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模块整合区域特征的分析与答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52889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模块整合区域特征的分析与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7年整理]模块整合区域特征的分析与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7年整理]模块整合区域特征的分析与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7年整理]模块整合区域特征的分析与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7年整理]模块整合区域特征的分析与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模块整合区域特征的分析与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模块整合区域特征的分析与答题(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区域特征的分析与答题区域特征的分析1.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经济、人口、城市等)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综合地理特征,既有对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描述,也有对其成因的解释。地理 位置思路组组成主要分析内容绝对绝对 位置 经纬经纬 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围围或具体地 点)相对对位置海陆陆位置:岛屿岛屿 、半岛岛、大陆东陆东 西岸等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 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轮廓, 或者邻邻国、邻邻省轮轮廓等进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输的主要方式 及交

2、通网中线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进行分 析判断2.区域特征一般分析方法自 然 地 理地 形主要地形类类 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根 据等高线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 面图图来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类型、地面起伏状况、 地形分布和特殊地貌(黄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方面 来描述 地势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变化的趋势趋势 上来 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语言有两种: 一是某方向高,另一方向低;二 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倾斜自 然 地 理地 形地质质作 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 作用主要分析板块块的碰撞、挤压挤压 和张张裂,以及大的地质质构造。外 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 地

3、主要是侵蚀蚀作用;在低平的地 区主要是堆积积作用;在降水多的 区域(湿润润、半湿润润地区)主要是流 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 旱地区主要是风风力作用 地质质灾 害主要是指地震、滑坡、泥石流、 崩塌等自然地理气候气候类类型从经纬经纬 度位置、大气环环流和海陆陆位置等方面进进行分析判断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一般包括:第一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及气候特征;第二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某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风坡降水多,背风风坡降水少自然地理河 流水系 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 归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宽窄、河床 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 度(支流多少、

4、河湖关系)、流域面 积积 水文 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 枯水期)、含沙量、结结冰情况(有无 结结冰期、结结冰期长长短)、凌汛等开发发 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 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 要开发发水能资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 形平坦、水流平缓缓、河道宽阔宽阔 、流 量稳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发内河航运人 文 地 理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 文化等方面分析 农业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评价、耕作制度或熟 制(热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类(热热量和水分影 响)、耕地类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结构类类 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产结 构的调调整及 带带来的影响 工业业

5、主要从工业业部门门、工业业分布特点、区位 条件及评评价(如原料地、工厂、市场场三 者之间间的关系,技术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 要求)等方面分析 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 市区位因素、城市环环境问题问题 等方面分析人 文 地 理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输线 和交通枢纽纽、交通运输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环环境问题问题一般分为为两大类类:第一,环环境污污染(大气污污染、水污污染、固体废废弃物污污染、噪声污污染等);第二,生态态破坏,包括资资源(土地、生物、水、矿矿产产)破坏与浪费费和环环境恶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环环境问题问题 的分析

6、主要从其现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办法等方面来进进行专题训练1.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甲气温分布中心的形成原因。(2)简述乙河流的水文特征。(3)分析图示区域沿海城镇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解析 结合图例及其在图中的分布可获取以下信 息: 结合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可判定该地为福 建省,河流乙为闽江;由等温线数值可知此时 北半球为夏季,同纬度陆热海凉,但甲地温度较 低是由于地势(武夷山)较高所致;该地地处 亚热带季风区,为发展小水电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地处东南沿海有利于对外经济联系和发展 出口加工工业。(3)位于沿海,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新兴

7、工业;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有利于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答案 (1)甲地为山地,气温较邻近地区低,形成低温中心。(2)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丰富。掌握重要的地理界线是区域分析的基础应常总结归纳一些重要的地理界线经过的地理事物,熟悉世界和中国重要地理界线的分布,比较界线两侧地理特征的差异。(1)世界重要地理界线界线线名称内容东东西经经度界线线本初子午线线和180经线经线 。往东东度数增大的为东经为东经 ;往西度数增大的为为西经经半球界线线东东西半球界线线:20W和160E。20W往东东至160E为东为东 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界线线:赤道。往北度数增大的为

8、为北纬纬;往南度数增大的为为南纬纬高、中、低纬纬界线线30、60纬线纬线 。南、北纬纬30之间为间为 低纬纬,30至60之间为间为 中纬纬,60至90之间为间为 高纬纬时时区界线线东经东经 、西经经(15n7.5),其中n取0、1、211日界线线大致与180经线经线 重合。“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线:零时经线时经线 与日界线线。零时时经线经线 往东东至日界线为线为 地球上的“今天”;反之,为为“昨天”洲界线线亚亚洲与欧洲(乌乌拉尔山乌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亚洲与非洲(苏苏伊士运河);欧洲与非洲(直布罗罗陀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马运河);亚亚

