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团队申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22427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团队申请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体育教学团队申请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体育教学团队申请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体育教学团队申请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体育教学团队申请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团队申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团队申请(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 南 农 业 职 业 学 院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团队申报教学团队申报王凤仙王凤仙体育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1.团队基本情况简介2.团队成员情况3.教学情况4.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5.科研情况6.团队今后建设计划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始建于1952年,在近60年的发展中始终贯 彻教育部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精神,一直把体 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院的必修课程之一。体育与健康教学团队作 为学院组建较早的教学团队

2、之一,伴随着学院的蓬勃发展,在学 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承担着学院万余名师 生的体育教学、训练、比赛、裁判、健身指导等工作。在不断的 教学研究与改革和课程建设实践中,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以课 程改革为核心,以“俱乐部”教学为切入点,以培养终身体育意 识为导向,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建设、教学改 革研究优势,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辐射大众健身方面取得了显 著的成绩。 1.1 历史沿革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体育与健康教学团队是由学院内具有丰富理论及实践教学经验 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本教学团队共包括专兼 职教师 15人,团队的

3、主讲教师来自于学院和行业。是一支结构合理 、重视教学与科研、具有鲜明“双师结构”特征、素质优良、业务 精湛、勇于创新、成果突出的教学团队。多年来,在学院教学信息 反馈中团队教师教学效果85%为优秀,得到学生、同行、督导和用 人单位的好评。 1.2 人员构成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 副高中级初级硕士学士45岁 以上35-4435岁 以下 专任教师310024 兼职教师01012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1、课程建设本专业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篮球、排球各一门;太 极拳正在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精品课建设将逐步展 开,目前乒乓球、羽毛球等关键课程已被列入下一步精 品课程

4、建设计划中。 2、教材建设本专业教材全部采用高职高专专用教材,并且鼓励教师参加教 材编写。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学团队共出版教材6部,其中2部为 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根据体育技能学习的要求指导学生的 技能训练。 3、科研成果近五年公开发表论文53篇,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9项,学院立项课题3项,获省部级教科研成果5项。 1.3 建设成果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1、素质能力目标引导教师具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合 作精神;具备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 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科学手段和教育信息技术。 2、努力

5、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高素质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通过相关的技能鉴定对年轻教师裁判技能培训学习,带动和培养了 一支具有篮球裁判、排球裁判、羽毛球裁判、乒乓球裁判、田径裁判、 足球裁判等职业资格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通过各种渠道聘请知 名专家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作为兼职老师。聘请建立长期合作教育关系的 培训机构里确有专长的教练,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指导教师, 使专业教学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贴近社会需求,带动团队专业教师提 升技术能力和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 3、加强课程建设,努力实现专业课程“精品化”。 精品课程建设也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本教学团队 共建设院级精品课程2门

6、, 争取在未来3年内将5门主要专业课程建设成 院级、省级精品课程。1.4 目标定位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2.1 负责人情况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2.2 成员情况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3.1 主要授课情况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3.2 教材建设情况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3.3 院级以上成果获奖情况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3.4 教学改革项目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一、团队设置特色体育教学团队是一

7、个团结、协作、创新、富有活力的团队、该团队具备 合理的年龄、职称结构,团队拥有精英级专业师资,团队科研特色突出,培 养学生素质全面。 二、专业特色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导向的前提下,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不仅仅 局限于掌握一到两种健身技能,它还是一项才艺,一种交流的手段。能更好 的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对他们的事业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课程特色教学内容打破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田径、“三大球”的主导地位,加大陈 式太极拳所占比重,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传承地域文化。 四、创新性改革措施1、教学计划具有前瞻性和务实性,在同类兄弟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2、坚持课余运动训练制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3、

8、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个体育协会的作用,促使学院体育蓬 勃发 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4、开设专题讲座模式,拓宽学生视野。5、整改教学目标,立足学院,放眼社会,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群众体育 发展的中坚力量。 五、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3.5 教学改革特色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教 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不断完善,不断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实行“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体育不仅仅 是健身技能的掌握,更作为一个专业,一项才艺,成为学生未 来事业发展的有力辅助的培养思想,使该体育与健康课程

9、建设 一直走在同等院校前列,也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十分有 益的启示。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方案还经常在兄弟院校 中交流,对全省高职院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 革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和示范作用。3.6 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3.7 教学改革论文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本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周艳杰、何磊、叶秋霞三位教师。对他们的培养主要为: 一、青年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训练能力的提高,他们承担了大量的 教学任务。 二、根据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老教师进行教学艺术的传帮带,建立 健全“导师制

10、”,促进他们的业务提高。 三、通过责任制的方式,要求青年教师带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他们有机会向 外界学习。 四、借助学院外派机会,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到外校学习进修。 五、鼓励青年教师多外出学习和提高学历。 六、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听导师课不少于10学时。 七、协助青年教师拟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地参与导师科研 项目,使青年教师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八、深入青年教师任教的课堂听课,提高青年教师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把握能力; 指导青年教师钻研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撰写讲课提纲和教案,使青年教师达到 较好的教案书写水平。 九、要求青年教师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在教学工作中的思想情况、教学

11、情况和业 务进修情况,并撰写年度总结,提出自己的不足。 十、要求青年教师每年撰写并发表一篇CN类以上学术论文,同时帮助青年教师 设计中期的科研计划。4. 青年教师培养情况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5.1 科研项目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一、体育教学理念多元文化社域下大学生体育伦理意识培养研究研究成果为当前社会 大环境影响下我院的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以新课程标 准为导向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为我院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 理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内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羽毛球课程研究对羽毛球课程开设中出现的问 题

12、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为羽毛球课程在我院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 础。 三、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在体育特色课程方面由吴法旺老师主编的21世纪高等院校应用型规划 体育与健康教材和王凤仙老师主编的 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体育与健康 教材作为校本教材,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调整 了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在结合时代特色的基础上加 大了休闲体育的成分同时,挖掘省内传统体育项目-陈氏太极拳,构成了我 院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5.2 科研转化教学情况每 天 锻 炼 一 小 时健 康 工 作 五 十 年一、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二、组织规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拓宽体育教学的交流合作途径。四、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五、落实教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六、组织申报精品课程、教改项目及教学成果奖。6. 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