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0555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少数民族云南少数民族语语语语言与文字言与文字云南省语言使用现状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简介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简 介 以东巴文为例云南省语言使用现状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少 数民族占全国56个民族的 40%以上 ,人口在 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 族、白族、哈尼族、傣族、 壮族、苗族、傈僳族、回族 、拉祜族、佤族、纳西族、 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 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 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 、蒙古族、水族、满族、独 龙族等 个 。少数民族人口 余万人,以本民族语言为 主要交流工具的少数民族 约有万人,不通 汉语或基本不通汉语的人 口有万人左右。多民族构成了与相应的多语种。25个少 数民族,除回

2、族、满族、水族使用汉语外 ,其余22个少数民族操26种少数民族语言 。其中,景颇族有两种语言,一是自称“景 颇”的景颇族使用的景颇语,一是自称“载 瓦”的景颇族使用的载瓦语。瑶族有两种 语言,一是自称“勉”的瑶族使用的勉语, 一是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布努语。怒 族有3种语言,即碧江自称“怒苏”的怒族使 用的怒苏语,兰坪、泸水自称“柔若”的怒 族使用的柔若语和福贡自称“阿侬”的怒族 使用的阿侬语。这26种语言中不包括未定 族称的克木人、芒人等的语言。 云南少数民族 语言简介这这26种语语言分属汉汉藏、南亚亚两 大语语系的藏缅缅、壮侗、苗瑶、孟 高棉4个语语族,藏、景颇颇、彝、缅缅 、苗、瑶、

3、壮傣、佤德昂8个语语支 ,其中藏缅语缅语 族中的白语语、普米 语语、怒语语(阿侬侬、怒苏苏、柔若3 种语语言)、独龙语龙语 等语语言的语语支 未定。属汉藏语系的语言有 藏、景颇、彝、哈尼、 傈僳、拉祜、纳西、基 诺、卡卓(通海蒙古族 语言)、载瓦、阿昌、 白、普米、怒(阿侬、 怒苏、茅若3种语言)、 独龙语等语言。其特征 为:在语音方面,每个 音节有固定的声调是汉 藏语系语言在语音上的 重要特点。声调能区别 词汇意义,在有些语言 里,声调还能区别语法 意义。 属南亚语系的语言有佤、布 朗、德昂等语言。南亚语系 语言的特征:在语音方面, 主要特点是辅音系统比较整 齐。塞音清浊的对立比较普 遍,有

4、独立的清音送气系列 。 云南的少数民族,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各 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不同,人口多少、 聚居和杂居的情况也不同,各民族语言的情况和受 其他民族影响的情况就有很大差异,因而呈现出各 自不同的特点。从现代语言使用的情况看,大致是这样:有的民 族基本只使用本民族语言;有的民族除使用本民族 语言外,有一部分人兼通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有 的民族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有一部分人还兼通两 种以上民族语言;有的民族本民族语言消失,已通 用汉语。因而,根据以上情况,可把云南各少数民族语言 的使用情况分为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 用型4种类型。 云南的多民族、多语种构成了与其相适应的

5、 多文种。云南少数民族原有文字种类很多。据50 年代调查,原有民族文字的11个少数民族中,共 有23种。其中,傣文5种:西双版纳傣泐文、德 宏傣纳文、傣绷文、金平傣文、新平傣文。纳西 文4种:东巴文、哥巴文、玛丽萨 文和外国传教 士拟制的拼音文字。傈僳文3种:一种为维西傈 僳族汪忍波创造的音节文字,另两种为外国传 教士所拟制。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简介彝文2种:彝族原有文字(又称:老彝文) 和外国传教士所拟制的拼音文字。景颇文3种 :1种景颇文和2种载瓦文。藏文同西藏藏文 。苗文、拉祜文、佤文、独龙文(又称日汪 文)各1种,均为外国传教士所拟制。除上述 22种民族文字外,历史上还有“方块壮文”、“

