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修辞手法大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68027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语言修辞手法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汉语语言修辞手法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汉语语言修辞手法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汉语语言修辞手法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汉语语言修辞手法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语言修辞手法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言修辞手法大全(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广告修辞大擂台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 (香皂)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白酒) 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 5、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 6、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服装) 7、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 的一刻。(手表) 8、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 9、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 夸 张 夸 张 引 用 引 用 比 喻 比 喻 比 喻 比 喻 对 比广告修辞大擂台 10、广告做得好

2、,不如冰 箱好。(电冰箱) 11、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电讯) 12、美好生活从头开始。(理发) 13、亚洲皮鞋,足下生辉。(皮鞋 ) 14、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 。(服装) 15、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 优。(彩电) 1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 心,喜人的价。(收音机) 17、药材好,药才好。(药品) 18、赤橙黄绿表蓝紫,天上长虹落 人间。(彩电) 对比 镶嵌 双关 双关 对偶 排比 排比 同音 镶嵌 摹绘常见的修辞手法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夸张 E、对偶 F、排比 H、设问 G、反问比 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 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

3、,便用一事 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 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性词语)组成。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 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 ,但不是比喻。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 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4、比喻的种类:(1)

4、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 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 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 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 的可以战胜大的。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

5、坦克)乱爬,头上 “乌鸦”(飞机)成阵。5、比喻的作用六 运 用 原 则要贴切; 注意创新; 要通俗、形象; 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 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 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 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 似的轻快。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 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 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 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比喻要贴切判断下列是否合适(没有相似点)(喻体不当)(前后不一致,前 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 作老虎,前后不一致)最多的题

6、目类型仿句仿造例句,用“橡皮 圆规直尺”各写一句话 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延长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 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 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 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 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 么?答: “刀法”喻“教育方法”; “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 才”;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我买了一台“康佳” 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樯橹灰飞烟灭 借部分代替全体。新

7、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读点鲁讯 借作者代著作。借代借代的作用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 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 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 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借代要得当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 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例:不拿

8、群众一针一线。(借代)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 ”,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 行。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 片雪帘雾障里。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 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 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 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 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 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

9、谁也不孤 峰突起,盛气凌人。: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 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拟人的作用色彩鲜明; 描绘形象; 表意丰富。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比喻的词往 往就是名词。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 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题和喻体一主一从 ,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例:住口,你这吠人的狗 (比喻)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 打死你。 例: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比拟)我们要谨防弹衣炮弹。比拟与比喻的区别05年浙江高考题目6下列

10、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 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 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 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C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1993年高考题)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 “波撼岳阳城”是夸 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C. “故人具鸡黍shu,邀我至田家。绿树

11、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 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 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 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 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 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相看两不厌”中的“两”指哪两者?(2)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情感?两者指诗人自己和敬亭山。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 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12、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 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 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 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 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 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 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 续漂送我的行舟。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 舟”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 法。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 久的故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 仍怜”,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未饮心先醉,眼中

13、流血,心内成灰.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 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类型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 扩大的夸张 :超前的夸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 逝。 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 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缩小的夸张 :二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 人的心。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 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 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 形式 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

14、理的夸大 ,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 空中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 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 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2、种类:正对、反对、串对。 3、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

15、凝练。 4、区别“对比”、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 特点是“对称”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 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 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 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对联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 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 必须是平声。 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 应)。 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 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平:平声字1;仄,仄声字,包括上2、去3、 入4三声的字)。例1、1987年高考题:以“梨花院落溶溶月 ”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 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 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 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