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95937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第一节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NMR是研究处处于磁场场中的原子核对对射频频辐辐射的吸收,它是对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成分、结结构进进行定性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时时亦可进进行定量分析。 在强磁场场中,原子核发发生能级级分裂(能级级极小:在1.41T磁场场中,磁能级级差约约为为10-25J),当吸收外来电电磁辐辐射(109-1010nm)时时,将发发生核能级级的跃跃迁产产生NMR现现象。射频辐频辐 射原子核(强磁场场下能级级分裂)吸收能级级跃跃迁NMR 测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结构,

2、1HNMR氢氢原子的位置、环环境以及官能团团和C骨架上的H原子相对对数目 与原子吸收光谱谱法类类似,NMR也属于吸收光谱谱,只是研究的对对象是处处于强磁场场中的原子核对对射频辐频辐 射的吸收。1924年:Pauli 预预言了NMR 的基本理论论,即有些核同时时具有自旋和磁量子数,这这些核在磁场场中会发发生分裂。1946年:Harvard大学的Purcel和Stanford大学的Bloch各自首次发现发现 并证实证实 NMR现现象,并于1952年分享了Nobel奖奖。1953年:Varian开始商用仪仪器开发发,并于同年制作了第一台高分辨NMR仪仪。1956年:Knight发现发现 元素所处处的

3、化学环环境对对NMR信号有影响,而这这一影响与物质质分子结结构有关。 1970年:Fourier-NMR开始市场场化(早期多使用的是连续连续 波NMR仪仪器)。一、 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核是带正电的微粒(由质子+中子组成),大多数原子核都具有自旋现象。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产生核磁矩核自旋角动动量:I:核自旋量子数h:普朗克常数 :磁旋比核自旋量子数(I)不为为零的核都具有磁矩,原子的自旋情况可以用(I)表征:质质量数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数I偶数 偶数 0偶数 奇数 1,2,3.奇数 奇数或偶数 1/2,3/2,5/2. 核 磁 矩: = PI0的原子核都具有自旋现现象产产生磁矩(),与自旋角动动量

4、P有关。为为磁旋比,每种核有其固定 值值I值值不同,原子核表面电电荷分布情况不同 = P(1) I=0 的原子核,如16 O、12 C、32 S等 无自旋,没有磁矩,不产产生共振吸收(2) I1的原子核I=1 :2H、14NI=3/2:11B、35Cl、79Br、81BrI=5/2:17O、127I这类这类 原子核的核电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圆椭圆 体,电电荷分布不均匀 ,共振吸收复杂杂,研究应应用较较少(3) I=1/2的原子核,如1H、13C、 15N、 19F、31P等原子核可看作核电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样自旋,有 磁矩产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对象,H、C也是有机化合 物

5、的主要组组成元素。二、 核磁共振现象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氢氢核),可当作电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绕绕自旋轴转动时轴转动时 ,产产生磁场场,类类似一个小磁铁铁。当置于外磁场场H0中时时,磁矩相 对对于外磁场场,有(2I+1)种取向氢氢核(I=1/2),两种取向(两 个能级级):(1)与外磁场场平行,能量低,磁量子 数1/2;(2)与外磁场场相反,能量高,磁量子 数1/2;在B0中I0的自旋核,磁矩的取向不是任意的,而是量子化的,共有(2I+1)种取向,可用磁量子数m表示,m:I,I-1,-I+1,-II = 1/2的自旋核,共有2种取向(+1/2,-1/2)I = 1的自旋核,共有3种

