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孙子兵法》之《九变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51714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孙子兵法》之《九变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九章《孙子兵法》之《九变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九章《孙子兵法》之《九变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九章《孙子兵法》之《九变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九章《孙子兵法》之《九变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孙子兵法》之《九变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孙子兵法》之《九变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九变篇主讲-李荣一,【题意】解释1,如何理解九变 之九变,就是机变行事, 灵活多变。历代注家对九变篇有 许多争议。首先是五变之争。其次是 九变含义之争。有的认为:九者,数 之极,九变即多变;有的认为,九变 指本篇中“地有所不争。”等九事。本 篇主要论述在特殊条件下,机变灵活 的作战指挥思想。 n九变指的是九种(圮地、衢地、绝地 、围地、死地、涂地、军地、城地、不争 地)战场情况(主要是指地形)的机断处置。n历来对“九变”的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九变” 是指本篇中“圮地无舍”到“地有所不争”等九 事,也有人认为“九”言极数,九变即多变的 意思,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认同这样一个 道理:九变,是

2、要求人们机变行事,灵活 多变地运用各种方法和原则。n孙子在开篇提出了在不同地形下,由于位置、地貌的不同,而应采取不同 的部署与措施(这在九地篇中仍有论述。圮、衢、绝、围、死,这些都是历来兵家注意的地形,依势而变方可通晓“九变之术”。n孙子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是说有智慧的人,无论处理任何事,一 定会将利与害一并考虑,这样,会使事情得以顺利进行,也会使令人担心 的事消失不见,权衡利弊之后再去决定作战的计划与计谋,使不利化为有利,或者尽一切努力而达到“趋利避害”。n在本篇中,孙子又一次提出“有备无患”的用兵之法。因为在战争之中,失 去先机的仓促应战是最为忌讳的。所以在战争之前,将帅们不能把希

3、望寄 托在敌人不来、不攻上面,不能心存侥幸,而应该把胜利奠定在自己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做到“防患于未然”。n最后,孙子又提出了“将帅五危论”,他说将帅有五个陷阱:“死、生、忿、 廉,爱”,过分倾向于这五种感情,会使将帅失去胜利,也会使军队由于 失败的将帅而遭惨败。真正的将才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性格修养的人,应该有大将风度,冷静沉着,从容不迫,如九地篇中所说“将军之事,静 以幽,正以治。”n2,如何阅读本篇内容n本篇宜分三段读:从“凡用兵之法”起,到“不能得 人之用矣”止,为第一段,论为将者能深明五变之 利,通五变之术,方能利用地形,发挥部队的作 用。n从“是故智者之虑”起,到“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止

4、,为第二段,系申明变通尽利之道,要在兼权利 害,熟计得失,以为应敌制变的策略。n从”故将有五危”起,到“不可不察也”止,为第三 段,论两军争胜时,将军的性情一有偏向,就不 免有覆军杀将的五种危险 二,原文及译文理解n1,论为将者能深明五变之利,通五变之术,方能利用地形,发挥部队的作 用n【原 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 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 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五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五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 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五变之术者,虽知五变之利,不能得人之用矣。n今译:n孙子

5、说:大凡用兵的法则是: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织军n队,出征时在沼泽连绵的“圮地”上不可驻扎,在多国交界的“衢地”上应结 交n邻国,在“绝地”上不要停留,遇上“围地”要巧设奇谋,陷入“死地”要殊死战n斗。有的道路不要去通行,有的敌军不要攻打,有的城邑不要攻取,有的n地方不要争夺,国君有的命令不要执行。所以将帅如果能够精通各种机变n的利弊,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如果不能精通各种机变的利弊,那么即使n了解地形,也不能够得到地形之利。指挥军队而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n那么即便知道“五利”,也是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的。n【注释】n九变:九,数之极,九变,多变之意。这里指在军事行动中针对外界的

