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850256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 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学习和遵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第一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歌舞的产生 2、音乐对人的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3、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为幼儿完善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4、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幼儿对自我、他人和 自然环境的基本认识和体验,初步学会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手段对这些认识的体验进行表 达、交流和分享,进而逐步学会认识人生、把握人生,养成对人生

2、的积极态度。 二、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1、审美性 2、整体性 学习对象的整体性 学习氛围的整体性 3、游戏性 内容中的游戏性 形式中的游戏性 方法中的游戏性 4、综合性 形式上的综合性 过程上的综合性 目的上的综合性 5、技能性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实践原则 2、和谐原则 3、低耗高效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小结 本章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从音乐教育和幼 儿的年龄特点两个角度出发,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性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 幼儿园的歌唱教学 教学目的: 了解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

3、怎样选择教学内容和材料。 培养学生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嗓音的艺术表现力 共鸣位置与的美好音色 教师和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 轻声入手和有控制地进行情感表达 从较高音区开始逐渐向下唱 吐字、吐字、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 咬字、吐字的情感表达 气息与情感表达 咬字、吐字、气息与情感表达 第二节歌唱活动的教学内容 歌曲 歌唱的表演形式 歌唱的简单知识技能 嗓音保护的知识技能 第三节歌唱活动材料的选择 歌词的选

4、择 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 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 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合用动作表现 曲调的选择 音域较狭窄 节奏较简单 旋律较平稳 结构较短小工整 词曲关系较单纯 歌曲的总体选择 教师在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接受性、教育性下、内容、形式、风格、丰富性、多样性,并 且注意多选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同时兼顾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作品。 第 2 课时 第四节新歌教学导入 从动作开始的设计 教师提出并直接展示一种或一套简单有趣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在幼儿对教师提供的动作进 行模仿或者游戏的时候,老师开始演唱或者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 教师提出某种形象或活动,邀请

5、并指导幼儿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表现。在教师的 带领下,幼儿对创编好的成套动作进行模仿或练习时,教师同时开始演唱或者播放新歌, 为幼儿的活动伴唱。 从歌词创编开始的设计 教师直接提供新歌的第一段歌词,并用边演唱边做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帮 助幼儿理解 ,记忆“歌词的表述结构” 。然后紧接着邀请幼儿创造性地提出另外的新形象,由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新形象填入歌曲“替换”掉原歌词中的相应部分并演唱出来。如此反 复,逐步邀请幼儿尝试进行新词的直接填唱。 教师提供某种情境,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述这种情境,然后紧接着再由教师将幼儿提出 的语言组织成歌词并演唱出来。 从情境表演开始的设计 教师表演,用动

6、作象征性地表述全部的歌词内容 教师邀请本班或其他班级的个别幼儿事先准备好表演,或教师临时邀请个别幼儿配合教师 进行表演。该表演象征性地表述全部歌词内容或只是提示了歌词的主要内容。 从故事讲述开始的设计 教师讲故事时,需要经常使用对话的方式而不是独白的方式,以更好地调动幼儿倾听和 理解的积极性。 教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激励幼儿仔细观察,调动幼儿原有经验帮助理解。 从歌词朗诵开始的设计 从游戏开始的设计 从填充式参与开始的设计 从副歌开始的设计 从无意义章节玩唱开始的设计这种处理可以为较小年龄幼儿设计,作为歌曲学习的导入步骤把这个程序安排在幼 儿第一次接触新歌的时候。 这种处理也可以为较大年龄的幼

7、儿设计,作为对歌曲新的表演处理,可以把这个程序安 排在比较靠后的部位。 从直观形象开始的设计 突出顺序法 突出重点法 突出关系法 突出结构法 突出情节法 第五节歌唱活动和游戏的结合 从开始处进入的游戏 从中间处插入的游戏 在结束处插入的游戏 贯穿始终的游戏 三、第六节创造性歌唱教学 创编新歌词 一般教学步骤(学习范例 220;21) 一般注意事项(分大、中、小班) 创编表演动作 一般教学步骤(学习范例 222;23) 一般注意事项(分大、中、小班) 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 教师提供的“感知体验处理模样”的活动在前,引导幼儿进行“榜样经验迁移”的活动在 后。 教师应尽量参幼儿的各种独特处理

8、作出积极的,建设 即兴歌唱说话近似旋律的歌唱 同音歌唱 模音歌唱 转换词曲 即兴歌唱 四、总结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斩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从幼儿歌唱时的发声方式入手,阐 述了幼儿园歌唱教学中怎样发展幼儿嗓音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怎样选择 教学内容和材料,并得用实际教学案例对于新歌教学的十种导入方法进行说明。 第三章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 教学目的: 学习韵律活动的主要教学内容,掌握从动作、音乐、道具三个方面来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 及在律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挖掘集体舞的教育价值。 教学重、难点: 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身体的艺术表现

9、力 1、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选择安排循序渐进的动作学习序列 从较慢的开始,采用幼儿最舒适的进度逐步加快速度 从幼儿的自然动作开始过渡 不适宜分解学习的动作可以采用“拖”的方法 2、发展动作的随乐性 让幼儿有机会自己边唱边做动作 教师自己哼唱或弹奏曲调跟随伴和幼儿的动作过程 让幼儿有较多机会跟随比较熟悉的音乐做动作 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动作如何与音乐的情绪、风格 结构相协调 动作组合应该是简单多重复且有整体美感的 3、发展动作的表现性 让幼儿有机会观察更多由幼儿和教师提供的动作表现范例 让幼儿有机会在同伴和教师的态度和行动鼓励下,观察和用动作模仿各种真实的、运动 着的事物。

