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件(诗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1888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课件(诗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课件(诗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课件(诗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课件(诗律)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课件(诗律)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课件(诗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课件(诗律)(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汉语主讲:陈志云诗律古汉语汉语 通论论 一、诗歌形式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一)诗歌形式的发展唐以前的诗歌:形式较自由,字数、句式、 平仄都不固定。诗经:四言为主楚辞(过渡阶段):保留四言,出现五 、六、七言,句式混杂为主汉魏六朝:四言诗很少,五言、七言的诗走 向成熟,初期不讲究平仄;南朝齐梁时期:沈约等人发现“四声”,加上 骈俪之风的陶冶,文人逐渐有意识地讲究声 律(平仄)的配合,后人称之为“永明体”。一、诗歌形式的发展及相关问题(一)诗歌形式的发展 汉魏六朝的诗歌,一般都叫古诗,它包括 三方面: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民歌;文人 诗唐代开始,诗歌形式的发展进入新时 期。初唐,由于沈佺期、宋

2、之问等人的 努力,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律诗 形式(含五律、七律、排律等)最终完 成。一、 诗歌形式的发展及相关问题(二)关于古体诗和近体诗区分其中的“古”和“近”两个特定概念。时代界限:以初唐以后为上限。1.古体诗凡初唐以后再按古诗的形式写作,只要求 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古 体诗。换句话说,“古体诗”指对平仄、对仗、用 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无要求的诗(唐以前的诗及 初唐以来的仿古诗或“古风”)。 。 (二)关于古体诗和近体诗2.近体诗(格律诗)指严格按照律诗的要求写作的诗。换句话 说,凡对平仄、对仗、用韵、句数等方面要求 严格的诗,叫“近体诗”或格律诗。 近体诗的四大要求:句

3、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 诗律:全称叫诗的格律,指诗的句数、句的字 数、诗的用韵、诗的平仄、诗的对仗等格式 和规律二、 近体诗的格律 (一)句数四句:绝句 八句:律诗 八句以上:长律(排律)。排律:一般为十二句。是律诗的重复扩 展,只能看作时律诗的变体。句数的固定,使得近体诗的字数也固定。五绝:20字 五律:40字七绝:28字 七律:56字但,句数的固定并非就是近体诗。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 二、 近体诗的格律(二)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之外,偶数句一定要押韵, 且须一韵到底。近体诗押韵的两条规定:其一,一般押平声韵,极少数押仄声韵(限于五绝)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4、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灭”、“雪”二字均为入声屑韵)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事”属去声寘韵,“未”属去声未韵)近体诗押韵的两条规定其二,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且中间不 能换韵,要一韵到底。但第一句的韵脚字有时可 以与相邻的韵通押。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句韵字“峰”为“冬”韵,二、四句的韵字“同 ”、“中”均为“东”韵)二、 近体诗的格律关于唐诗的用韵“平水韵”虽然是南宋时才有的,不是唐人依 照的,但唐人写诗基本上是按照隋代的切韵 (后增为广韵)中“同用”、“独用”的规 则,因此可以用来检验

5、唐人写诗时的用韵情 况。同用:指有些韵可以与其它的韵共同相押独用:指有些韵只能单独使用,不能与其 它的韵相押。宋以后的文人作诗用韵,基本上是按唐人 的韵部。 二、 近体诗的格律唐诗“同用”举例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中的“原”和“昏”不仅与现代的韵部相差很 远,其主要元音在唐代也是不同的。“原”在 广韵中属元韵,“昏”属魂韵。唐代规定,魂 、痕二韵可以与元韵同用。而在平水韵中,魂 、痕则一起被归并为元韵。二、 近体诗的格律(三)平仄1. 平仄与四声平仄是诗律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近体诗 的最主要特色。平仄在诗歌和韵文中的作用:构成一种节奏,使句 子

6、显得抑扬错落,形成音律和谐美。四声中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声?关于入声字的辨析古代入声后来转成现代上声或去声的,均可看作仄 声;但转为阴平或阳平的,则需要仔细辨析,其辨析方 法之一是可以用方言(如赣、客家、闽、湘、粤、吴等 ) 考察。 (入声字,可参照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附录二】“诗韵常 用字表”中的“入声”,第1682-1684页) (三)平仄2. 平仄格式五言诗诗的平仄格式1类 A: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a: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2类 B: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b: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三)平仄2. 平仄格式 七言诗诗的平仄格式( 在五言诗平仄格式的基础上变换)1类 A:平平仄仄仄