6、特殊情 况,灵活运用一般原则,做到应变自如而不是墨守成规。n圮地无舍:圮(p),为毁坏、倒塌之意。圮地,指难于通行之地。舍,止, 此处指宿营。圮地无舍即在难以通行的山林、险阻沼泽等地不可宿营。n衢地交合:衢,四通八达,衢地即四通八达之地。交合,指结交邻国以为后援 。n绝地无留:绝地,难以生存之地。句意为遇上绝地,不要停留。围地则谋: 围地,指进退困难、易被包围之地。谋,即设定奇妙之计谋。在易于被围之地, 要设奇计摆脱困难。n死地:进则无路,退亦不能,非经死战则难以生存之地。n涂有所不由:涂,即途,道路。由,从,通过。此言有的道路不要通过。n军有所不击:指有的军队不宜攻击。n城有所不攻:有的城邑

7、不应攻取它。n地有所不争:有些地方可以不去争夺。n君命有所不受:有时君主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此句之前提,指上述“涂有所不由 ”等四种情况。n故将通于九交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帅如果能通晓九种地形的利弊及其位置, 就懂得如何用兵作战了。通,通晓、精通。n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将帅如果不通晓九变的利弊 ,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从中获得帮助。n九变之术:九变的具体手段和方法。n五利:指“涂有所不由”至“君命有所不受”等五事之利。n2,申明变通尽利之道,要在兼权利害,熟计得失,以为应敌制变的策略。n【原 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n是

8、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n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侍也;无恃其不攻,侍吾有所不可攻也。n今译:n所以,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充分兼顾到利害的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 到有利的条件,事情便可顺利进行;在顺利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能预先 排除。n要用各国诸侯最厌恶的事情去伤害它,迫使它屈服;要用各国诸侯感到危险的事情去 困扰它,迫使它听从我们的驱使;要用小利去引诱各国诸侯,迫使它被动奔走。n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 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n注释n智者之虑:聪明的将帅思考问题。

9、虑,思虑,思考。n必杂于利害:必然充分考虑和兼顾到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杂,混合,掺杂, 这里有兼顾之意。n杂于利而务可信也:务,任务,事务。信,同“伸”,伸张,舒展,这里有完成 之意。句意为如果考虑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则可完成战斗任务。n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谓在有利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因素,祸患便可消除。n解,化解、消除。n屈诸侯者以害:指用敌国所厌恶的事情去伤害它从而使它屈服。屈,屈服,屈 从,这里作动词用。诸侯,此处指敌国。n役诸侯者以业:指用危险的事情去烦劳敌国而使之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业, 事也,此处特指危险的事情。n趋诸侯者以利:趋,奔赴,奔走,此处作使动用。句意指用小利引诱调动敌人 ,

10、使之奔走无暇。(一说以利动敌,使之追随归附自己。)n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恃,倚仗,依赖,寄希望。意为不要寄希望于敌 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n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 具备强大实力,使得敌人不敢来进攻。n3,论两军争胜时,将军的性情一有偏向,就不免有覆军 杀将的五种危险。 n原文:n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 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 ,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n今译:n将帅有五种重大的险情:只知道死拼蛮干,就可能被诱杀 ;只顾贪生活命,就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

11、就可能中敌 人轻侮的奸计;一味廉洁好名,就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不分情况“爱民”,就可能导致烦劳而不得安宁。以上五 点,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使军队遭到覆灭, 将帅被敌擒杀,都一定是由这五种危险引起的,这不可不予以充分的重视。 n注释:n必死,可杀也:必,坚持、固执之意。句言坚持死拼,则有被杀的危 险。n必生,可虏也:言将帅若一味贪生,则不免沦为战俘。n忿速,可侮也:忿,愤怒、忿懑。速,快捷、迅速,这里指急躁、偏 激。句言将帅如果急躁易怒,遇敌轻进,就有中敌人轻侮之计的危险 。n廉洁,可辱也:将帅如果过于洁身清廉,自矜名节,就有受辱的危险 。n爱民,可烦也:将帅如果溺于爱民,不审度利害

