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9427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7.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课件(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 舒王王 舒舒 43岁,博士生导师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针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教育部优秀人才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研究会常委天津中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南开区政协委员祖国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3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4经筋刺法的临床研究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周围性周围性 面神经面神经 麻痹麻痹12345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后遗症和并发症临床表现及诊断预后6流行病学v Bell麻痹是常见病之一,

2、文献报道美国的发病率为每 10万人口25例,欧洲为20例,日本为20例;见于各个 年龄组;轻者2-3个月可自愈,重者终身不恢复。v 有调查1982年发病率为38.0/10万人口。我国贝尔氏 麻痹的患病率均高于国外。其解释尚待研究 v Bell麻痹发病面广,地理位置以东经110-120和 北纬25-45之间为高发区,长江以北比长江以南 发病高。各省市患病率并 不一致,以吉林省最 高(193. 19/10万), 其次河北省(168. 17/10万)、江苏省第 三(146. 04/10万); 患病率低的省市为福 建省(15. 68/10万) 、上海市(12. 70/10 万)、最低为广东省 (9.0

3、8/10万);其余省 市介于91.07-15. 71/10万之间,如图1 所示.患病率Bell麻痹发病率、地理分布与患病率大体 相似,亦以吉林、河北、江苏居前三位,而 广东最低。发病率男性患病率为21. 7l/10万,女性为28.06/10万。女 性高于男性。患病年龄为各年龄组均有,但在45- 65 岁之间患病率最高,50岁为患病率高峰,占21.3%,10 岁以下较少。患病率发病率男性为4.49/10万,女性为5.78/10万 ,女性高于男性,发病高峰在45岁, 见图.Bell麻痹与年龄、性别关系:Bell 麻痹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中老年 多见,儿童少见。女性略高于男性, 但性别差异不大。v

4、 患病率是指在调查或检查时点,一定人群中存在的新旧病 例总数。在人的一生中,只要曾经患过,不论现在的病情是否 被控制都包括在内。 它最适用于对病程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上。新旧病例总数 包括属于在规定统计期间前发病,延续至本期间内病仍未愈的 慢性居和少数急性病。v 发病率是表示在观察期间内,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新发 生某病的频率。观察期间可按年、季、月、旬等,最常用的观 察期间是一年。一定人群可以是某一地区的全部人口,也可以 是该地区某一性别、年龄组的人口,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口。发病率用途很广,可反映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特点,作为前瞻 调查的基点,探索发病的因素,估计防治措施的效果等。Bell麻痹全

5、年均可发病,但有两个高峰,分别际于春末夏初、 夏末秋初季节:1,926例的发病季节呈2个高峰,3-4月为第一高 峰,占13.55%:8-9月为第二高峰,占15.47%。发病季节在1,926例Bell麻痹中急性起病1,760例,占91.38%,亚急性起 病115例,占5.97%;起病形式不明者51例,占2.65%. 单侧Bell 麻痹者,左侧(53.7%)多于右侧(46.3%)。 起病形式农村患者多于城市,以江苏为例、南京市患病率为75.95/10 万,无锡市为80.41/10万,盐城农村为133.73/10万,淮阴农 村为161.26/10万。从职业来看,农民患病率最高,为29.7% 。与患者

6、居住地和职业的关系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周围性周围性 面神经面神经 麻痹麻痹12345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后遗症和并发症临床表现及诊断预后6Bell 麻痹的病因1 1血运学说血运学说2 2病毒原性学说传统的病因和发病学观点是面神经血运障碍,局部营养神经 的血管受风寒或其他原因而发生痉挛 ,导致该神经组织缺 血、水肿、受压而发病。此学说是目前广泛接受的学说。1972年,MC最旱提出病毒感染是贝尔 氏面瘫的病因”假说。1995年,Sugita等用单纯疱疹病毒作耳廓接种, 成功地在小鼠动物模型上诱发了暂时性面瘫,为此学说提供了实验证 据。Mcgovern提出了面瘫是一种免疫疾病的概念

7、,他认为,面 瘫发病机制是一种伴随补体结合的抗原抗体反应。他们给 面瘫狗静滴肥大细胞抑制剂,有效减轻了周围性面瘫的程 度,且用这种抑制剂治疗早期贝尔氏患者也取得了较好的 疗效。3 3免疫学说免疫学说p 肿瘤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指发生在颅内或颅外的肿瘤直接或间接侵及或压迫面 神经从而造成的面瘫。 p 外伤性面神经损伤医源性(手术后),颞骨骨折或面部外伤 p 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如中耳炎、腮腺炎、带状疱疹 p 先天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或颞骨及面神经管发育畸形其他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周围性周围性 面神经面神经 麻痹麻痹12345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后遗症和并发症临床表现及

8、诊断预后6病理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 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 尤为显著,部分病人乳突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性。发病机制 其一:感染或风冷等因素的刺激导致局部缺血,水肿, 受压影响面神经微循环障碍;其二:面神经干内神经纤维的损伤、变性从而失去生理 功能。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周围性周围性 面神经面神经 麻痹麻痹12345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后遗症和并发症临床表现及诊断预后6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分12344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Z 面神经麻痹的原因 Z 伴随症状有无面神经支配区的疼痛或感觉障 碍,

