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487549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xx 镇全镇总面积 122 平方公里,下辖 10 个行政村 11个居委会 209 个村民组,7.9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13239 人。按照新的扶贫开发标准,我镇目前还有重点贫困村 3 个(金河、代咀、冲田洼),其它 7 个村为非重点贫困村,目前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486 户,涉及人口 1646 人,“雨露计划”补贴对象 59 名。一、领导重视,增强精准扶贫责任十八大提出“至 2020 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工作任重但道不远,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迫在眉睫,为此,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

2、记、镇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办,确定了 3 名专职干部抓精准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一号工程”来抓 ,并多次召开了党政班子联席会对扶贫工作进行讨论与安排。(一)建立班子定期汇报研究和落实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召开了 3 次扶贫工作专题会议和 2 次座谈会,形成专题会议纪要,将扶贫工作纳入村级绩效考核,制定奖惩措施,按照五个一批的帮扶工作路子,明确领导专门负责,形成扶贫工作合力。(二)决定成立 xx 镇扶贫开发基金会,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三)2015 年 1 月 18 日, 召开了 xx 镇扶贫开发工作整改推进会,会议对镇扶贫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实与

3、加强,再次强调扶贫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头等大事,作为统揽全局的工作任 务。并对扶贫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进行具体安排,要求按照时间节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对现有贫困户进行全面甄别,保证不漏人、不错人,务必做到 精准识别。(四 )2015 年 2 月 15 日 ,再次召开了党政班子联席会,会议主题是如何做实扶贫工作。根据县委 2015 年 1 月 28日 扶贫攻坚会议精神,对当前扶贫档案整理、到户增收 、异地搬迁、产业发展逐村进行讨论,要求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的作用,明确各村重点 产业突破任务,明确对各村成功人士的宣传动员工作,抓住时机,尽快做好做实贫困户精准施策

4、工作,各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抓紧与贫困户见面沟通,做到因户 施策、一户一策。会议还要求抓紧成立 xx 镇贫困户短信平台。二、创新发展,特色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扶贫开发和重点村建设相结合,实行“六个一”原则,根据县委扶贫开发工作统一部署,整合各种项目资金,聚集各方力量,逐村突破,整村推进,因地制宜,制定了xx 镇三年脱贫规划 、年度脱贫规划等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一)一位工作队长领动。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扶贫开发工作队伍。镇成立以镇长为主任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10 名班子成员具体抓扶贫开发工作,抽调 4 名机关干部具体负责扶贫业务工作。在县委派驻扶贫帮扶单

5、位和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各贫困村建立了一支由县帮扶单位主要领导为队长,镇主要领导为副队长,县帮扶单位一般干部和镇驻村干部为成员的 10 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 、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 ,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 10 个扶贫村三年脱贫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二 )一本精准档案感动。开 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工作,充分识别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低保户与五保户,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有针对性地落实扶贫政策、对扶贫对 象实行动态管理、加

6、快我镇扶贫攻坚进程。对“一户一档 ”实现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实施精准施策、精准脱贫。贫困对象识别后 ,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 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镇有电子档案。同时,对全镇 462 户贫困户家庭收入状况等进行逐户核查,对建档立卡不符合的先退出 ,从最贫困的家庭户进行倒查,共排查出 744 人,202 户不符合贫困标准,整改扶贫搬迁 145 户,509 人,按要求全部录入了国家扶贫开发系统,并在 xx 镇人民政府网、新县 xx 微信公众号 、村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三)一个联建机制联动。充分发挥

7、xx 镇 11 个居委会的优势,全面开展“村居联建”为扶贫工作注入新动力。制定村居联建实施方案,按照“广泛参与、优势互补”的要求,充分发挥社区辖区单位多、资源多、信息广的优势,发动辖区单位和社区名人,帮助宣传联建村农副产品和土特产,提供养殖、蔬菜等土特产销售信息。利用技术人才相对集中、开展培训便捷的优势,帮助贫困村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本领 。联建村和社区党员群众之间相互结对、认亲,经常联系走动交流,发挥党员销售大户、社区党员名人的影响力,对特困党员 、贫困户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四)一个优势产业推动。突出特色 、突出科技、突出主体,在开展扶贫方面取得更大进展。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

8、 运作方式 ,与时俱进地打造循环经济,携手发展高效农业,在农民家门口建自动化生产线,形成一定的加工能力,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使种植业能有一个长期、稳定 的保证。依托县城蔬菜市场,引导农民利用季节无害化补种本地时令蔬菜,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广特色产业,在彭大湾发展吊瓜种植基地 100 亩,黄湾村发展油牡丹 200亩,带动农户 30 多户实现增收。金河村金河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淮南黑猪养殖项目,采取合作社+农户形式,初步实现了 50 户贫困户,195 人脱贫。积极开展冲田洼杉木种植到户增收项目,拟带动 50 户贫困户脱贫,代咀村淮南黑猪养殖到户增收项目,初步能够实现 50 户贫困户脱贫;在代咀、董店

9、、塘洼等村实施的大别山珍禽生态养殖、草莓体验园、代咀兰花培育基地等特色种植项目,都带动了一批农户脱贫。(五)一位成功人士促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以开放精神推进和深化扶贫开发合作,各村及联建居委会均发展 1 名 及至一批成功人士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类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作用,多种形式推进 ,形成强大合力。充分尊重帮扶双方意愿,促进交流互动,激发贫困群 众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实现真扶贫、扶真贫,切实惠及贫困群众。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活动。通过产 业带村、项目兴村、招工帮村、资金扶村等不同形式,带强一批产业,带动一批项目,带活一批市场,带

10、建一批基础设施。(六)一批基础设施带动。推进教育 、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集中打造一批城乡一体化先进示范村。整合发改委、财政、交通、水利 、农开、林业、民政、组织等各类项目资金 5300 万元,实施道路硬化 39.2 公里;冲田洼村整村推进新(整)修塘、堰 、坝 13处;实施 7 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解决代咀区域 8000 余人安全饮水工程;集中改造危房户 80 户。改扩建代咀九年一贯制食堂,实施金河小学排险工程和代咀完小安全饮水工程。投入 200 余万元,新建代咀等居委会活动场所,改建姚冲等村级活动场所。三 、存在问题一是产业项目实施有困难。部分贫困户为失去劳动能力

11、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人员,由于本人的原因,无法亲自实施项目,只有由村两委主导,协调其亲属和朋友以及邻居,在尊重贫困户本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代为其实施项目。二是公共事业投入不足。虽然长期以来我镇在文化、教育、卫生上的实行了高投入,但是总量较小,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滞后。三是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贫困对象识别程序混乱,导致工作推进缓慢。扶贫开发工作宣传发动不够到位,部分群众存在认识偏差。 四、下步打算1、与整村推进相结合。我们将抓住中央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决定文件精神和政策机遇,加快融入对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通组水泥路建设等一批项目。2、与新型城

12、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相结合 。抓住新县作为2016 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契机,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达到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3、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五、意见建议1、建议给予政策支持。建议上级在贫困乡村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考虑边远贫困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方面的特殊情况给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增加项目资金和物资预算投入,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生的实效 。2、建议给予项目支持。在农田水利、公路建设、电网改造,农村信息化工程等项目给予支持。3、建议给予资金支持。由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救灾减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较重,由于可用财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还清历史债务极为困难,建议能综合考虑镇级承受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给予帮助支持,化解历史债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