12、,不知从全局把握问 题,就易为敌所乘,有被动烦劳的危险。n覆军杀将:使军队覆灭,将帅被杀。覆,覆灭、倾覆。覆、杀均为使 动用法。n必以五危:必,一定,肯定。以,由、因的意思。五危,指上述“必死” 、“必生”等五事。言“覆军杀将”都是由这五种危险引起的,不可不充分 注意。三,本篇【名言】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聪明的 将帅思考问题,必须兼顾到利害两个方 面。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 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要寄 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 了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 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 的力量。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 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 有所不受有

13、的道路不要走, 有的敌军不要打,有的城邑不要攻,有的地方不要争,有的国君 命令不要执行。四,经典案例应用1-与处世-塞翁失 马,安知非福 n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边塞上有个老翁,家里养了一匹骏马,家人都十 分喜爱,视之若宝。可是有一天,马儿去吃草后就再没回来,大家都怀 疑是跑进山里的野马群里面去了。于是乡里邻人都来劝慰老翁,叫他不 要太难过,也在为他丢了这样一匹好马而惋惜。岂料老翁丝毫不见伤心,反而说:“我虽丢了一匹马,但不一定是件坏事啊!”n几天后,马儿自己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一匹漂亮的母马,大家惊异地 看着这两匹成双成对的马儿,一齐向老翁表示祝贺,但沉稳的老翁看着这匹被带回的马,缓缓他说:“

14、一匹马丢了,两匹马回来了,但这也不一 定就是好事呀!”n不幸发生了,几天后,老翁八岁的儿子骑那匹新带回的马时出了意外, 由于这匹马是野生的,未经人驯服,性子颇烈,居然将小主人摔在了地 上,老翁的小儿子因此跛了一条腿。这下子,乡人又一次为老翁叹息了:“这简直是祸从天降啊,好好的孩子摔坏了一条腿。”这一次老翁沉默 了良久,最后他谢了大家的关心,对儿子说道:“孩子,跛了一条腿也许 是你终生的憾事,但就像当年丢马一样,也许会有转机出现呢!”n十几年过去了,老翁的儿子也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长大, 除了跛一条腿外,他十分健康快乐。那一年边境战乱,死 伤无数,村里所有健康的年轻人都被征去戍守边防了,生 死未卜

15、,而老翁的儿子因为跛腿则留了下来,陪父母一起 搬到关内生活了,当年的一条腿,保全了今天一条命!n这则故事,最初是淮南子人间训上记载的。n【活学活用】圣贤老子曾说:“福兮,祸之所依;祸兮, 福之所伏。”福与祸是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相互依赖也 相互转化,这也正是“利害”的道理啊!n塞翁失马,马归,伤儿,与最后免于一死,这正说明了人 生福祸相依,利弊相杂。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生活的成功 与失败,接受荣辱,用不懈与执着来对待生命,那么人的 一生将是阳光与风雨同在,活得丰富而且精彩。经典案例与应用2-与经济危机管 理未雨绸缪 n在竞争激烈和危机频繁的日本社会,本田公司总是能逢凶化吉,这是不是全靠运气?本田

16、说:“我们的运气就是本田式的危机管理。”n在世界汽车行业中,每80辆轿车中就有一辆是“本田”牌。然而使本田公 司首先取得引入瞩目的成功从而扬名天下的,还是本田摩托车。在汽车 工业界,本田技研工业公司在日本国内排名老三,但在摩托车工业界, 本田技研工业公司不仅在国内是龙头老大,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1991年,本田技研工业公司的摩托车产量为134余万辆,印有“HONDA” 标志的摩托车飞驰在世界各地。n70年代初,正当本田牌摩托车在美国市场上畅销走红时,总经理本田宗 一郎却突然提出了“东南亚经营战略”,倡议开发东南亚市场。n此时摩托车激烈角逐的战场是欧美市场,东南亚则因经济刚刚起步,摩 托车还是人们敬而远之的高档消费品。公司总部的大部分人对本田宗一 郎的倡议迷惑不解。n本田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拿出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向人们解释:“美 国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衰退,只盯住美国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我们便会损失惨重。而东南亚经济已经开始起飞,按一般计算,人均年产值2000 美元,摩托车市场就能形成。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处乱不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