6、方块白文”、“汉字式哈尼文”和“方块瑶文”。 这些文字的字形和 体系相当复杂。傣 族的傣泐(l)文 、傣纳文、傣绷 文和金平傣文,皆 来源于古印度梵文 字母系统,都是拼 音文字,与泰国的 泰文、缅甸的缅 文、柬埔寨的柬埔 寨文和老挝的老 挝文同属一个体系 。 “相信我,没错的”老彝文在彝语东部、南部 、东南部方言区比较通行。 纳西族的东巴文,发展到近 代已有少数的形声字,也使 用假借的方法,但基本上是 一种象形表意字文字,这种 文字大约创制于晚唐时期。 纳西族的哥巴文、玛丽玛萨 文和傈僳族汪忍波1924年创 造的傈僳文,都是音节文字 ,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字 形略象汉文,但笔画比汉文 简单。

7、纳西文、傈僳文和载瓦文各 有一种是用拉丁大写字母颠倒正 反形式表示声母和韵母的拼音文 字。苗文、哈尼文和一种傈僳文 ,其字母字形有方的、圆的、大 的,也有小的,这3种文字的特 点是每个字由一个大写字母和一 个小写字母组成,大写字母表示 声母,小写字母表示韵母,韵母 可放在上方、右上角、右侧、右 下角,以位置的高低表示声调的 高低。 载瓦文德宏团结报 新平傣文、方块壮文、方块 白文和方块瑶文是以汉字六 书的构字方法,一部分借用 汉字,一部分在汉字的基础 上通过增减笔画而创造的。 其余的拉祜文、佤文、独龙 文等文字均为拉丁字母形式 的拼音文字。歼匪记拉祜文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 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

8、巴教 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 文,故称东巴文。纳西话 叫“思究鲁究”,意为“木迹石 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留 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 二是“木石之痕迹”,可引申 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 因这种文字大多只由东巴掌 握,用来撰写经典,所以又 称它为“东巴特额“,意即东 巴文。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 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 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 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 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 纪录典藏。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 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 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 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 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 东巴(智者)所掌握

9、,故称东 巴文。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 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 ,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 诗作文。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 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 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 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 行数码记录 。 正如清代余庆远在维西见 闻录中所道:“专象形,人则 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 这些字形带有浓厚的图画味道, 但是每个图形都已经有了它固定 的概念、固定的线条和笔法,有 了固定的读音,已经成为表示语 言里某个字、词的符号。显而易 见,它是介乎于图画文字和表意 文字之间的一种文字符号。 东巴文的基本特点东巴书写、念诵的经书 ,纳西语

10、称“东巴久“,即“ 东巴经“。这种经书用本地 一种木本植物皮所制的厚棉 纸(俗称东巴纸)订成册, 书写工具有用锅烟灰拌胆汁 制成的墨及自制的竹笔。东 巴经分布于金沙江上游的纳 西族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 和中甸、维西的部分地区。 东巴 经作为东巴文化的物质 载体,东巴经按仪式或道 场的不同可分为:祭天、 祭署龙、延寿、解秽、祭 村寨神、祭五谷六畜神、 祭山神、祭祖先、祭家神 、求嗣、祭猪神、放替身 、解禳灾难、祭胜利神、 祭水怪猛妖、开丧、祭死 者、祭风、祭短鬼、退口 舌是非、驱瘟神、占卜、 道场规程、零杂经等24类 。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 的百科全书,集纳西古文化 之大成,记载有天文、气象 、时令、历法、地理、历史 、风土、动物、植物、疾病 、医药、金属、武器、农业 、畜牧、狩猎、手工业、服 饰、饮食起居、家庭形态、 婚姻制度、宗教信仰,乃至 绘画、音乐、舞蹈、杂剧等 等广博的内容。壮族“坡芽歌书 ”纳西哥巴文摩梭达巴文水族水书谢 谢 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