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流行性腺腮炎(痄腮)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459302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流行性腺腮炎(痄腮)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10流行性腺腮炎(痄腮)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10流行性腺腮炎(痄腮)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10流行性腺腮炎(痄腮)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10流行性腺腮炎(痄腮)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流行性腺腮炎(痄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流行性腺腮炎(痄腮)(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痄 腮 (流行性腮腺炎)教学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病机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要点与合并症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原则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辩证论治一、概述 1.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感受腮腺炎时邪(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其主要特 征。中医学称之为痄腮。 2.发病情况:发病季节: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为多见,2岁以下小儿很少罹患。 潜伏期 1222天。传染期本病传染性较强,易在儿童 集体机构发生流行。腮腺肿大前6天至 肿后9天从唾液腺可分离出病毒,其传 染期则约自腮腺肿大前24小时至消肿 后3天。传染源为病

2、人及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 途径传播。 免疫 感染本病后可获终身免疫。预后:一般预后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邪陷心肝、毒窜睾腹之变证。中医学称本病为“痄腮”。其病名首见于金代窦杰疮疡经验全书痄腮毒:“痄腮毒受 在耳根、耳聤(ting),通过肝肾,气血不流,壅滞颊腮,此是风毒症。”不仅提出了病名,并对痄 腮的确切部位、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论述。 3.命名:在历代医学文献中,根据本病的发病部位、证候特点和传染性有其不同的命名:“痄腮”首见于疮疡经验全书痄腮。“腮颌发”见证治准绳疡医。“虾蟆瘟”见医学正传虾蟆瘟。“鸬鹚瘟”见疡科心得全集鸬鹚瘟。“温毒”见温病条辨上焦

3、篇。 【病因】 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 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nm,包膜上 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 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 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叉反 映。 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和其他组 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在猴肾、人羊膜和Hela细胞中均可增殖。 【经络循行】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 抵头角 (1) ,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 ,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 加颊车 (2) ,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 、属胆,循肋

4、胁里,出气街,绕毛际 (3) ,横入髀厌 中 (4)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 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 (5) ,出膝外廉 ,下外辅骨 (6) 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 (7) ,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 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 歧骨内 (8) ,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9)病因: 感受腮腺炎时邪病毒。病变部位: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病机:风温邪毒蕴结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 ,气血壅滞不散,凝滞于耳下腮部,则耳下 腮部肿痛,足少阳之脉 起 于 目 外 眦 ,上 抵 头 角 ,下 耳 后 ,绕 耳 而 行,腮 腺 位 于 足 少 阳 胆 经 循 行 所

5、过 之 处。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痄腮的病因有“风热毒气”、 “风热湿痰”、“风温”、“温毒”、“瘟毒”等之说, 归纳起来,属于风温时邪,邪毒为阳邪,有传染 性的,指出风温邪毒是痄腮的发病原因。1邪犯少阳 风温时邪病毒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卫失宣,卫阳郁遏,故初起可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等肺卫表证;邪毒入里,内犯少阳经脉,少阳经脉失和,邪毒循经上攻腮颊,与气血相搏,气血郁滞,运行不畅,凝滞于耳下腮部,则腮腺肿胀疼痛。2热毒壅盛 感邪较重,素体虚弱,正不胜邪,邪从火化。毒热炽盛,壅阻少阳经脉,循经上攻腮颊,气血凝滞不通,则致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不便;热毒炽盛,则高热不

6、退;邪热扰心,则烦躁不安;热毒内扰脾胃,则致纳少,呕吐;热邪伤津,则致口渴欲饮,尿少而黄。手足少阳相通,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热毒炽盛者,邪盛正衰,邪陷厥阴,扰动肝风,蒙蔽心包,可见高热、抽搐、昏迷等证。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蕴结,邪毒内传,引睾窜腹,见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等症。为毒窜睾腹之变证。足厥阴之脉布两胁,循少腹,肝经热毒壅滞乘脾,邪毒循胸犯胁肋,邪入脘腹,结阳明者,则出现上腹疼痛剧烈、恶心呕吐等症。 临床诊断 1. 诊断要点 (1)腮腺炎流行期间,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 腮腺炎接触史。 (2)初病时可有发热。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 ,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

