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3诗词鉴赏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0272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0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3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3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3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3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3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3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3诗词鉴赏(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观沧海 曹操 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观 ,写景的十句中, 前 6 句是实写,后 4 句是虚写,其中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的 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白 色。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和表 现手法。这是虚景,借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现诗人宽广的胸

2、襟和豪迈 乐观的气概,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D )A、这首诗通过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 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 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 概。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

3、首诗抒发了诗人客游他乡时思念家乡的羁旅之情。(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 得很妙,说说其妙处。“生”和“入”运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 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哲理。(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内。B、首联中“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 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开阔。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

4、舟即将天 亮的情景。 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4)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 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 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 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 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3(2010中考变式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5、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或爱)。(1分)(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2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和主旨。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春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6、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游子孤寂悲苦的心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中暗淡凄凉的气氛。昏鸦归巢, 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优美、恬淡的 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在寒风中诗人孤独、寂寥 的景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面几句

7、“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5浣溪沙 晏殊 北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本文的体裁属于 词 。浣溪沙是 词牌名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6泊秦淮 杜牧 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 (1)杜牧是_(朝代)诗人,与_并称“小李杜” 。(答案:唐 李商隐)(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笼”用的形象、准确,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 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朦胧、冷寂的画面。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 头掠过一丝寒意。(4)“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 点? 朦胧、冷寂(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这首诗借陈后主

9、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或答: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6)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是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7)阅读泊秦淮,对其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第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迷 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 花”作了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 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D.全诗表现诗人

10、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洗练,化用典 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答案:( C、诗中对“商女”的批评只是一个平台,真实的目的 是为了批判那些不顾国家安危,一味沉溺花天酒地的统治者们 。)(8)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7(2011娄底)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何当共剪西窗烛,

11、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_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_的憧憬。 (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_答案:(1)离别的愁苦 相聚的欢乐(答“离别”、“相 聚”或“愁苦”、“欢乐”亦可) (2)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怎样理解?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次的“巴山夜雨”借凄凉的秋夜雨景书写客愁旅况 。诗人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倍感孤寂凄凉。第二次的 “巴山夜雨” 写想象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 的情景,表现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这样写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情韵,融凄清与温煦 、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2.后两句表现了

12、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出什么样的情 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后两句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 ,表现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对这一成语的理解。原指与妻子(或友人)团聚,秉烛长谈离别之情 。后泛指与亲友相逢叙旧。4.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烘托人物心情。 5.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反衬出诗人深 重绵绵的愁思。“涨”用词准确,富有动态感。 6.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不符合诗歌本身韵律要求,你认为累赘吗?为什么?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

13、”重复出现,不但不觉得累赘,反而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 境。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 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 术构思极为巧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 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 寓情于景 的手 法,抒发了诗人离别的忧伤。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B、朋友

14、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 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 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形象,最能体现友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4)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_ 、_。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 ,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5.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

15、”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 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6.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 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 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 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 悲痛之意自现。9(2011湛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望 岳 杜 甫 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 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的 之情。(2)答案:高大、神奇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3)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 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突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割”形象地表现出泰 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两部分。用 字极富神韵。(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作简要分析 答案:“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 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象 (4)这首诗最后一联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