9、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地形界线线莱茵河以东为东为 波德平原,以西为为西欧平原;叶尼塞河以东东以高原、山地为为主,以西以平原为为主板块块分界线线按性质质分为为生长边长边 界和消亡边边界两种。生长边长边 界,如大西洋海底大洋中脊是美洲板块块与亚亚欧板块块、非洲板块块的分界线线;红红海是印度洋板块块与非洲板块块的分界线线。消亡边边界,如雅鲁鲁藏布江是印度洋板块块与亚亚欧板块块的分界线线;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岛弧链链是太平洋板块块与亚亚欧板块块的分界线线(2)中国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线大致与1月0C等温线线吻合;大致与800 mm年等降水量线线吻合;该线该线 以北地区河流有结结冰期,以南地区河

10、流无结结冰期;亚热带亚热带 和暖温带带的分界线线;湿润润地区和半湿润润地区的分界线线;亚热带亚热带常绿阔绿阔 叶林和温带带落叶阔阔叶林的分界线线;水田与旱田的分界线线;水稻集中分布地区与小麦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线;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风气候区与温带带季风风气候区的分界线线;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线;秦岭是汉汉中谷地与渭河谷地的分界线线,淮河是长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线长长城大致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线吻合;暖温带带与中温带带的分界线线;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线;冬小麦种植区与春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线;耕作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线大兴兴安岭地势势第二、三级阶级阶 梯的分界线线;内蒙古高

11、原与东东北平原的分界线线;非季风风区与季风风区的分界线线;大致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线吻合;温带带大陆陆性气候区与温带带季风风气候区的分界线线;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润地区的分界线线;温带带草原与温带带落叶阔阔叶林(森林)的分界线线;畜牧区与耕作区的分界线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线太行山地势势第二、三级阶级阶 梯的分界线线;黄土高原与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线; 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线巫山地势势第二、三级阶级阶 梯的分界线线;四川盆地与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线;重庆庆市与湖北省的分界线线横断山脉地势势第一、二级阶级阶 梯的分界线线;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线;青藏高寒气候区与亚热带亚热带

12、 季风风气候区的分界线线阴山季风风区与非季风风区的分界线线;温带带季风风气候区与温带带大陆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线;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线南岭两广丘陵与江南丘陵的分界线线;珠江流域与长长江流域的分界线线祁连连山地势势第一、二级阶级阶 梯的分界线线;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的分界线线;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带的分界线线;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带大陆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线;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线贺贺兰兰山大致与200 mm年等降水量线线吻合;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线;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线;季风风区与非季风风区的分界线线;温带带季风风气候区与温带带大陆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线;

13、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线冈冈底斯山季风风区与非季风风区的分界线线;大致与200 mm年等降水量线线吻合;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线;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分界线线专题训练3.读右图,回答(1)(3)题。(1)甲山脉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为该山脉是( )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分界线 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A.B.C.D.A(2)乙地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 )A.山地畜牧业B.高寒畜牧业C.灌溉农业D.农耕区畜牧业(3)丙地区粮食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垦殖历

14、史悠久,精耕细作BC解析 第(1)题,由图上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该山脉为冈底斯山脉,它是2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第(2)题,乙地位于藏北高原,海拔较高,适宜发展高寒畜牧业。第(3)题,丙地位于海拔较低、热量较好的河谷,发展了河谷农业。该地白天光照强,可以增强光合作用;夜晚温度降低,可以抑制呼吸作用,所以农作物的产量高。答案 (1)A (2)B (3)C【题型特征】特征描述型综合题是指对某一区域地理要素或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新课标高考试题对特征描述的考查非常突出,命题素材丰富,设问角度灵活。特征描述型综合题的常见类型及考查角度主要有:(1)地形特征的描述,如地形、地势、地形区的分布等;

15、(2)天气的描述,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团和锋面,天气特征的描述主要有气温、阴晴、雨雪、风向和风力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3)气候可以从某区域气候类型答题技能 特征描述型综合题多样或单一,以哪种类型为主、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等方面描述,也可以从某种气候气温的季节变化,最冷月、最热月气温高低,年温差大小,年降水总量多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方面描述;(4)水文特征可以从某区域流域特点、河流发育情况、流程长短、补给来源、水量大小,某水系的形状(扇形、树状、羽状、向心形等)、支流多少、排列分布,某条河流的水体类型、补给、蒸发、下渗、径流、水量、水质等方面描述(包括水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时

16、间及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及长短等);(5)地理位置可以从纬度位置(半球、纬度带)、海陆位置(大洲、大洋或地处内陆还是沿海)等方面描述;(6)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地质等方面描述;(7)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工农业生产特点(主导产业、农业生产结构、主要农产品、开发历史、机械化水平,轻、重工业比重)、居民等方面描述。【答题技巧】特征描述型综合题的答题步骤如下:( 1) 要仔细审图、审题、读出图形和题干 中的信息。充分利用题中已有信息获取答 案,高考题所提供的一般是课本以外或陌 生的情境,要充分挖掘材料或图中的有效 信息,从中获取答案,还要注意题目有没 有“依据材料”或“据图示条件”等限语;(2 )要全面、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 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 求(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3)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