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先秦 古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48521608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论先秦 古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代文论先秦 古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代文论先秦 古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古代文论先秦 古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古代文论先秦 古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论先秦 古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论先秦 古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文论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鲁峡古代文论概观诗言志 诗乐舞三位一体儒家文论的工具性 诗教道家文化的诗意性 以神遇而不以目 视概观儒家文论孔子:兴观群怨;尽 善尽美;思无邪孟子:知言养气;以 意逆志;知人论世荀子:反对“奸言”道家思想老子:大音希声,大 象无形庄子:崇尚自然;虚 静;物化;得意忘 言古代文论概观古代文论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 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 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尧典孔子曰:“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

2、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周与?周与蝴蝶则 必有分也,此之为物化。庄子齐物论一、 儒家文论(一)儒家文化的主要内容人格理想古代文论社会理想仁与礼的和谐统一 极高明而道中庸 孔子德治为本的社会理想: 以“仁”为基本精神。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以守信、惠民、济众、尚贤、崇正、均平、公正等为基本内容 妙赞化育,与天地合其德孟子的王道理想:仁爱精神 ;敬民、尊民、重民 ;与民同乐 。 (二)孔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中国古 代最早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一、 儒家文论(二)孔子文论的主要内

3、容古代文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泰伯不学诗,无以言。论语 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 ,亦奚以为? 论语 子路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1、功能论修身、言辞、交往、政治一、 儒家文论(二)孔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论语阳货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 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 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 诗歌可以使

4、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 ;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 的政治。“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 ,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 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兴观群怨”说一、 儒家文论(二)孔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论语八佾2、尽善尽美论论语八佾中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提出了“尽善尽美”说。要 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是孔子的美学思想之一。要求艺术 作品的高尚思想道德内容与完美的表现形式相统一,实现其 教化作用。一、 儒家文论(二)

5、孔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3、思无邪说论语为政说:“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思无邪就是归于正。从艺术方面看,思无邪提倡 一种“中和”之美。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 ,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从文学上来说,要求 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要真诚纯正,符合礼教,“乐而不 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尽量做到委婉曲折,不 要过于激烈,过于直露。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 语为政一、 儒家文论(二)孔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4、文质统一论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论语雍也)即认为文与质要兼取 。孔子的关于文质的

6、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 ,即是要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质 文并茂,相得益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一、 儒家文论(二)孔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5、辞达说“辞达”就主要是指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内容,不必要 徒事与内容无关的文饰。但孔子并不忽视言辞的修 饰和文采,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孔子说“言 之无文,行而不远” ,礼记表记中又载孔子说“ 情欲信,辞欲巧”,可见孔子重意而不轻文。他反对 “巧言令色”,(论语学而)是对无德之人的谄 媚之言的反感,而并不反对言辞的精巧华美。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一、 儒家文论(三)孟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孟子(公元前

7、372-前289),是孔子 之后最为重要的儒家思想家。孟子在 文学理论批评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 了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的两个原则和 方法,著名的“以意逆志”说和“知人 论世”说。另外他 “知言养气”的主张 对后世影响也很大。一、 儒家文论(三)孟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1、以意逆志说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 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 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 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全面地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 不要拘泥于作品的个别文辞,不要简单地受拘束于词句而 机械地解释作品,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 方法解

8、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接近于还其作为文学作品 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科学客观的批评原则 。一、 儒家文论(三)孟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2、知人论世说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 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 说,读者阅读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品 德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知其人”,“论其世”,这 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 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 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作为一种评论作品的方法 ,为历代文艺批评家所遵循,逐渐成为我国文艺批评 的传统。一、 儒家文论(三)孟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3

9、、知言养气说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我知言,我善养 吾浩然之气。”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 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即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而形 成一种崇高的精神气质蕴涵,才能知言,才能具有辨 别言辞的能力,才能判断诐辞、淫辞、邪辞、遁辞的 错误实质所在,有美而正的言辞。就是说,加强人格 修养,然后才能有较高的识别力。 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注重气与言、 身心修养和文学的关系,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 文的悠久传统。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一、 儒家文论(四)荀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 西汉

10、宣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 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 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 有所发展,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一、 儒家文论荀子认为人性有两部分:性和伪。性是人先天的本能,是 恶;伪是人后天的礼乐教化,是善。性的实质是各种欲望 ,如果顺从性,人就会为满足欲望不择手段,导致道德沦 丧、天下大乱。圣人知道性是恶的,所以创制礼义道德,“ 化性起伪”,用伪取代性,使人变善。 (四)荀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反对奸言古代文论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 不听。荀子 非相一、 儒家文论荀子主张言辞辩说要师法圣人,圣人的言论符合礼义,

11、是 客观规律的体现,是总理天地万物的枢要。荀子极力反对 奸言,要求言辞辩说有益于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国家的 长治久安。这正是对孔子的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后 来扬雄、刘勰等倡导“宗经”“征圣”的文学观点有重要影响 。 古代文论(一)文论概观二、 道家文论两个概念:道;自然道家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反对任何人为的东西。 道家的思想核心“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绝圣弃知,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 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 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庄子胠箧 老子(二)老子文论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

12、二、 道家文论老子(约前571前471 ),又称老聃、李耳,是我 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思想 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 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 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 藏室之史也。” (二)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二、 道家文论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道” 。 老子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否定人的智慧和创造。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 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

13、名,强字之曰 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司马迁概括为“无为自 化,清静自正。”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二)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二、 道家文论妙微妙要妙“有”所体现的是事物的道的规定性和有限性方面,而“无”,则能融合事物 的妙体现道的无规定性和无限性。妙是老子对事物的微妙深刻本质的 存在形态的描述。庄子则以“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老表达主体获得这种本质 的方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 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

14、通,深不可识。(第十五章)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二十七章) (二)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二、 道家文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白若辱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真正的美不在声色、形态等外在的东西,而只能是自然本身。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说,最完美的音乐是从没有声音处 听到的,最美好的形象是从没有形象处显现的。具体的声音、形象,只是声音美、形象美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大 音、大象,反而破坏了自然的完美。而希声、无形,则可以抛开 具体形式的制约,不受有声、有形的局限,以自由想象获得最美 的声音和

15、形象。这就是合乎“道”、合乎自然的美。(二)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古代文论二、 道家文论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体现了弃绝人工、委任自 然的完美的境界,含有无穷妙趣,有无相生,虚实相成, 使人体会不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启发中国古代意 境理论的内涵。美妙绝伦的音律不能用声音表述,自由的想象 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展示了一个自然朴素而没 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揭示出审美活动中一种超越 简单感官感知的审美体验,开创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自然 ”、“真美”、“意在言外”、“全声之美”等理论的先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三)庄子的文论思想古代文论二、 道家文论庄子(约前369年前286

16、年),庄氏,名周,战国时 期宋国蒙(今安徽亳州蒙城)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 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 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曾作 过漆园吏,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其著作庄子 是他和他的后学所撰,既是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 优秀的散文作品。 庄子思想崇尚自然古代文论真诚之美朴素之美天道自然无为天然之美真者,精诚之至 也。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解衣般礴天籁之音出乎言意之表朴素而天下莫 能与之争美。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三)庄子的文论思想古代文论二、 道家文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 庄子认为,最高的艺术,是完全不依赖于人力的天然的艺术。人为造作的艺术, 不仅不能成为最高最美的艺术,而且会妨害人们去认识和体会天然艺术之美,对 人的任其自然的审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