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上历史:第1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课件(附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4852071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八上历史:第1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课件(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秋八上历史:第1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课件(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秋八上历史:第1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课件(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秋八上历史:第1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课件(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秋八上历史:第1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课件(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八上历史:第1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课件(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八上历史:第1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课件(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生活的变化新知自学.要点梳理新的生活方式和凤俗1.背景:鸦片战争以来的,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2.变化(1)服饰:辛亥革俞期间,s等成为社会潮流。(2)饮食:晚清以来西餐,西式食品的引人。(3)交通、通讯:的建设与交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促进了人口流动。近代邮政的开办和_答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4)称谓: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初,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不再叫“大人“!“。民间普通称呼则改为“或“君“_导甘甜1生机勃勃的大众传媒21.报纸:报纸贴近大众,讲究时效。创办于1872年,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

2、文报纸。2.商务印书馆:在传播新知、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商务印书借除了译介西方经典著作,还出版了大量的中小学教科书.字典。3.电影:给人们带李了金新的视听感受|丰窗于犬付的精神生活。新式教育的发展E1.新式学堂:清未新式学堂的创办打破了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不但推动了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而且冲击了制度。2.科举制废除: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实行了1000多年的,同时通令全国兴办学堂,统一学制,对新式教一M浩园育的发展起了臣灭的促迹作用口(发展极不均衡,新事物新风气在沿在很大程度上依然3.社会生活变化特征:由于海地区和都市传播广.力度大,而广大的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精题特训.全面达标人东分点训

3、练.打好基础知识点一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1.20世纪初,有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写过京华百二人枝词,其中咏叹女学生这样写道:“或坐洋车或步行,丘施脂杰最文明。衣饕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这一社会风俗变化源于()A汉唐遗风B.因循守旧C.欧风美雨D.以俄为师2.“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晚清诗作反映了近代中国()A.火车轮船的传人B大众传媒的兴起C.电报电话的出现D社会习俗的变化3.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C。A.称“老爷“B.行握手礼C.缠

4、足D.路拜知识点二“生机勃勃的大众传媒4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右图所示报纸创办的时间是()A.1872年B.1897年C.1905年D.1915年5.(2017,湖南岩阳质检)近代教材和字典等王具书大多行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A.商务印书馆B.岳鹿书社C:四川教育出版社D.中华书局知识点三新式教育的发展6.(2017.湖北黄冈中考模拟)如果跨越历史时空,你作为新闻记者报道1905年教育领域重大事件,最有可能报道的事件是(A.中国同盟会成立B.科举制的废除Ci京师大学堂的创办D南京临时政病颁布教育法规罚y综合训练-能力提升7.(

5、2017.湖北黄内调考)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日本教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西太后闻后大为震怡,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得人朝史头自请处分。这则虱实反映了)D日本对中国文化人侵团西太后伪善.愚昧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敏育改革举步艰难_近代科学迹人厅校国A.OGB.C.OGOD.OOG8.材料解析题。材料一:1912年3月5日的(时报对当时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过这样的描迳: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辩子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跖礼灭.舜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材料二;夫圣方丿有铁路r詹如人身血脉流通,手尸灵援.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痰之人,半体不巡,举动不灵,横送之来,无可相助,亦唯任其倚辱而莫之御。一一郑观应(盛世危言(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以教育为例,说明教育上的新变化。2)材料二中对我国地方出现铁路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钿路运输的优炳有郧亚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