6、取向(+1,0, -1) I = 2的自旋核,共有5种取向(+2,+1,0,-1,-2) 在B0中自旋角动动量在Z轴轴(B0轴轴)上的投影:磁矩在Z轴轴(B0轴轴)上的投影:磁矩与磁场场相互作用能E: 量子力学选选律可知,只有m = 1的跃跃迁,才是允许跃许跃 迁,所以相邻邻两能级级之间间的能量差: 磁诱导产诱导产 生自旋核的能级级裂分核磁共振条件式在无外加磁场时场时 ,核能级级是简简并的,各状态态的能量相同。对氢对氢 核来说说,I=1/2,其m值值只能有21/2+1=2个取向:+1/2和-1/2。即表示 H 核在磁场场中,自旋轴轴只有两种取向:与外加磁场场方向相同,m=+1/2,磁能级较级较

7、 低与外加磁场场方向相反,m=-1/2,磁能级较级较 高 三、核磁共振条件如果以射频照射处于外磁场B0中的核,且射频频率满足 :处于低能态的核将吸收射频能量而跃迁至高能态,这种 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现象。共振条件(1)核有自旋(磁性核)(2)外磁场,能级裂分(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 0/B0=/(2)共振条件: 0=B0/(2)(1)对对于同一种核,磁旋比 为为定值值,B0变变,射频频频频 率变变。(2)不同原子核,磁旋比 不同,产产生共振的条件不同,需要的磁场场强度B0和射频频频频 率不同 。(3)固定B0,改变变(扫频扫频 ),不同原子核在不同频频率处发处发 生共振;也可固定,改变变B0(

8、扫场扫场 )。氢氢核(1H): 1.409 T 共振频频率 60 MHz2.305 T 共振频频率 100 MHz磁场场强度B0的单单位:1高斯(GS)=10-4 T(特斯拉)在1956年, Knight等人研究发现发现 :质质子的共振频频率与其 结结构(化学环环境)有关。在高分辨率下,吸收峰产产生化学位 移和裂分,如右图图所示。由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图图,可获获得质质子所处处化学环环境 的信息,进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结结构。四、NMR中的弛豫过过程不同能级上分布的核数目可由Boltzmann定律计算:磁场场强度2.3488 T,25C,1H的共振频频率与分配比:两能级级上核数目差:1.610-5

9、弛豫(relaxtion)高能态态的核以非辐辐射的方式回到低能态态。饱饱和(saturated)低能态态的核等于高能态态的核。自旋-晶格弛豫(spin-lattice relaxation) 晶格泛指环环境,即高能态态自旋核把能量传给传给 周围环围环 境(同类类分子、溶剂剂小分子、固体晶格等)转变为热转变为热 运动动而本身回到低能态维态维 持Boltzmann分布,结结果是高能态态自旋核数目下降。 自旋-晶格弛豫过过程的半衰期用T1表示 。T1与样样品状态态及核的种类类、温度有关液体T1 1s;固体或粘度大的液体,T1很大。 自旋-晶格弛豫又称纵纵向弛豫。 自旋-自旋弛豫(spin-spin

10、Relaxation) 高能态态核把能量传给传给 同类类低能态态的自旋核,本身回到低能态态,维维持Boltzmann分布,结结果是高低能态态自旋核总总数不变变。 自旋-自旋弛豫过过程的半衰期用T2表示。液体T2 1s;固体或粘度大的液体T2很小,10-410-5s 自旋-自旋弛豫又称横向弛豫。 五、核磁共振波谱仪谱仪1永久磁铁铁:提供外磁场场,要求稳稳定性好,均匀,不均匀性小于六千万分之一。扫场线扫场线 圈。2射频频振荡荡器:线线圈垂直于外磁场场,发发射一定频频率的电电磁辐辐射信号。3射频频信号接受器(检测检测 器):当质质子的进动频进动频 率与辐辐射频频率相匹配时时,发发生能级跃级跃 迁,吸

