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策略通用方法指南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8522117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68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的策略通用方法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368页
创新的策略通用方法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368页
创新的策略通用方法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368页
创新的策略通用方法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368页
创新的策略通用方法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3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的策略通用方法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的策略通用方法指南(3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的策略:通用方法指南第一篇创新策略基础第一章 问题与创造一、问题及要素1、问题的定义问题就是你遇到的一个情境,一 个没有直接明显的方法、想法或途径可遵循的 情境。问 题 及 要 素2、问题的三要素A、给定。所谓问题的“ 给定”,是指一组已经明确知道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初始状态。B、目标。所谓问题的“ 目标”,是指关于构成问题的结论的明确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C、差距。所谓问题的“ 差距”,是指问题的给定与目标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距离,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而达到目标。二、问题的类型1、性质分类问题从性质上可以归入两大类:明确的问题和模糊的问题。F明确问题

2、:就是目的已经明确的问题。F模糊问题:就是目的还不明确的问题。问 题 的 类 型根据个人的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从 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途径的知识差异,可以 把问题分成4种具体类型。问 题 的 类 型 2、情境分类问题的另一种分类是按情境分为3大类:F呈现型:将一个现成的问题提供给解决者考虑F发现型:问题虽然是现成的,但它是自己设想出来的, 而且很可能没有已知的公式、解法、答案F创造型:在某人发明或创造它之前是不存在的问 题 的 类 型3、目的分类对于解决问题直接的目的而言,问题还可分为F研究问题:多为科学的基础研究性质问题F应用问题:多为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性质问题三、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1、

3、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又称为形成问题,是个体在以前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情境的认知状态。它是一个发现问题和组织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2、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又称为问题解决,是在个人面对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利用时,指向于将问题的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知过程。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3、问题解决的4要素A、问题解决过程是认知的,它是在问题解决者头脑内或认知系统中发生。B、问题解决包含一个过程,也就是问题解决者要操作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自已头脑中进行思维动作。C、问题解决过程是有目标指向性的,旨在对问题生成一个答案。D、问题解决是个人化的。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4、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问 题尝 试 解 决

4、再次明确问题新 要 求四、创 造1、创造的概念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成果、社会成果、物质成果)的认知和行为活动。创 造2、评价创造性的标准A、新颖:指不墨守陈规、破旧布新、前所未有。B、有价值:任何设想的价值都与其新颖性相联系,新颖的层次性往往就是它的价值的层次性。第二章 创造策略模式第一节 创造策略的模式概要一、创造策略的构成F创造的过程F创造的心理操作F创造的非认知调控F创造的障碍及其克服创造策略的模式概要二、创造策略模式图第二节 创造策略的模式简析一、创造与策略创造:就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策略:通常是指根据一定

5、的规则,选择、组合、改变或操作问题的给定条件,以弥补问题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创造策略的模式简析A、提出问题B、寻找问题C、弄清问题D、生成思路E、选择思路F、执行计划G、回顾总结二、创造的过程创造策略的模式简析三、创造的心理操作发散加工与收敛加工是创造的心理操作,也是创造策略的横向结构。发散可以使人的思路活跃、敏捷。收敛是发散的前提和基础,收敛是为了更好地发散。 创造策略的模式简析四、创造的非认知调控创造的非认知调控是创造策略能够良好发挥效用的个人基础心理环境,也是培育创造力的土壤。创造的非认知调控包括情绪、协动机调控和个性调控。创造策略的模式简析五、创造的障碍及其克服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6、题时,往往存在一些干扰、压制创造的障碍,必须加以克服,创造才能正常进行。创造的障碍及其克服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文化环境三方面。第 二 篇创 新 的 过 程第三章 提出问题第一节 提出问题的策略的概要一、提出问题的策略的结构掌握问题产生的途径增强问题意识信任好奇心提出问题列举属性列举缺点和希望点提出问题的策略的概要提出问题的策略的具体技 术表 一、增强问题意识 二、信任好奇心 三、掌握问题产生的途径1、抓住经验事实同已有理论的矛盾 2、抓住理论的逻辑矛盾3、盯住论争 4、盯住不同知识领域的交叉地带 四、列举缺点和希望点 五、列举属性第二节 提出问题的策略详析一、增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对问题的

