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下学氮族元素有关的实验设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9747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下学氮族元素有关的实验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下学氮族元素有关的实验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下学氮族元素有关的实验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下学氮族元素有关的实验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下学氮族元素有关的实验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下学氮族元素有关的实验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下学氮族元素有关的实验设计(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与硝酸反应铜与硝酸反应化学实验习题化学实验习题的设计和解法示例的设计和解法示例学习重点:考察化学基本操作:以化学反应为素材 考查化学实验;通过实验设计考查对化学实 验原理和操作过程的理解。学习难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装置的连接,实验 的设计和分析,准确的化学语言的运用等。例1(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图装置可用于( )A. 加热NaHCO3制CO2B. 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C. 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D. 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点评: 综合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和 收集方法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 验室制备气体要遵循以下原则:操作简便可

2、行 ;容易分离提纯;经济实惠防毒。例2 (1997年测试题)用示意图中的简易装置可 以进行气体的发生和收集。(1)实验前应如何检查 该装置的气密性?_。(2)拔开试管a的橡皮 塞,加入10 mL 6 molL-1 稀硝酸和1g薄铜片,立即 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反应开始时速 度缓慢,逐渐加快,请写出在试管a中所发生的所 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从反应开始到的反应结束,预期在试管a 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请依次逐一写出_。(4)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导管b中的水面 先沿导管b慢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回落, 然后有气泡从管口冒出。试说明反应开始时,导 管口水面上升的原因_。(5)试管c

3、收集满气体后,用拇指堵住管口, 取出水槽。将管口向上,松开拇指,片刻后,再 次堵住管口,将试管再倒置于水槽中,松开拇指 。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点评 : 本题是信息迁移式的实验简答题,意 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解题时依据试题信息,细心观察实验装置图。联 系已有基础知识,直接迁移,发散思维,用准确 的化学语言解答实际问题。例3 (1999年武汉市部分学校调研试题)选择使用 下列仪器(含药品)(图),验证由铜和适 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N2和O2的用 量可自由控制)。 已知:NO+NO2+2OH-=2NO2-+H2O气体液化温度NO2:21 NO:-152(1)甲

4、乙丙三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用仪器的 连接顺序表示)如下:甲:ACFDB乙:ABCE丙:AFDB讨论这些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验证Cu 与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填“能” 或“不能”)?甲_;乙_;丙_。具体说明不能验证的主要原因(若3个实验方 案都能验证,则此小题不用回答)(2)反应前应先通入足量的N2,其目的是 _。 (3)确认气体中含有NO的现象是_。 (4)如果O2过量,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_。点评: 本题为信息迁移式综合实验题,其 考查内容包括:最佳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 包括接口)的连接顺序,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从而达到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 ,

5、同时也考查学生的敏捷性和整体性。例4(1999年南京市第一次质检试题)如图(尚有部 分仪器未画),有一蒸馏烧瓶 与注射器相连接,向蒸馏烧瓶中先 加入0.384g铜片和18mL2.5molL-1 的稀硝酸溶液,立即用锡箔包住在 橡胶塞封住烧瓶瓶口,实验装置内 的空气在标准状况下为500mL(其 中注射器内不少于其体积的1/2,见图示)。(1)欲提高Cu与HNO3反应的速度可采用多种不 同措施。若采用加化学试剂法,可加入的试剂为_;A. 蒸馏水 B. 无水醋酸钠 C. 块状石墨若用升高温度法,请在上述示意图空缺处画出 必需的仪器。(2)当烧瓶中的Cu和HNO3反应开始后, 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3

6、)待Cu与HNO3反应停止后,通过轻轻 推拉注射器活塞,使装置内气体与气体、气 体与液体之间充分反应,若忽略液体的体积 变化,最终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开 始时相比是否有变化_(填有变化或 不变)。(4)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曾经被还原的硝 酸为_。点评: 该题为典型的综合实验题,它 取材于中学教学大纲中要求的铜与稀HNO3 反应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内容,通过一个 比较新颗的装置图设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等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处 理实验结果和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 力;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 力。本题包容有选择、填空和简

7、答,灵活多 变,思考容量大。分析、解答此题运用了联 想、推理、迁移、重组等思维方法。相关练习题1 用下图(I)装置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在实 验室里制备NO,在烧瓶中实际见到的气体是_ 色的,这就使人怀疑稀硝酸与铜反应是否真的能 生成NO。即使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到NO,也可 以认为是NO2与水反应生成NO而无法证实。现用 U形管、分液漏斗、酒精灯、胶塞等仪器,设计 下图(II)装置,来证实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确生 成了NO而不是NO2。(1)补充完成实验步骤:a.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_。b. 将活塞打开,以U形管长管口注入稀硝酸,一 直到_时为止。c. 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在_加热,当 观察到_时,立即关

8、闭酒精灯。(2)观察现象:(I)可以在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_。 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动停止?(铜丝与稀硝酸均未 反应完)_。(II)如果再将活塞慢慢打开,可立即观察到明显 现象有_。通过以上两个过程可 以获得NO与NO2鲜明对照的实验效果。(3)若用装置II制取并收集NO,应对装置作何简单 的改动_。2 为了测定足量的铜与适量一定浓度的浓硝酸 反应生成的NO气体和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用m表示),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 计一个合理而简单的实验,用于测定m的值。其中E装置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用橡皮 管连通,并装入适量的水,甲管有刻度(050mL ),供量气用,乙管可以

9、上下移动,用来调节液 面的高低。(1)装置在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 号,连接胶管及支持装置均省略):_。(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气密性后,应打 开_通入NO;然后打开_,从乙管注水 至充满甲、乙两管,关上ab。通入N的原因 是:_。(3)实验后,若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mL),要 测定m的值,还要将_中的溶液中_ 实验,假设测得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 用含V和n的式子表示m:_。(4)下列操作中能够造成m的值偏小的是 (填序号)_(A)反应前E中甲管所装水里的气泡没 赶尽,而最后读数时气泡消失。(B)实验前,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 平面上,最后读数时乙管的液面高

10、于甲管的 液面。(C)实验前没有先通入足量N2。(D)实验过程中,E装置乙管的水溢出 。3 有人设计了一个特殊装置(如图),来制备NO并 检验其有关性质。操作步骤如下:将干燥管细口端用塞有玻璃 球的胶管封好;从粗口端投入铜丝球,并在 如图位置固定好有孔塑料片;快速向干燥管中尽可能满的 加入稀硝酸(插入胶塞后,液面与 胶塞接触);迅速插好带玻璃管的单孔胶 塞,并倒置于一个大烧杯上(如图,烧杯略);待液面降至隔板以下,制气反应停止;用手挤压胶管中的玻璃球,空气自动进入干燥 管发生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1)硝酸尽可能加满的原因是:_。(2)中液面降至隔板以下的原因是 :_(填序号):A、生成气体的压力作用B、液体自身的重力作用从这一点看其原理类似于_(填一种实 验仪器的名称)(3)操作中若进入一定量空气后停止挤压 ,能看到的明显现象有:A,_反应方程式为:_。B,_反应方程式为:_。 空气能自动进入干燥管的原因是:_。(4)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_。; http:/ pjq494fe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