11、收能量,在感应线应线 圈中产产生毫伏级级信号。4样样品管:外径5mm的玻璃管,测测量过过程中旋转转,磁场场作用均匀。样样品的制备备试样浓试样浓 度:5-10%,需要纯样纯样 品15-30 mg傅立叶变换变换 核磁共振波谱仪谱仪 需要纯样纯样 品1 mg 标样浓标样浓 度(四甲基硅烷烷 TMS): 1%氘氘代溶剂剂:氯氯仿、丙酮酮、苯、二甲基亚砜亚砜 的氘氘代物、重水傅立叶变换变换 核磁共振波谱仪谱仪不是通过扫场过扫场 或扫频扫频产产生共振;恒定磁场场,施加全频频脉冲,产产生共振,采集产产生的感应电应电 流信号,经过经过 傅立叶变换获变换获 得核磁共振谱图谱图 。(类类似于一台多道仪仪)超导导核

12、磁共振波谱仪谱仪永久磁铁铁和电电磁铁铁:磁场场强度100 kG开始时时,大电电流一次性励磁后,闭闭合 线线圈,产产生稳稳定的磁场场,长长年保持不变变; 温度升高,“失超”;重新励磁。超导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谱仪 :200-400MHz;可 高达600-900MHz。第二节 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谱一、化学位移1. 屏蔽作用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氢核;满满足共振条件:0 = H0 / (2 ) 产产生单单一的吸收峰实际实际 上,氢氢核受周围围不断运动动着的电电子影响。在外磁场场作用下 ,运动动着的电电子产产生相对对于外磁场场方向的感应应磁场场,起到屏蔽作 用,使氢氢核实际实际 受到的外磁场场作用减小:Hef

13、f =(1- )H0:屏蔽常数。 越大,屏蔽效应应越大。0 = / (2 ) (1- )H02. 化学位移0 = / (2 ) (1- )H0由于屏蔽作用的存在,氢氢核产产生共 振需要更大的外磁场场强度(相对对于裸露 的氢氢核),来抵消屏蔽影响。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 氢氢核周围围的电电子云密度不同 (结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频 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 峰的位移,这这种现现象称为为化 学位移。3.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1) 位移的标标准没有完全裸露的氢氢核,没有 绝对绝对 的标标准。相对标对标 准:四甲基硅烷烷 Si(CH3)4 (TMS)(内标标)位移常数 TMS=0(2) 为为什么用TMS

14、作为为基准?a. 12个氢处氢处 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环境,只产产生一个尖峰;b. 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质子峰不重迭;c. 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剂;沸点低,易回收。(3) 位移的表示方法与裸露的氢氢核相比,TMS的 化学位移最大,但规规定 TMS=0 ,其他种类氢类氢 核的位移为负值为负值 ,负负号不加。 = ( 样样 - TMS) / 0 106 (ppm)小,屏蔽强,共振需要 的磁场场强度大,在高场场出现现 ,图图右侧侧;大,屏蔽弱,共振需要 的磁场场强度小,在低场场出现现 ,图图左侧侧。二、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诱导诱导 效应应质质子与高电负电负 性基团团相连连- -电

15、电子云密度下降(去屏蔽)- 下降-产产生共振所需磁场场强度 小-吸收峰向低场场移动动-CH3 , =1.62.0,-CH2I, =3.0 3.5,-O-H, -C-H, 大 小低场场 高场场(ppm)CH4、CH3Cl、CH2Cl2、CHCl3化学位移大小顺顺序如何?CH4 CH CH2 CH3邻邻碳上取代基增多C 越大化学位移规律:烯烃C=100-150(成对对出现现)端碳=CH2 110;邻碳上取代基增多C越大:化学位移规律:炔烃C=65-90(成对对出现现)化学位移表三、偶合与弛豫13C-13C偶合的几率很小(13C天然丰度1.1%)13C- 1H偶合;偶合常数1JCH:100-250 Hz;峰裂分;谱图谱图 复杂杂去偶方法: (1)质质子噪声去偶或宽带宽带 去偶采用宽频带宽频带 照射,使氢质氢质 子饱饱和;去偶使峰合并,强度增加 (2)质质子偏共振去偶: 采用频频率范围围很小、功率很弱的射频场频场 ,使1H与13C部分去偶 消除2JCH-4J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