 微膜,膜宽45cm,每公顷用膜量45kg左右。播种 期比露地栽培可提早715d。播种后有条件的可 喷化学除草剂,然后盖膜。盖膜要拉紧铺平,紧 贴地面,四周各开一条浅沟,将膜埋入用土压实

12、 ,一般压土7cm左右。 2. 及时放苗出膜,当幼苗第一叶开展时,即用小刀 破膜放苗出膜,然后用湿土把膜口盖严,以便保 湿保温。育苗移栽的可先移栽,后覆膜, 3. 地膜玉米,发根多,但根系分布浅,中期要注意 高培土,以防倒伏。追肥的重点是穗肥,不揭膜 的可以在植株基部破膜追肥。 五、玉米的田间管理(一)苗期管理 苗期生长的特点:苗期是以根系建成为中心 ,茎、叶等营养器官分化、生长为主的时期 ,三叶前依靠种子内养分生活,三叶后则以 根吸收水分、养分和叶的光合作用供给养分 独立生活。 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通过促控措施促进根 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徒长,培育壮苗,达到 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健壮生

13、长和 良好发育奠定基础。 苗期管理措施l破土防旱,助苗出土 玉米播种后,常遇土壤干旱,导致缺苗。亦有播种 出苗前遇大雨,引起土面板结,空气不足,玉米幼 苗难以出土,故应注意破土及防旱,助苗出土。 2查苗补缺 玉米播种后常因种子质量、整地和播种质量、土壤 温度、水分以及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缺苗,所以,玉 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缺。玉米缺苗在2叶后不 宜补种,否则造成苗龄悬殊,株穗不整齐。因此, 播种时应在行间增播110的种子,或按510 的比例人工育苗。苗龄2.54叶时,在阴天或傍晚 带土移栽,栽后浇水,覆土保墒。成活后追施速效 化肥,促苗生长,提高大田整齐度。3间苗、定苗 为了确保种植密度和整齐度

14、,播种时一般应播超 过种植密度l2倍的种子,因此,出苗后34叶 期要及时间苗定株。以达到苗匀、苗齐、苗壮。 间苗原则是间密留稀,间弱留强。为避免早间苗 造成缺苗或晚间苗形成老苗、弱苗,可分次间苗 ,第一次在幼苗34叶时间去过多密集的幼苗。 第二次在45叶时结合定苗间苗,定苗要掌握定 向、留匀、留壮的原则,在一穴内留苗要大小相 等,整齐一致,株距均匀。4中耕除草 苗期中耕一般进行23次,苗前期可浅耕一次, 以松土、除草为主。随幼苗生长到拔节前,再中 耕l2次,掌握苗旁宜浅,行间要深的原则,以 促进根系生长,控制地上部徒长。 5水肥管理 玉米苗期需肥量不足总需肥量的10,需求量占 总需水量的18以

15、下。若基肥、种肥以及底墒不 足,严重影响幼苗生长,应早施重施苗肥和浇水 。穗期管理 穗期的生长特点:穗期是茎、叶的营养生长与雄、 雌穗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并进的双旺时期。此期玉 米开始拔节,同时生长锥开始进入雄穗分化。 体内营养物质迅速向茎、叶和雄穗、雌穗输送。所 以,穗分化前期光合产物供给茎叶为主,后期逐渐 转向雄穗和雌穗。此期是吸收肥水量最多的时期。 主攻目标:加强管理,协调水肥供应,达到控秆、 促穗,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气生根多,基部节间 短粗,叶色深绿,叶片挺拔有力的丰产长相,才能 为穗大粒多打好基础。 穗期管理措施 1追肥 穗期追肥包括拔节肥和穗肥。苗期缺 肥、长势差的春玉米,或生育期短的夏秋玉米 和未施底肥、生长势弱的套种玉米,拔节肥与 穗肥并重。拔节肥促进生长发育,搭好丰产架 子。对底、苗肥充足,苗势旺,叶色深的玉米 ,可不施拔节肥,而在大喇叭口期集中重施穗 肥,既攻大穗和穗三叶,又防止基部节间过长 而发生倒伏,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