10、让幼儿有机会在美术、文学作品的激发下进行动作表现 二、第二节韵律活动教学的内容 1、韵律动作及其组合 韵律动作 一般韵律动作可分为: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 韵律动作组合 韵律动作组合一般可分为:身体节奏动作组合、律动模仿动作组合、表演舞、集体舞、自 娱舞等 2、韵律活动类型和表演形式韵律活动类型 韵律活动表演形式 3、韵律活动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掌握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变化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组织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使用道具的知识和技能 4、韵律活动的常规 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活动进行的常规 第 2 课时 一、第三节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 1、动作 动作的类别: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 动作的

11、难度 幼儿动作发展主要有三条规律:从在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 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2、音乐 节奏清晰、结构工整 旋律优美、形象鲜明 3、道具(选择具有以下特点) 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扩大动作的表现力,但又不会妨碍幼儿做动作或移动,不会使幼 儿因过度兴奋而游离于活动之处又不存在潜在的人身伤害的危险。 能增强幼儿的美感,引发各丰富幼儿的想象、联想。 不宜在经济或者教师的精力上做过多的投入,尽量使用周围的物品甚至废旧的物品,让 幼儿自已决定怎样利用它们来进行舞蹈表演,会有利于幼儿的审美敏感性,环保意识和创 新能力的发展。 二、第四节韵律活动教学的导入 1、从观察开如的活

12、动设计(学习范例 31) 2、从回忆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 32) 3、从基本动作复习或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 33) 4、从队形复习或队形新授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 34) 5、从舞谱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 35) 6、从动作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 36) 7、从游戏开始的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 37) 8、从故事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 38) 9、从音乐欣赏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 39) 三、第五节创造性律动教学和集体舞教学 1、幼儿园的创造性律动(学习范例 310) 2、幼儿园的集体舞教学(学习范例 312) 四、小结 本章以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教学为重点为,阐述了幼儿韵

13、律活动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及如何 从动作、音乐、道具三个方面来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并例举了九中韵律活动的导入方法, 为幼儿园的韵律活动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第四章 幼儿园的打击乐演奏活动 教学目的: 了解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教学内容以及材料的选择,通过学习实际案例学会运用整 体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入手,探索打击乐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运用整体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探索打击乐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乐器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1、舒适有效的演奏 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排 选择合适的练习速度 采用明晰、准确的指挥暗示 创造愉快、轻松、舒适的演奏氛围

14、 2、有表现力的演奏 提供有表现力的伴奏音乐 教给有关的演奏技能 采用富于感染力的示范、讲解、指令和指挥暗示 创造适度兴奋的演奏氛围 3、准确流畅的演奏 选择节奏明晰的伴奏音乐 引导幼儿倾听声部音的相互关系,培养相互倾听、相互配合的良好习惯 向幼儿提供或引导幼儿创作合适的“变通乐谱” 采用准确、明晰的示范、讲解、指令和指挥暗示 创造适度紧张、态度认真、注意集中的演奏氛围 二、第二节打击乐演奏活动的教学内容 1、打击乐曲 打击乐曲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伴随歌曲或器乐曲进行的打击乐演奏曲;另一类是纯粹由 打击乐器或替代性的打击乐器来演奏的打击乐曲。 2、打击乐器演奏的简单知识技能 乐器 配器 指挥

15、3、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活动进行的常规 三、第三节打击乐演奏活动材料的选择 1、乐器 乐器音乐要好;大小重量适合幼儿;演奏方法要适合不同年龄幼儿运动能力。 2、音乐 选择音乐时须注意节奏、结构工整和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等。为 34 岁幼儿选择的音乐最 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歌曲或者韵律活动的音乐,节奏要简单,结构短小的一段体;为 56 岁的幼儿选择的音乐的节奏可以稍复杂一些,结构可以一、二、三段体,最好包括一些鲜 明的、有规律的对比因素,乐句或乐段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配器方案 配器方案的特点 打击乐曲的统配步骤 “变通总谱”的设计 小结 第 2 课时 第四节打击乐器演奏的整

16、体教学法 整体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整体教学法包含三种重要的具体方法:变通总谱法、击节奏型指挥法、引导参与创作法。 整体教学法与以前的教学方法的区别 程序上的区别在于,以前所使用的教学法是先分声部,再合奏。整体教学法的程序是: “先整体后分部”的程序。 方法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先前的教学法是示范、摹仿、练习,目的主要是学会演奏打击乐 作品;整体教学的方法是示范、摹仿、练习与有引导的创造性表现相结合,目的主要是在 参与演奏打击乐作品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新作品教学导入 从总谱学习开始的设计 从总谱创编开始的设计 从主要声部学习开始的设计 从主要声部创编开始的设计 从音乐欣赏开始的设计 从故事开始的设计 从韵律活动开始的设计 从歌唱开始的设计 第五节探索性打击乐器演奏教学 从乐器入手的探索活动 探索同一物体的不同发声方式 探索不同的物体 探索乐器的使用 从音乐入手的探索活动 探索节奏型 探索乐句和乐段中的节奏型 从生活意象入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