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201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0470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6.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2017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2017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2017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2017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2017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20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2017(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新发传染病 现况及应对概 要 新发传染病定义及种类 新发传染病特点、威胁及影响 新发传染病发生、出现原因及影响因素 国内外主要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 国际上新发传染病应对策略 中国新发传染病应对策略、措施一、新发传染病定义及种类新发传染病定义 新发传染病定义起源n 1992年 ,美国医学协会提出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新的、刚出现的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中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性” 该定义实际包括了两类疾病:l 其一为新发生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 ,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l

2、其二为重新发生的古老传染病(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RID),是指一些原已得到基本控制、已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但近年来因某些原因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病。有人将二者合起来简称为新发和再发传染病(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RI) 新发传染病是指在过去20年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或者在将来有可能增加的感染性疾病。其可以包括n 出现特有的症状n 原来很少的疾病出现流行n 原来临床表现轻微的疾病变得严重n 原来可以预防或治疗的疾病失去控制或出现耐药性n 或者是由于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一些疾病被发

3、现有所增加美国CDC(2001年)突发急性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对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鼠疫以及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以下简称“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等。中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2007.6月20日突发急性传染病范畴新发传发传 染病(急性传传 染病)传统传统 意义义所指传传染 病(急性传传染病、 重要危害)突发急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 (急性、重要危害)新发传染病的分类新发传染病可分为三类n 第一类,疾病或综合征早已在人间存在并被人们所认知,只是近20

4、年来发现是传染病。如T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突发性玫瑰疹等n 第二类,某些疾病或综合征在人间也可能早已存在,但并未被人们所认识,近20年来才被发现和鉴定,如军团病、莱姆病、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等n 第三类,某些传染病过去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O139等人们也常根据习惯依据病原体特点而命名,如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新发细菌性传染病等年代病原体名称年代病原体名称1973轮状病毒1981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1975细小病毒B191982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I型1976隐孢子虫1982大肠艾希菌O157:H71977埃博拉病毒1982伯氏疏螺旋体

5、1977汉坦病毒1983人免疫缺陷病毒1977嗜肺军团菌1983幽门螺杆菌1977空肠弯曲杆菌1983肺炎衣原体1977丁型肝炎病毒1984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1980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1985比氏肠胞虫1973年以来全球新发现传染病病原体年代病原体名称年代病原体名称1986卡晏环孢子球虫1992巴尔通体1988人疱疹病毒6型1993Sin nombre病毒1988丙型肝炎病毒1993家兔脑胞内原虫1989戊型肝炎病毒1994人粒细胞埃立克体1989查菲埃立克体1994Sabia病毒1990人疱疹病毒71994亨得拉病毒1991Guanarito病毒1995人疱疹病毒81991脑胞内原虫19

6、95庚型肝炎病毒1991巴贝西虫新种1996牛海绵状脑病毒1992O139霍乱弧菌1997TT病毒年代病原体名称年代病原体名称1997禽流感H5N1病毒1999尼巴病毒1999SEN病毒2003SARS病毒2003猴痘病毒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2010新型布尼亚病毒20112012国外 发生巴尔通体人粒细胞 埃立克体O139O157: H7尼帕病毒 猴痘本土 发生H5N1 SARS人感染 猪链球 菌病HFMD (EV71 )流感大 流行( H1N1)基孔肯 亚热脊灰 (野毒 )西尼罗 病毒病HFTS年份1990s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

7、09201020112012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及趋势二、新发传染病特点、威胁及影响新发传染病特点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n 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多,以病毒性新发传染病所占比例最大n 病原体的宿主种类多样,动物更多的成为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宿主或传染源n 传播途径多样、感染方式多样,许多新发传染病不仅限于一、二种传播途径n 人类普遍缺乏对新发传染病的免疫力n 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极易发生流行 新发传染病发生、出现的不确定性n 新发传染病的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n 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新发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具有较多的社会因素及个人行为因素的影响n 血液传播、性传播等AIDS的传播方式

8、与人类的行为及社会的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新发传染病出现的高频次n 人口增长和拥挤、人口流动、全球生产及贸易的增加等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n 新发传染病发生或被发现的机会增加社会影响广n 新发传染病感染的全球性n 相当多的新发传染病可能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新发传染病的威胁对居民生命及健康的威胁n 人们对新发传染病早期阶段流行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缺乏了解,难以有效的、及时治疗和控制,易导致较多的病例死亡。n 新发传染病在传染病导致的死亡及伤残中占有较大比例l 如到2011年,全球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可能将达到数千万l 结核病则每年造成300万人死亡n 一些慢性疾病被发现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有直接

9、关系l 如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胃溃疡和胃炎l 经性传播的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有关l 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最主要的原因(150000 人/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n 1983年,美国滨州禽流感(H5N5)直接损失6000多万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估计达3.49亿美元n 1991年,秘鲁霍乱造成的损失约7.75亿美元n 1994年,印度鼠疫直间接损失高达20亿美元n 1997年,香港禽流感损失几亿美元n 1999年,马来西亚发生尼帕病毒病,超过一半的养殖场被关闭并被限制出口肉类及制品对社会稳定及安全的影响n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引起危机,造成社会的不稳定。l 1996年日本发生大肠杆菌O1

