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法比较与英语语法层次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51276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语法比较与英语语法层次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英汉语法比较与英语语法层次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英汉语法比较与英语语法层次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英汉语法比较与英语语法层次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英汉语法比较与英语语法层次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语法比较与英语语法层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语法比较与英语语法层次(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学习开篇:英汉语言差 异与语法观比较2010级 主讲:朱云汉 E-mail:课文学习Preface:语言与语法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词 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组织 规律,它们都是音义结合的。语音是语言 的物质外壳,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内容。”(王 德春,1997 ) 语音、词汇和语法因语言而异,是区别语 言差异的要素,其中以语法的区别性最为 明显。 课文学习1. 英语与汉语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英汉两个不同的民族,它们有 着不同的语音和词汇系统,但这些都是外在的东 西,区别起来相对容易,就像英语民族的白皮肤 、黄头发、蓝眼睛与汉语民族的黄皮肤、黑头发 、黑眼睛一样。英汉语

2、同样有着不同的语法系统 ,它们都是内在的规律,区别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就像英语民族内在的民族特性和汉语民族内在 的民族特性难以让人察觉一样。但是,英语之所 以是英语,汉语之所以是汉语,起本质区别作用 的因素就是它们各自的语法系统。 课文学习 就语法而言,比较明显的差别是:英语有 大量的形态,词法研究的内容丰富;汉语 形态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 形态,因而词法研究的内容有限。据此, 英汉语法对比的重点不在词法而在句法。 课文学习2.1 语法结构层次对比 各分5级,其对应关系是: 英语:词素 - 词 - 短语 - 分句 - 句子 汉语:字 - 词 - 短语 - 分句 - 句子课文学习2.

3、2 句型对比 英汉语各有自己的句型系统,不少句型在 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或存有对应关系 英语有7个基本句型,汉语除了有类似的7 个基本句型以外,还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基 本句型。除开基本句型,英汉语中还有 一些特殊的句型,如“存现句”、“比较句”、“ 被动句”、“使动句”等,它们都值得认真对 比。 课文学习2.3 句类对比 英汉语的句子都可以从功能的角度分成“陈 述句”、“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感 叹句”和“祈使句”,它们也都可以从结构的 角度分成“简单句”、“复杂句”和“多重复杂句 ”。 课文学习2.4 句子成分对比 英汉语的句子都包含“主语”、“谓语”、“宾语 ”、“补语”、“

4、状语”和“定语”等主要成分。课文学习2.5 语法关系表达方式对比 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3种方 式。汉语的情况不同,由于没有严格意义 上的形态,语法关系主要由语序和虚词表 达。课文学习2.6 语法语义范畴对比 英语富于形态,语法范畴较多,主要包括 两大类:一类与名词性成分有关,包括性 、数、格等;另一类与动词性成分有关, 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因而也就没 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法范畴。课文学习2.7 语法修辞方法对比 英汉语有不少相同的语法修辞方法,如替 代、重复、省略、倒装、强调等。它们都 是英汉语对比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比可以 弄清它们在各自语言中的表达规律

5、和修辞 效果。 课文学习1.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缺乏严格意义的(狭义的)形态变化 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语序显得特别重要 虚词较多,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复合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 音节的多少会影响词语的搭配和用法课文学习1.2汉英语法本质特点 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的 汉语语法是柔性的,英语语法是刚性的课文学习1.2.1 汉语语法的隐性英语语法的显性1)语法观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英语是形态型语言 2)具体表现a.词类标记b.形态标志课文学习3. 汉语语法的柔性英语语法的刚性 1)语法观汉语是音足型语言英语是形足型语言 2) 英语的刚性表现a.强制;b.缺乏伸缩性 3

6、) 汉语的柔性表现a.形式字可用可不用b.单双音节等义词的普遍存在c.缩略与扩展课文学习Another perspective:-中西文化视角 下的语言语法差异课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以类和之,天人和一也”(董仲舒)的天人 合一思想,发展到宋代程朱理学认为“物我合一”,“仁者以 天地万物为一体”。(宋程颐、朱熹) 汉语常常有脱离物质基础和现实的情况,不求语法上的逻 辑严谨,甚至出现一些完全不符合客观事物逻辑的语法, 滋生一种主观猜测、富于想象的文化心态。 讲究中庸之道,发表看法时总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字眼来 表达自己的思想,使汉语成为一种“含而不露”、“过犹不及

