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辛亥革命复习课件 人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91573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辛亥革命复习课件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辛亥革命复习课件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辛亥革命复习课件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辛亥革命复习课件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辛亥革命复习课件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辛亥革命复习课件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辛亥革命复习课件 人教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 辛 亥 革 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 内容涉及20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至1919年五 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历时约18年,这是资产阶 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兴起、高涨和失败的阶段,也是旧民主 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阶段。这是中国近代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入谷底和出现上升趋势的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并继 续加深,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趋于合流,民族矛盾的 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 军阀统治的矛盾。涉及的史事包括: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 民主共和制的斗争、北洋军阀前期的统治、民族资本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

2、高考地位1、辛亥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 制的斗争,高考命题常常涉及。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君主政体,是中国 政治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的一个影响深 远,所以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2、北洋军阀的统治,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新 文化运动,是复习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又一 条线索。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虽然黑暗,但 是在经济领域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文化领域出现了新文化运动,其中新文化运 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三个阶段,进入了文化 领域,要引起重视。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 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 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 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 泽东

3、、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 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 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 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 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 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 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孙中山先生,学名文,后改号逸 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 “中山”因而得名。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 各省响应,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

4、京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 ,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 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兴起发展形势成熟爆发高潮结果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破 产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收回利权的斗争和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夺革命胜利果实革 命 团 体 的 建 立一、辛亥革命的兴起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阻 碍了中

5、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没有在19世纪末 而是在20世纪初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没有在19世纪末而是在20世 纪初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1)19世纪末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上层登上政治舞台,对封建势力抱有幻想, 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资产阶级中下层发展不充分还没有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通过改良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直接影响了中国。(2)20 世纪成为主流的原因:清政府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使广大的中国人民认识 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的腐朽反动的统治;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

6、矛盾合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下层力量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清末的新政并没有摆脱困境,使革命深得人心2.革命条件:(条件具备、形势高涨、时机成熟) 思想准备革命派翻译出版书籍、同保皇派展开论战。 军事准备广州起义首次尝试武装斗争;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举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黄花岗起 义影响最大。 组织准备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近代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纲领。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群众基础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风起云涌。一、辛亥革命的兴起兴中会誓词评价(1)誓词表明兴中会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为宗旨,这说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早在戊戌变法

7、之 前就举起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2)誓词中存在片面的“反清思想”,目的在于排斥整个 满族,“恢复中国”即恢复汉族的统治,存在着大民族主义 、民族复仇主义、种族革命的倾向。誓词也没有明确提出 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幼稚和软 弱。1.同盟会的成立(2).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 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 成立的历史条件 : (3). 如何理解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辛亥革命的发展1、成立的历史条件:一个政党成立的历史条件,通常包括思想 基础、组织基础、阶级基础等基本条件。 2、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

8、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 “全国性”主要是因为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 复会等全国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组成;“统一的”主要是因为同盟会形成了以孙中山为核心 的领导机构,有统一的机关刊物民报,有统一的革命纲 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主要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手 段等方面去理解。 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 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C、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指导 D、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C例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最主要影响在于A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从此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阶段C奠定了孙中山在中国近

9、代社会地位D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部分任务 得以完成2三民主义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三民主义 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和完善,并使之系统 化、理论化的结果。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清贵族,强调了民族平等,将斗 争矛头指向清政府(反封建),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因为 这时清政府已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实际 上也就包含了建立独立富强的国家之意在内(暗寓反帝) ,有进步性和革命性。 将民族主义和政治革命和民权政治结合起来。民族主义 是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集中反映 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纲领中最有群众基础的一条。(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

10、义(民族革命)进步性:仍保留着大汉族主义情绪,如指斥清朝(满洲 人)统治者为“鞑虏”,把国内民族矛盾和民族 压迫问题和外国侵略相混淆,把满洲排挤到“中 国之外”。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只把对帝国主义的 仇恨集中于其代表人物清政府身上,反映了民族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局限性(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民族革 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即同盟会纲领的核心, 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问题 ,对促进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这是 孙中山斗争目标的核心内容。(2)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政治

11、革命)进步性:局限性: 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 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 主张民权主义,但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找 不到真正出路。A它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的腐朽统治B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 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C它提出了资本主义土地纲领D它主张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国民权主义之所以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因为( )B进步性: 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 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其实质是通过“核定地价”,改变 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是一 个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局限性: 不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不能从根本

12、上 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解决农民问题。(3)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的实质意义是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清封建统治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 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 无寻仇之理。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来说 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 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A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B明确反对当时流行 的种族复仇思想C认为推翻清朝的统治带有

13、双重意义 D坚持以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创立民国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推翻作为帝国主义统治工 具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内容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 “核定地价”“国民 共享”是资本主义土 地纲领。内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内容评价积极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 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 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革命 的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 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 地革命纲领。决定了资产 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 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核心(3)实质:是资产阶级

14、不同政治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 战。 (4)作用:革命派在理论上击败了保皇派,保皇派陷于孤立 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3.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1)原因: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已成为当时中国历史 之主流。康有为、梁启超等,成为保皇派,对革命派进行攻击, 阻碍了革命的发展,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2)内容: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朝政府。(民族)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民权)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民生)二、辛亥革命的发展同:A、两次论战都围绕着要不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展开B、都是一次思想的解放潮流,C、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运动的传播和开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所

15、出现的两次论战的异同异: 第一次论战围绕着改革清朝体制进行,维新派要求兴 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第二次论战围绕着要不要推翻清朝 政府,革命派明确提出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第一次论战还围绕着文教进行,维新派提出提倡西学,改革 教育制度的主张。第二次论战更广泛深刻,革命派不仅提出实 行民主政治,还提出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主张。例: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A是否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B是否兴民权C是否实行土地私有 D是否实行资本主义 例: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之维新派兴民权的思想 要进步,主要体现在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康有为、梁启超

16、在短短几年内,从时代旗手沦为时代的绊 脚石的原因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因为清政府决定实行君主立宪C革命危害了他们的阶级利益 D逆历史潮流而动,竭力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主张兴民权的不同之处是A主张给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 B主张给资产阶级以参与政权的权利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D反对保留君主,主张建立共和政体02春季15)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 为它A 成立时间最早 B 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一个新阶段 D 有明确的纲领导、公认的领导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05广东9)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