10、57食物中毒,8人死亡,数千人感染,导致民众强烈不满l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炭疽事件,由于政府部门措施不力,普通民众抢购大量的抗生素l 我国2002年的SARS流行初期,个别发生抢购风n影响到区域的稳定及国防安全l 亚撒哈拉沙漠地区艾滋病的蔓延导致青壮年病例大量增加,军队难以招募到合格军人l 一些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可以被当作生物武器袭击居民,造成社会恐慌及社会稳定l 传染病造成的商品禁运、旅行限制、移民等也可能会导致国家间发生贸易纠纷或摩擦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影响n 新发传染病对公共卫生的持续威胁主要表现在卫生保健费用的逐步增加等l 美国每年就诊的传染病病例数约占所有就诊者的25,直间接费用占所有

11、美国医疗保健费用的15或120亿美元,其中新发传染病费用占相当大比例l HIV/AIDS是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带来极大挑战的有关新发传染病的影响的典型l 抗菌素耐药性导致病程延长,死亡率增加以及较高的卫生医疗费用三、新发传染病发生、出现原因及影响因素新发传染病发生驱动因素增加病原体进化和适应人口学特征及行为改变n人口的快速增加及老龄化、移民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食物加工方法的改 变、静脉吸毒、危险性行为等社会及经济转型与发展n城市化、农业开发、动物蛋白消费增加、森林采伐、环境破坏、人员及货 物全球流动新医疗技术使用n器官/组织移植、免疫抑止药物的使用、抗生素和杀菌剂的广泛使用/滥用公共卫生体系的削弱

12、n监测和预防措施不到位、卫生设施缺乏、原有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和基础 废弃或削弱气候变化影响新发传染病出现、扩散的主要因素可能导致新发传染病持续发生或存在、扩散的因素主要有n 社会动荡n 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及难以持续n 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对政府预算的压力,将会导致公共卫生费用的相对减少n 环境、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n 人口流动日益频繁n 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n 生活方式及习惯n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交通工具现代化等对新发传染病的控制起积极作用的因素主要有n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及饮水卫生质量得到进一步加强n 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新发传染病的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n 经济的增长导致

13、贫困减少n 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的增加n 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进步四、国内外主要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全球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约75% 的新发传染病是人兽共患病全球新发传染病的地区分布特点亚撒哈拉非洲地区:HIV、疟疾等疾病的死亡率远高于其它地区中东和北非:TB、丙肝的流行较严重。HIV感染率在所有地区最低亚太地区:抗药性结核病,疟疾和霍乱是主要威胁,南亚地区HIV的扩散前苏联地区:霍乱、丙肝、结核病、HIV感染等疾病急剧增加拉丁美洲:霍乱、疟疾、TB及登革热再现西欧:面临 HIV/AIDS, 结核病,丙型肝炎的威胁,经济动物性疾病也有不断发生全球估计3000多万人感染 HIV/AIDS. 2009年,

14、180万死亡,260万人新感染. 超过68 (约2000万)在亚撒哈拉地区2009年亚洲约490万人感染HIV,36万新感染者全球HIV感染情况2008年全球HIV/AIDS 感染情况全球结核病发病情况2007年全球结核病感染情况(/10万每个国家)全球疟疾发病情况全球SARS发病情况 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波及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共报告病例,其中死亡例,病死率达全球SARS发病情况莱姆病莱姆病首先发现于美国迄今已累计报告超过12万病例全球已有63个国家发现此病人禽流感H5N1疫情信息(截至2012年8月10日) 15个国家累计报告608例,359例死亡,病死率59% 其中,报告病例最多的分别是印度

15、尼西亚(报告191例,死亡159例)、埃及(报告168例,死亡60例)、越南(报告123例,死亡61例) 我国疫情(截至2012年8月10日)n 确诊43例人禽流感病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65%其它重要新发传染病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散发病例和暴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地不断发生,美国每年的感染约为是73000余人,死亡病例约600人年在 东南亚出现的尼巴病毒性脑炎,共造成人死亡,病死率达隐孢子虫病呈全球性分布,至少有74个国家300个地区已有报道n欧洲和美洲发达国家健康人粪便卵囊阳性率为1%-3%,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为5%,n有突发性和群体感染的特点,欧洲、美国已有数十起水源引起

16、的隐孢子虫病流行的报告广州管圆线虫病分布于热带、亚热带27个国家和地区n人们对于生食螺、虾、蟹等不良饮食行为的效仿与流行,本病呈上升趋势。越南:细菌性腹泻、甲型肝炎、伤寒、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印度:细菌性腹泻、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基孔肯亚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缅甸:细菌性及原虫性腹泻、甲型肝炎、伤寒、登革热、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 巴基斯坦:细菌性腹泻、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登革热和疟疾、狂犬病尼泊尔:细菌性腹泻、甲型肝炎、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疟疾阿富汗:细菌性及原虫性腹泻、甲型肝炎、伤寒、疟疾、狂犬病塔吉克斯坦:细菌性腹泻、甲型肝炎、伤寒、疟疾俄罗斯:细菌性腹泻、蜱传脑炎中国周边国家主要传染病种类中国新发传染病形势 国内新发传染病的发生、扩散n性病、结核病上升明显,登革热近年有所回升n人感染猪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