7、平平(平起平收) a: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2类 B: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b: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上述句式中加的,表示处在这个位置上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 仄声(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但五律B类句式的第一字、七律 B类的第三字却不能通用 。(为什么?)2. 平仄格式(1) 五律的平仄格式(共四种)(详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第1524-1525页) 王维山居秋暝(五言b类,平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仄仄仄平平明月松间照,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竹喧归浣女,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渔舟。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平平

8、仄仄平 一首律诗,截取任何相邻的两联,即成绝句格式。 2. 平仄格式(2) 七律的平仄格式(共四种)(详见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 第四册,第1526-1527页)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七言A类,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孤山寺北贾亭西,平平仄仄仄平平水面初平云脚低。仄仄平平仄仄平几处早莺争暖树, 仄仄平平平仄仄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仄仄仄平平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仄仄平平仄浅草才能没马蹄。仄仄平平仄仄平最爱湖东行不足,仄仄平平平仄仄绿杨阴里白沙堤。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平仄3.关于近体诗的“黏”“对”在一首近体诗里,每两句分别为一联。即首联(1-2 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

9、句)。每一联又分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 “黏”“对”是近体诗平仄格式的组合规则。如果不符 合“黏”“对”,则叫做“失黏”“失对”,此为作 律诗之大忌。所谓“黏”,是指上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和下联 出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所谓“对”,是指同一联内出句第二字与对句第 二字的平仄相反。 “黏”“对”举例(七言A类,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出句)对 首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联(对句)黏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联(出句)对 颔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联(对句)黏平平仄仄平平仄 上联(出句)对 颈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联(对句)黏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联(出句)对 尾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联(对句) (四)近体

10、诗的变格 凡是未按平仄格式要求的近体诗(唐代为主),称为“ 变格”。变格出现的原因:一是诗人有时会想出佳句却不合平仄,但又不忍割爱;二是因专用词和固定词组之类本身不合声律,诗人灵活变通而写出一些“拗句”。拗救拗,指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救,指对“拗”句采取的补救办法。因此,所谓“拗救”,就是一个句子中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四)近体诗的变格“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关于初学写作律诗者的一个口诀。意思是 说:在七律中,每句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 以不拘,而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则是固定的 。如果是五律,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11、“孤平”和“三平调”上述口诀对初学者有帮助,但只适合仄收的 句子(a型和b型);而对于平收的句子(A型 和B型),就需要防止出现“孤平”和“三平调”。 (四)近体诗的变格孤平:指在B型句(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中, 五律的第一字和七律的第三字应讲究平仄,必须用平 声,否则就是犯孤平即除了韵脚为平声字之外, 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但是在a型和b型句式中,即使 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只能算拗句。(例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第1529页)三平调:指在A型句(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中 ,五律的第三字和七律的第五字必须用仄声,否则, 最后三字就会变成“平平平”,即所谓的“三平

12、调”。不过 ,“三平调”是古风的专用形式。(参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第1532-1533页) (四)近体诗的变格拗救的两种情况 1.本句相救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此为作者改年相救,将实际被弃置的二十二 年,改为二十三年。(“二”为仄声字,改“三” 则避免了孤平) 拗救的两种情况1.本句相救杜甫咏怀古迹其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变格: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为第五字“最”拗,第六字“萧”救)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变

13、格: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为第三字“在”拗,第四字“歧”救)拗救的两种情况(二)对句相救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格: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此联出句的第三字“孟”拗,对句的第三字“天”救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格: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变格: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此联出句第四字“不”拗,对句的第三字“吹”救) (二)对句相救苏轼新城道中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格: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此联出句的第五字“竹”和对句的第三字“自”拗,对句的第五字“沙”既救本句

14、孤平,又救出句的拗) (二)对句相救陆游夜泊水村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格:平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此联出句的第五字“有”和第六字“万”,以及对句第三字 “向”拗,对句的第五字“无”既救本句孤平,又救出句之 拗)拗救辨析原则: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则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 (五)对仗对仗是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基本格式是颔联 (3-4句)和颈联(5-6句)两联需要相对。这种对仗必 须是词性或词组相对,最好的称作“工对”。 工对:出句和对句相同位置上的字,其词性、结构相同 。如果是名词,其意类相同(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 地名,植物名对植物名,器物名对器物名等)。宽对:一联中的词性、结构不大工整的对仗。如李白 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