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专题讲座PPT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17989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专题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专题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专题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专题讲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专题讲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专题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专题讲座PPT(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 读懂诗歌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 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 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 交往的过程,想一想,如何做才能 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 诗歌鉴赏三步走能 读懂会 鉴赏精 表达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怎样才算读懂?】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 物、事情、景物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

2、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1. 明白表层意思 2. 领会深层意思 7古诗词特点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凝练含蓄言简意丰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8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重要字词、语序、省略)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特点: (写诗)【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 调整语序 整合句意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 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 前置等。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 相对完整的句子。(1)例: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

3、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知人面去何处,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 (2)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崔灏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晴川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12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泉壑带带茅茨茅茨,云霞,云霞生生薜帷。薜帷。 竹竹怜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期。泉壑带泉壑带(围绕着)(围绕着)茅茨,云霞生茅茨,云霞生(于)(于)薜薜(像)(像)帷。帷。 怜新雨后怜新雨后(之)(之)竹,爱夕阳时竹,

4、爱夕阳时(之)(之)山。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更迟落。 家童家童(正在)(正在)扫萝径扫萝径,(因为我),(因为我)昨与故人期。昨与故人期。茅茨:茅草屋茅茨:茅草屋带:环绕带:环绕 生:升起生:升起怜:喜欢怜:喜欢期:约定期:约定文言文(词语、 语序、省略)竹窗闻风寄苗发 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 ,使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 )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 子。(我听

5、到动静)以为是 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 ,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 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 埃。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 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 ,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 综合阅读。 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 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 歌放在首位。课后作业:翻译这首诗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课后作业:翻译这首诗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翻

6、译: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万顷,澄澈明净的天空如同一 面镜子,两只白鸥如飞雪般忽高忽低的飞舞,我抚摸着岸边 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 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 关键词:飞雪-比喻 双鸥-反衬 系-拟人 江鸥-动静相 间 情感- 孤寂、孤单17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谢冕含义韵味读诗任务【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19鉴赏程序(走进诗歌)看一看 抓一抓 辨一辨20看一看看一看 找启示找启示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题目、注释、诗序、

7、作者、甚 至标点至标点合理地“想入非非”,理智地“适当发散”一看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 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 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 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 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 情感基调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季节内容借助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 重要节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思乡在唐代,是个重要节日,朝廷 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 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 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译文】: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 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 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简析】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 诗。意即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 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相传张籍 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朱 因而得名。如果没有这个题和这 个故事,我们只能将它当作一首 爱情诗来欣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

9、试上张水部 比喻 主考 官比喻张 水部比自己 的诗文诗人以“新妇”自比,以“夫婿”喻指当 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 部郎中张籍。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 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 考试前,那种特有的忐忑不安和期待心情,希 望张水部给予指导的思想感情。闺意(宋)李觏gu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经霜。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宋)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 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 月在浮云浅处明。 1.江上秋夜 2.秋晚悲怀 3.夜宿田家 练习:给下列两首诗选择恰当的标题,并说

10、明 理由。秋晚悲怀江上秋夜诗歌题目表明诗歌体裁表明写作对象、手法表明写作内容 表明、地点类别表明情感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悯农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兵车行 (杜甫)咏柳 (贺知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旅夜抒怀表明时间、背景练一练表明诗歌体裁表明写作对象、手法表明写作内容 征人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鹊桥仙七夕表明时间、背景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练一练: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 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鹊桥仙七夕 征人怨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总结: 看标题,抓题眼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 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

11、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 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典故解释疑难词句提供写作背景、目的等重要信息注 释二看注释 背景 典故 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 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 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 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联系作者注释33练一练: 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又

12、几千。 注释:本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泊异乡期间。 宝剑篇:唐郭元振落拓未愈时作宝剑篇,后因此篇 得武后赏识,终实现匡国之志。新丰酒:马周落拓未 愈时宿新丰旅社,受到店主人的冷遇,于是取酒独酌, 后得皇帝赏识,拔居高位。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表现了诗人羁泊异乡时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 的悲酸凄苦和愤郁不平的身世之感。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特定 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 代的印记。因此,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 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 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对一 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 。从“背景

13、”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 的风云变化,容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 主旨。魏晋、晚唐、南宋 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 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 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 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 阅读的难度。 总结注意典故注意典故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 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 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 的主题。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

14、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 腰,而国中多饿人。”“ “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 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 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 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 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 之意。 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古诗很 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 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 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 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 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15、和感染力。典 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 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 意义。 总结三看作者三看作者关注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把握诗 歌的广义语境。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 、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李白:豪迈飘逸 杜甫:忧国忧民 李清照:缠绵悱恻 苏轼:气势磅礴 陆游:悲壮爱国 辛弃疾:壮志难酬 李清照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 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 投,生活美满。金兵 入据中原,流落南方 ,赵明诚病死,李清 照境遇孤苦。晚年无 依无靠,呼告无门, 贫困忧苦,流徙飘泊 ,最后寂寞地死在江 南。 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的是词人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 映。 “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 碎。 “故应难看梅花”写了词人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 花委地飘零。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 得满衣清泪。 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