7、 ”的语言。 中国人的思维具有重综合轻分析,重归纳轻演绎的特征。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 维模式以及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 和知觉上重直觉。”贾玉新课文学习西方传统文化特征 对英语语法的影响 英语(及欧洲其他语言)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 及后来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强调 科学的实验,注重形式论证。表现在语言上即强调形式的外露及形式 上的完整 。 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西方人的思维常常是尊重客观规律和 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使西方人形成一种重分析、求思辨的思维习惯和 求实与理性的文化心态。因而英语语法常

8、以客观物质现象为基础,具 有明确化、条理化、精确化和逻辑性的特点。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地位,他们相信这不 是天命,而是由于自己的懒惰和缺乏斗争精神所致,顺从命运的人受 到人们的唾弃。” “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切二分,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维方式和重 逻辑的思维模式,以及力求精确的言语观”。课文学习1. 逻辑严谨性不同 英语的语法结构很注重严谨性,常常与逻辑学的 术语相通,即它们不仅意义相同,而且形式也完 全一样。例如:as soon as, no sooner than, hardly when ( 一就);so long as (只要就);only if (只 有才

9、);unless (除非才);no matter ( 无论都) 等等。 英语语法严格地利用这样的逻辑术语作结构词, 使英语表达的意思明确、清楚,避免歧义的产生 。 课文学习 汉语语法中使用这些结构词并非如此,表达时常 常省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天气好,我们去旅游。 三种不同的理解:如果天气好,那么我们去旅游(表假设);除非天气好,我们才去旅游(表条件);因为天气好,所以我们去旅游(表因果)。再如:你准时到达,咱们就出发。 英语较汉语更注重语法结构的逻辑严谨性。可以 这么说,相对于汉语,英语出现结构歧异的几率 要小得多。课文学习2. 句法结构规范性不同 英语的句法结构规范性要求比汉语要高。 英

10、语句子力求表达精确,视框架为生命,否则, 就是病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英语的基本句型划分非常清楚,分别是“主语+不 及物动词”、“主语+系动词+主语补足语”、“主语+ 单宾动词+直接宾语”、“主语+双宾动词+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和“主语+复合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魏志成,2003)从中可以看出,有两个共同 的东西是五种句型都有的,即主语和动词,说明 英文句子的核心是主谓结构,两者缺一不可,英 语的所有句子几乎都包括在这些句子中。 课文学习3. 事实的客观性不同 汉语句型没有这些限制,只要能达意就行。例如:“下雨了”、“下雪了”这 样的句子虽然省略了主语“天”,但是在汉语表达中仍然是

11、清楚,准确的。 而在英语表达中必须说成“It is raining.”、“It is snowing”主语“it”其实仅仅 是一个形式主语,没有实际意义,可是它却不能省略,否则句子结构不 完整,不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除了形式主语之外,英语中还经常用到形式宾语,汉语中无一例外是不 用的。例如,“I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中的“it”。非但如此,英语中的 人称代词宾语,在汉语中也常常省略,如“This is a good film, I love it very much.”如果用汉语说成“这部电影不错,我很喜欢它”,就感觉带有 浓重的翻译腔。 此外,汉语在使用形容

12、词、副词最高级时,几乎没有什么语法规则的严 格限制,而英语必须在形容词、副词最高级后边加上一个合乎常理的范 围限定(如in the world / in her school / in his class / in his team ),否则 就不符合英语语法规范。课文学习 在汉语的表达中,一个句子中有施事者和 受事者,往往是施事者第一重要,受事者 位居其次。例如:“我给了他一本书”。在这 句话中“我”是施事者,“他”是受事者,施事 者位居比受事者重要的地位。在汉语表达 中,很少表述成:“他被我给了一本书。” 课文学习 英语则截然不同,叙事的侧重点在于突出事实的客观性, 往往是施事者居次要地位

13、,在句中可以提到也可以不提到 ,而与事实相关的受事者居于首位。如:I was told (by the teacher) ;It was reported (by Mark) , 强调事实的客观性,淡化了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也从 一个侧面说明为何英语中的被动句要远远多与汉语。不少 英语中的被动句在译成汉语时往往处理成无主句或增加施 事者。例如:A gold knife had been found closed to the murdered man. 被害人的身边发现了一把刀。(无主句) ;Tom were sent to bed as usual. 汤姆照常被大人吩咐着 上床睡觉去了。(

14、增加施事者)。课文学习英汉语言de十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 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Chi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

15、l have arrived.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You don know, who know!“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If you dont know, who knows?课文学习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 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 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 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

16、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Trs.)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 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 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urs. 译文: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 小不一。 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