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78827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w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十六大召开。 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 位和重要作用。w从十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 w提出: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 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届一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 领导集体再一次平稳交替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 w1、树立和落

2、实科学发展观w2003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抗击“非典 ”总结大会上,阐述了加强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 求。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 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的科学发展观。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 一要务。w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 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w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 坚持统筹兼顾。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 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 线,是实

3、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 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 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 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w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

4、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做了深 刻阐述。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 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 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 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w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 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 在统一的。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 任务是:

5、 w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 重和保障; w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 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基本建立; w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 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w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 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 关系进一步形成; w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 建成;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 良好; w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

6、态环境 明显好转; w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 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w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 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和谐社会的提出,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四位一体。w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建设的理论。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3、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和促进社 会全面进步 w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 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问题的决议,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提出要按统筹城乡发展、

7、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w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 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 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务的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 力的支撑。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 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 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要求。w2006年1月1日正式废除农业税。随后国 务院颁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 意见。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05年10月,胡锦涛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大

8、力建设创新 型国家。随后阐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发针。 w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003年2 月,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 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提出形成行为 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 政管理体制的要求。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w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八荣 八耻”为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w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本质要 求,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 指导方针。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w中共十六大以后,党和国家一贯坚持奉行的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提出了坚 持

9、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w2004年8月,胡锦涛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 100周年大会上指出 ,要高举和平、发展 、合作的旗帜,坚持 走和平发展之路。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2005年11月在伦敦金融城演讲,系统 阐述周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重 大意义。 w中国遵循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按 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 国家是基础的外交工作部署,展开多 方位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和平的良好 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w中国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 繁荣的和谐世界。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w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

10、会通过关于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 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 经验,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 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 事务的能力。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w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十七大胜利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 w

1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 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 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大会通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w大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w科学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 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 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大会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做出了科学的总结。 w大会强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

12、惜、长期坚持 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 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 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 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大会强调,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w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 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提出来的。 w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 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 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 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w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 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 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 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 w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 明素质, w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 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 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