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9062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呢?“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 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表明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百草园中的“乐事” 1.可以欣赏美景。2.听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看云雀飞向云霄。3.在墙角与动植物们玩。 4.翻断砖找蜈蚣。5.拔何首乌根。6.逗斑蝥。7.摘覆盆子。8.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9.冬天可以堆雪人和塑雪罗汉。10.用闰土的父亲传授的方法在冬天的雪地里捕鸟。如此荒园,“美”从何来?“趣

2、”从何来? 1.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蝉、黄蜂、叫天子,这些都是极其普通平常的动植物。2.蜈蚣是毒虫,斑蝥俗称放屁虫,不但无关“美” “趣”,还很煞风景。3.美女蛇的故事固然神秘而惊悚,但这个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4.至于冬天在那个“荒园”雪地捕鸟,“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 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从句式上看:“不必说也 不必说单是就”作者宕开一笔,为 的是突也下面“单是”的 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 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 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 以一概全“的写法。阅读第二段特殊句式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这样的句式强调了“单是”之后的内容,提

3、醒我们:局部的“短短的 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整个百草园好看的美景、好玩的活动多了去了。自豪、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融情入景“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整体局部写作顺序先静物后动物先动物后植物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鸣蝉叫天子黄蜂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何首乌木莲藤 覆盆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比喻:“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 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 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 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 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修辞(拟人、比喻等)修辞(拟人、比喻等)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4、” ,色红,形圆,晶亮,令人垂涎欲 滴,诱惑力该有多大啊!融情入景写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 蟀的“弹琴”,不只是把这些动物当作 人来写,而且“吟”、“唱”、“弹琴 ”,在人类生活中是多么高雅的活动! 喜爱、快乐的心情不言而喻。 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 ,“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角度写;融情入景 描写角度描写角度百草园是一个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生 命世界,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覆盆子“又酸又 甜”写的是味觉:鸣蝉的“长吟”,蟋蟀 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形-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5、(好看的) 视觉:色-碧绿,紫红,黄蜂和菜花的“黄”。(好听的) 听觉(声)长吟,低唱,弹琴。(好吃的) 味觉(味)桑葚,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好玩的) 触觉 倘若用手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光滑的石井栏。 百草园描写顺序:描写顺序: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 一带”,这是一种顺序。 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 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是另一种顺序。 整体部分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 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并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而如此井然有序、错落有致 的描写,全然因为

6、记忆中的百草园的确有无限趣味,印象深刻 ,他在那儿玩得真是自由自在舒畅淋漓啊。融情入景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黄蜂 叫天子静态动态低高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肥胖的 轻捷的长吟 伏 窜高低观察景物:有序 多角度 精选词语形容借助“准确的形容” 即能表情达意 小组合作,试着从用词的角度,从“美景、活动、传说”中任选一个方面,探究百草园的“美”和“趣”,并推荐其中的一位,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如此荒园,“美”从何来?“趣”从何来? 冬捕鸟 ( )开一块雪,( )出地 面,用短棒( )起一面竹筛 ,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 着, (

7、)鸟雀下来( )食, ( )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 绳子一( ),便( )住了。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雪地捕鸟带来无穷 乐趣。辩题: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否“乏味”要求:咬文嚼字,有理有据。三味书屋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 吾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 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 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 为“三味”。 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 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

8、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 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 “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 ,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 个意思。 “三味书屋”原题“三余书屋”,取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董 遇言:“为学当以之余,冬者发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意示人们应把握时间,努力学习。 书屋易主寿氏后,书屋主人兼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又引苏轼“此生 有味在三余”的诗句,将“余”字改为“味”字。 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 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 义的

9、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 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 ;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据说 ,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亲手拟定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 。 寿镜吾老先生忠实遵守父训,立志不当官,也反对和禁止儿子去当官。 他不允许小儿子去赶考,甚至把他锁在楼上,每顿饭菜都叫人给送去。结果 他的小儿子用麻绳绑在窗门上,缘绳而下,逃出了楼房,终于去北京考取了 朝考一等第一名,当上了吉林省农安县的知县。 寿镜吾老先生就骂他不孝,骂了好长一个时期。大概

10、吴越是山水鱼米之 乡,读书人家里若有些小的产业,不至于过不去、非要去当官不可。再加上 清朝政治混乱,寿老先生对清末官场的腐败是深恶痛绝的,认为乱世切莫去 做官,即使做了官也是昏官。 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否“乏味”一说的看法及理由1.还是百草园可玩的事多,玩耍受到约束;2.三味书屋老师很严,规矩很严;3.学习环境呆板、压抑,学习生活枯燥,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死板。1.可以在三味书屋学习知识,学习是快乐的;2.可以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玩;3.可以在上课时偷偷做游戏。不乏味。理由主要有:乏味。理由主要有:所以啊他要向着自由温暖的方向 在黄昏的暮色里 一朵一朵 拾起那带露的朝花 一朵一朵 绽放出希望

11、的在离开故乡十多年之后 在远离故乡的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 突然间想起了 老家的百草园 想起了童年的三味书屋那么自由那么温暖那么美好 因为那儿是永不会背弃他的故乡那儿有他快乐的童年遗梦那儿更有爱他助他的故人 善良慈爱的长妈妈 沉静温和的闰土爸 极方正质朴和博学的老先生微笑谨以此献给敬爱的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小引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 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 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 有。 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 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 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12、。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 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 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 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 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 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 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 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881-1936)YUEXM作者介绍鲁 迅 简 介(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是它的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写于 1926年是一篇回忆同年生活的散 文,收在里.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回忆 他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一本散 文集,共10篇。意为早上开 的花,到傍晚才采摘。比喻 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情景到晚 年回忆,含蓄而富有诗意。2.选择你喜爱的一处景点,写一个片断。试着用上你今天学到的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不少于300字)作业1.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就”这一句式写下你学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提示:可以是你对内容的感受、主题的理解 ,也可以是有关修辞常识、表现手法,更可以是文章 解读的角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