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后心理援助讲座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518048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难后心理援助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灾难后心理援助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灾难后心理援助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灾难后心理援助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灾难后心理援助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难后心理援助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难后心理援助讲座(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灾难后心理援助讲座哀伤心理辅导一、灾难后的急性应激反应包括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失调。 心理的:首先是短暂的震惊,紧跟着是否 认,然后是混乱、害怕、恐惧、茫然、麻木和意识恍惚等; 生理的:心跳加快、肌肉紧张、过度呼气、头晕 、持续兴奋与失眠等; 行为的:呆滞、木僵、手足无措或无目的乱跑等 。特点:1、遭受超乎寻常的刺激后; 2、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急性应激反应; 3、有强烈的恐惧体验情绪的精神运动性兴 奋和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4、一般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到若干小时发 生,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个月 内缓解。处理和干预:1、心理干预:主要给予温暖、关怀和心理 支持,同时接纳其各种

2、情绪和行为反应 ,引导宣泄,协助和提供安全感等。 2、药物治疗:主要给予镇静、能量补充和 处理伤口等; 3、环境安排: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安全 的居住条件。二、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经历了超乎寻常 的灾难性事件之后引起的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 (六月后才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持续三个 月以上)。 主要表现:第一种: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做恶梦;第二种:回避性保护反应;第三种:高度警觉的症状 需要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 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EMDR)等。预防和干预举措:帮助当事人转到安全地带; 通过不断的目光接触,或适当的身体接 触,给予温暖、关怀和无条

3、件的接纳; 礼貌而敏感地探寻对创伤事件的事实的 回忆; 探寻当事人创伤时的情感反应; 请当事人确定创伤事件对他生活的影响 ;(6)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评估创伤对 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7)探寻在负性情绪反应和创伤之间起中介作 用的歪曲认知; (8)帮助当事人制定减轻应激反应的行为应对 策略(如增加社会交往、写日记、锻炼身体等 ); (9)与当事人一起找出和创伤相关的症状出现 时间; (10)告诉当事人在引发对事件的回忆的周年纪 念日或其他特殊日子,情感障碍可能会出现;(11)让当事人表达其在触发事件的纪念日的情 感体验; (12)探寻当事人是否还有任何对本次创伤或既

4、 往创伤事件的闪回体验; (13)敦促当事人在治疗中讲述创伤经历,注意 其是否在感情上被压倒; (14)让当事人记录反复出现的和创伤有关的表 象或回忆; (15)训练当事人的想象技术和肌肉放松技术, 使其放松。 (16)鼓励当事人重返工作或重返日常生活事务 。三、灾后的哀伤辅导对 象:主要是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失 去身体完整性的哀伤者。 其他人员:如一般灾民、抢救人员和目击 者包括记者和志愿者等,也需要给予心 理辅导。辅导的形式:1、个别辅导:主要是针对失去亲人、失去 家园、失去身体完整性的幸存者; 2、团体辅导:主要针对有明显焦虑、恐惧 、绝望和反复体验创伤情景的人; 3、互动讲座:主要针对

5、感受到一定压力和 有一些不舒服的情绪体验的人; 4、集体影视和生活信心的鼓励:一般灾民 。(一)何谓哀伤辅导哀伤辅导就是针对近期有明显丧失的哀伤 者的心理辅导。其主要目标是协助他们 完成悲伤反应。 意义:许多研究显示,遭受了灾难的人, 如果他们以后过的不好或者发展出了严 重心理障碍,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一个 完整的伤痛过程。(二)哀伤辅导的四项任务:n任务一:接受失落的事实n一般常见的否认形式:对死亡事实的 否定;对失落意义的否定。n当然,接受事实需要时间,葬礼和仪式 具有帮助接受事实的作用。n任务二:经验悲伤的痛苦 n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n不去感觉是否定该任务的表现,如喝酒 麻痹自己、停止思想

6、、将去世的人理想 化或地理疗法。n社会与哀悼者间存在一种微妙的互动, 使得完成第二任务更加困难。n任务三:重新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新 环境或残疾的世界。n生者不仅需要调整角色,还需要调整自 我概念,乃至调整个人的世界观。n对抗:不去适应失落、不去发展生存的 技巧、从世界退缩而不面对环境的要求 。n任务四: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他 关系和事业上 。n不再去爱是此项任务未完成的最好体现 。n辅导员的任务:不是促使生者放弃与逝 者的关系,而是协助他们在情感生命中 为逝者找到一个适宜的地方,使他们能 在世上继续有效的生活。(三)哀伤辅导的一般原则 n原则一:协助生者体认失落n鼓励生者谈论死去的亲人,

7、与生者一同看墓地、逝 者临终所在地或存有遗物的地方,皆有助于增加都 亲人亡故的现实感。n原则二:帮助生者界定并表达情感n表达愤怒n表达绝望n表达无助n表达愧疚n表达悲哀n原则三:让生者无拘无束的哭泣。n不过早给予纸巾。n原则四:加强生者独立生活的能力。问题解决的指导或角色扮演往往可以帮 助提高开展新生活的能力与自信。n原则五:阐明“正常的”哀伤反应。附1:正常的悲伤反应n感觉n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反应:n生理感官知觉n认知n行为感觉(1)n悲哀n愤怒n愧疚感与自责n焦虑n孤独感n疲倦n无助感感觉()n惊吓n苦苦思念n解脱感n轻松n麻木生理感官知觉n胃部空虚n胸部紧迫n喉咙发紧n对声音敏感n一种人

8、格重组的感觉n呼吸急促,有窒息感n肌肉软弱无力n缺乏精力n口干认知n不相信n困惑n沉迷于对逝者的思念n感到逝者仍然存在n幻觉行为n失眠n食欲障碍n心不在焉的行为n社会退缩n梦到失去的亲人n避免提起失去的亲人n寻求与呼唤n叹气n坐立不安,过动n哭泣n旧地重游及随身携带遗物n珍藏遗物附2:不正常的悲伤反应n1、谈到逝者就感到无可抑制的强烈及鲜 明的悲伤n2、看似无关之小事引发强烈的悲伤反应n3、回避谈论与失落有关的主题n4、不原意搬动遗物n5、检查病史时,发现病人会产生类似逝 者曾有的生理病症。n6、亲人死亡,生活有重大改变n7、长期的忧郁,特别是持续的愧疚感及 低落的自我价值。n8、有模仿逝者的

9、行动。n9、自毁的行动。n10、每年于固定的某段时间内有巨大的 悲伤。n11、对疾病及死亡的恐怖。n12、了解死亡的过程。n原则六:持续的支持。n注意特别日子的关怀。n原则七:允许个别差异。n相信时间能让我们平复。n原则八:评估转介的需要转介:主要用于三种情景n过长的悲伤n伪装成身心或行为症状的悲伤n夸大的悲伤需要悲伤治疗:n1.排除生理上的疾病n2.建立合约工作关系n3.翻新对逝者的记忆n4评估四项悲伤任务是否完成n5.处理因回忆引发的情绪或没有情绪n6.发掘并淡化连接物n7.承认失落的终极性n8.处理结束悲伤的幻想n9.协助当事人作最后的道别(四)哀伤辅导的注意事项面对丧亲者,咨询员应避免和可以做的事 : 1、避免 2、可以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