9、有无听力、味觉及泪液改变 及以及伴发的眩晕病史Z 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时间及治疗史急性发病或隐形发病,首发或复 发,有无治疗情况。Z 患者的心理因素:注意对面神经麻痹患者心理因素 的考虑和治疗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分12344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面神经麻痹运动神经副交感分泌神经感觉神经障碍表现为症状表现闭眼困难、口角偏斜、听力受累泪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分泌及味觉障碍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瘫痪。额纹 消失,不能闭眼、皱额、蹙眉,眼闭合不全,眼 有露白,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歪向健 侧。耳后可有自发性疼痛及压痛,还可出现舌前 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耳道疼痛

10、或感觉迟 钝及疱疹等。 面神经管内损害 因膝状神经节前的面神经管内鼓索神经受累,除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外,还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或丧失,唾液分泌障碍;镫骨肌支以上受损时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和听觉过敏。不同部位的面神经损害出现不同临床症状。膝状神经节损害 除表现有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 舌前2/3味觉障碍外,还有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 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现疱疹,唾液和泪液分 泌障碍,称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系带状疱疹 病毒感染所致。茎乳孔以外病变 则只出现上述典型的周围性面瘫体 征和耳后疼痛。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分12344电

11、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静态检查额部 额部皮肤皱纹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 对称、下垂。右侧额纹变浅,消失眼 眼裂的大小,两侧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 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眼睑肌张 力对称、松弛或增加;眼睑有否肿胀。眼结膜是否充 血、溃疡,瞳孔是否等大。右侧眼裂增大面颊 鼻唇沟变浅、消失。鼻孔的大小,两侧对称、 变小或变大。面颊部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皮下 脂肪厚度两侧是否对称。右侧唇沟变浅、消失,人中左偏口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 。人中是否偏斜,下颏是否平坦,伸舌舌表面有否裂 纹。口角下垂,双唇左偏, 口裂不规则抬眉运动 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

12、观察两侧 是否对称,特别是眉目外侧部分。重度面神经麻痹额部 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皱眉 检查皱眉肌的运动功能。动态检查不能形成额纹闭眼 轻轻闭眼:检查眼轮匝肌的运动功能,观 察上、下眼睑的运动幅度及眼睑有无外翻。闭眼时应 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用力闭眼:除检查 眼轮匝肌的运动功能外,还应检查眼轮匝肌周围的辅 助肌肉,如皱眉肌、提上唇肌、颠肌、压鼻肌的运动 功能。 面瘫患者动态框周的表现 眼睑闭合不全,露白耸鼻 检查压鼻肌及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观察压鼻 肌处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右侧不能耸鼻,缩鼻孔示齿 检查额肌、提口角肌、提上唇肌及下唇方肌、

13、须肌、笑肌。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 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双唇左偏,示齿减少努嘴 检查口轮匝肌、提上唇肌、下唇方肌等的运动 功能。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 嘴的形状是否对称。鼓腮 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同时检查额大 、小肌、提口角肌、提上唇肌、下唇方肌、须肌的协 同运动功能。努嘴的形状不对称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价系统12344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评价系统的重要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国内 、外进行了许多研究,多种研究评价标准不一。因而, 各种治疗疗效很难进行比较。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一种准 确的、普遍被医务人员采用的评

14、定标准。即我们应该采 用国际上公认、普遍被接受的标准进行评定。目前常有的HouseBrackmann系统, Botman和 Jongkees系统,Stennert系统,Sunnybrook模式等但是HouseBrackmann系统是1984年经美国耳鼻咽喉和头 颈外科学会推荐,并被面神经疾病委员会认可,正式采用 的统一标准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价系统12344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肌电图中纤颤电位、正锐波的有无可以判断神 经有无损伤。多相神经再生电位的出现表明神经纤维的再生恢 复,但不能表明其恢复的程度,也不能准确滴提示 再生是否完全。肌电图是一种电生理检测,首先由w

15、eddell 及其同事在1944年用于评价面神经麻痹。肌电图根据肌电图-面神经病损程度分级标准 轻度:肌电图:轻度失神经性损害。特点:无插入电位延长,有少数失神经电位,多相波增 多,最大用力收缩为单纯-混合相。 中度:肌电图:中度失神经性损害。特点:有较多的失神经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元电位平 均时限延长,波幅降低,并且多相波增多,最大用力收缩 时为单纯相。 重度:肌电图:重度失神经性损害。特点:插入电位延长,患者表现为完全性面瘫,最大用 力收缩时仅有少量或单个单元电位。电生理诊断可用于判断预后。神经兴奋性试验(NET):在耳垂下部用0.1ms的方波 脉冲,电刺激由茎乳孔出来的面神经干,测量引起

16、面 肌收缩的最低阈值并左右侧比较,两侧电流阈值差小 于 3.5mA者预后好,大于3.5mA者治疗困难,大于 10mA者预后不良,大于20mA无反应则为神经变性。诱发肌电图(EEMG):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置于耳下 刺激神经干诱发的肌电图。测量电位的最大振幅,计 算出患侧对健侧的振幅比,判断失神经的程度,振幅 比在50%以上为(-);10%以上者预后良好;10%以下 者,预后不良。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价系统12344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l 分类面神经麻痹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大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l 诊断要点临证时结合病史、病程、起病形式和典型的体征特点,周 围性面瘫的诊断并不困难。同时还需与能引起周围性神经麻痹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l 定位诊断首先要区别是周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