7、感受能力,创造活动首先源于问题意识,如果没有问题意识,一个新问题也就不可能提出,而创造也就无从谈起。提出问题的策略详析二、信任好奇心好奇心是指引人们走向不可知的领域的一个重要力量,当你对一个特定的领域了解甚深,那么,这个领域所激发的好奇心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目的,它似乎能够引导你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所以,有时应该给自己的好奇心加以足够的信任。提出问题的策略详析三、掌握问题产生的途径1、抓住经验事实同已有理论的矛盾2、抓住理论的逻辑矛盾3、盯住论争4、盯住不同知识领域的交叉地带提出问题的策略详析四、列举缺点和希望点列举缺点即首先将问题分成若干层次,然后分析事实,尽力挑出其中缺点,并从中找出可能改进的

8、地方。列举希望点与列举缺点恰好相反,它通过提出对事物的希望或理想,将问题的目的聚合成焦点来加以考虑。提出问题的策略详析五、列举属性列举属性是一种提出问题的技术。实施该法时,首先将事物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并针对各个部分找出每一个属性,然后针对各个属性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代替方案和方法。该方法建立在两个基本点上:如果事物区分得越小,就越容易发现问题;各种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属性。第四章 寻找资料第一节 寻找资料的策略概要寻找资料的策略的结构着眼大处留心小事转移注意的焦点多角度审视盯住最显而易见的部分寻找资料看看其它领域利用障碍打破常规随手记录信息暴露随意寻找第二节 寻找资料的策略简析1、着眼大

9、处:在寻找资料的时候,为避免“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定要学会经常地退一步,看一看资料更广泛的意义。2、留心小事:因为事物发展的最关键的链条常常在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所以在寻找资料时,要时刻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忽 略一些关键的小东西?3、盯住最显而易见的部分:你很难直接看到自己的眼睫毛,因为你的眼睛已经完全做到 对它们熟视无睹。我们的思维也是如此,所以在寻找资料时,不能直接看到的,你就要想想如何才能看到。寻找资料的策略简析4、转移注意的焦点:我们总是习惯于注意自己已经注意的地方,然而,很多时候,问题解决的关键就隐藏在材料的某些属性上,如果这些属性你一直都不大注意,这就需要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注

10、 意力,从而找到自己忽略的关键信息。5、多角度审视:任何一个事物都不会只有一个属性,任何一个材料都不会只有一个用途。无论材料的多寡,富有 创造力的解题者总能从多个角度看已有的材料,尤其是那些表面上关联不大,但感觉上却总是很有用的材料。寻找资料的策略简析6、看看其它领域:眼睛只盯着一个问题领域,这往往会阻 碍自己发现更新鲜、更充分的材料,因为思维的惯性很容 易使自己在一个特定的问题领域中做循环思索,所以,这 时就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看 其它领域,从别的地方寻找 一些材料启发自己。7、利用障碍打破常规:不能肯定地说,打破常规一定会让你看到新的事物,新的材料。但依照常规,你注定只能看 到同样的材料。

11、人们会因为障碍而不得不被动改变自己的 习惯,但在这里的“ 利用障碍 打破常规”,主要说的是一种主动的寻找资料的策略。寻找资料的策略简析8、信息暴露:此方法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可能获取的信息会激 活深藏在潜意识里的某种信息联系。这种激活的结果是,你发现了一个用你的主动的意识所不可 能找到的灵机。这个灵机也许就改变了你固有的处理问题的方式。9、随意寻找:这种方法简单的原理是,一个人的下意识或潜意 识懂得如何去寻找所需要的资料。在不需要主动寻找 的时候,或者在主动寻找变得束手无策的时候,随意寻找往往会显示出它的威力。寻找资料的策略简析10、随手记录:新发现,新设想,新信息一旦出现,不要对自己说:“ 一

12、会儿有纸有笔的时候我要把它们都记下来。”因为这些东西可能会转瞬即逝,等到你有纸笔的时候,它们也许已经毫无踪影了。 所以一定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第五章 弄清问题第一节 弄清问题的策略概要搞弄问题的表述形式找出问题的框架和细节寻找问题的新表述形式一、弄清问题的策略流程弄清问题策略的具体技术表弄清问题的策略概要一、搞懂问题的表述形式 二、找出问题的框架和细节1、聚集目标2、分化问题 3、把握要点 4、扩展重点三、寻找问题的新表述形式 1、重新选择问题始点 2、重新选定问题区域第二节 弄清问题的策略详析一、搞懂问题的表述形式熟悉问题是弄清问题的第一步。如果有文字的表述,首先应理解文字;如果没有文字表述

13、,自己可以试着把问题的文字表述写出来。仔细审视琢磨每个词句,让它的意思在你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而鲜明。弄清问题的策略详析二、找出问题的框架和细节1、聚焦目标2、分化问题3、把握要点4、扩展重点弄清问题的策略详析三、寻找问题的新表述形式1、重新选择问题始点始点指的是首先被注意的问题的特定部分 。对始点的不同的选择经常会导致对问题的不 同认识,并可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率。2、重新选定问题区域审视一个问题的时候,解题者总要从一个 注意的始点出发,然后由这个点开始 逐渐地扩 展到整个问题领域。但有些时候,组成问题的 某些重要方面被忽略了,结果这个问题就成了 一个难题,甚至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第六章 生成思

14、路第一节 生成思路的策略概要一、生成思路的策略的结构生 成 思 路进行化归分析进行逆向分析进行正向分析生成思路的策略的具体技术表生成思路的策略概要一、进行正向分析 二、进行逆向分析 三、进行化归分析1、分解与组合 2、一般化 3、特殊化4、蓝图化第二节 生成思路的策略详析一、进行正向分析正向分析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通 常称为“ 手段目的”分析法。这种方法强调 的是,在提出和弄清问题以后,就会形成一 个目标问题解决的最终状态。初 始 状 态第 N 步第 N 步第 一 步子 目 标 1子 目 标 N目 标 状 态1生成思路的策略详析二、进行逆向分析逆向分析又称为反推法,即解决问题时采 用从目

15、标出发逐步接近初始状态的方法。和 正向分析法的“ 手段目的”分析法相对比, 这种方法又可称为“ 目的手段”分析法。初 始 状 态第 N 步第 N 步第 一 步子 目 标 N子 目 标 1目 标 状 态1生成思路的策略详析三、进行化归分析化归分析就是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将问题转化成其它问题。1、分解与组合:是在使用已知条件的过程中将已知条 件的局部属性进行分解与重新组合,以达到决问题的目的。生成思路的策略详析三、进行化归分析2、一般化:指从考虑一个研究对象过度到考虑包含这个对象的一个集合;或者是从考虑一个较小的集合过度到考虑一个包含该较小集合的更大集合。3、特殊化:是从考虑一组给定对象集合过

16、度到考虑该集合中的一个较小的集合,或仅仅一个对象。4、蓝图化:是在解决问题之前先拟定一个蓝图。第七章 选择思路第一节 选择思路的策略概要一、选择思路的策略结构借 助 直 觉正视最坏可能寻找选择标准使用最优标准使用最强标准使用比兹曼 特里芬格模型选择思路的策略概要选择思路的策略的具体技术表一、借助直觉 二、正视最坏可能 三、寻找选择标准1、进行前验评价 2、进行后验评价1、新颖性 2、问题可求解性四、使用最优标准 五、使用最强标准六、使用比兹曼特里芬格模型3、精确性和综合性第二节 选择思路的策略详析一、借助直觉人的直觉并非是无理性或者不实际的。正相反,它是潜意识心理思考的结果。二、正视最坏可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选择思路的过程中会出现非常艰难选择的情况,使用此方法可以提高人们实现构想的主动性。此方法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检验和修改其构想,使构想成功的可能性最大。选择思路的策略详析三、寻找选择标准在进行选择思考时,必须将所要选择的思路或方案与某种特定的讯息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