7、有弹性感 、疼痛感。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出现 肿大。腮腺管口红肿,或同时有颌下腺、舌下腺 肿大。 (3) 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 炎等。临床诊断(4)血象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 低,继发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 粒细胞均增高。 (5)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及尿中 淀粉酶活性与腮腺肿胀平行,2周左右恢复 至正常。(6)病原学检查:从患儿唾液、脑脊液 、尿或血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用补体结合试验或ELISA法检测抗V(Virus)和抗S(soluble)两种抗体,S抗体在疾病早期的阳性率为75%,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证据,612个月逐渐下降消失,病后2年达最低水平并持续

8、存在。 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中医名发颐。 腮腺肿大多为一侧; 局部疼痛剧烈,拒按,红肿灼热明显;成 脓时局部有波动感,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 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 无传染性,常继发于猩红热、伤寒等细菌 感染性疾病之后;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 毒、艾滋病毒等都可引起腮腺肿大,对再 次发生腮腺炎的病例,应作抗体测定,如 为阴性,应考虑其他病毒引起的腮腺炎, 可依据病毒分离加以鉴别。鉴别诊断(3)急性淋巴结炎(中医称为痰毒) 耳前、颈部、颌下淋巴结炎,有时易与腮腺炎 、颌下腺炎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淋巴结发炎时,局部疼

9、痛较重,肿胀的淋巴结 边缘清楚,质地较硬,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红 肿灼热明显;腮腺管口无红肿;常有头面或口咽 部感染灶;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痄腮发颐鉴别表发颐,相当于化脓性腮腺炎痄腮与痰毒鉴别表并发症1.神经系统:(1)脑膜脑炎:一般腮腺肿大1周后出现。(2)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3)耳聋:由听神经受累所致。并发症2.生殖系统:男孩常见睾丸炎。7%青春期 后女孩可并发卵巢炎。3.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后3-4天至1周出 现。主要表现为中上腹疼痛、呕吐等。4.其他:还可有心肌炎、肾炎、乳腺炎、 关节炎、肝炎等。辨证论治1辨证思路 经络辨证为主,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以区别

10、常证、变证。常证 以少阳经脉病变为主,有轻、重之别。轻证 温毒在表,轻微发热、恶寒、咽痛、腮部肿胀略痛、触之不硬为特点;重证 热毒炽盛,蕴结于内,故初起即见高热烦躁、头痛呕吐、口渴引饮、腮部肿痛剧烈、触之坚硬、张口困难等。变证 病在少阳、厥阴两经,除腮部肿痛外,属邪陷心肝者,伴见高热、神昏、项强、抽搐等;属邪毒内窜睾腹者,则见睾丸肿痛,或脘腹、少腹疼痛等。 2论治方法 治疗总则:以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法 则。轻证 疏风清热为主,重证 清热解毒为先。变证者,又当施以开窍熄风、清肝泻火、活血 通络等法。无论轻证、重证,都应佐以软坚散结 品,以期邪散毒解,壅滞疏通,肿消 痛止。本病治疗在内服药

11、物的同时,配合外 治疗法有助于腮部肿胀的消退。证治分类 ()常证 邪犯少阳证候: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 部漫肿疼痛,触之痛甚,咀嚼不便,或有 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 黄,脉浮数。辨证:发热恶寒,咽红,舌质红,舌苔薄白 或薄黄,脉浮数温毒之邪郁于肌表, 表里失和,开合失司。温毒为阳邪,故舌 质红,脉浮数。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温毒壅 滞少阳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腮部是少阳 经脉所循之处,故有腮肿疼痛等症。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此症风温在表,邪毒较轻,故治以辛凉平剂,以疏风清热为主,散结消肿为辅。方药:柴胡葛根汤加减。常用柴胡、黄芩清利少阳;牛蒡子、葛根、桔梗疏风利咽;金银

12、花、连翘清热解毒;板蓝根专解瘟毒;夏枯草、赤芍疏肝解郁;僵蚕祛风通络消肿。加减:热甚加石膏清热;咽喉肿痛加马勃、玄参、甘草清热利咽;纳少呕吐加竹茹、陈皮清热和胃。发热恶寒加白芷、苏叶疏风解表;咳嗽加前胡、浙贝母宣肺化痰止咳。 热毒壅盛证候: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范围大,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或有烦躁不安,面赤唇红,口渴欲饮,头痛,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少,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辨证:高热、烦躁不安、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邪热入里,热毒较甚。口渴欲饮邪热伤津耗液。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咽红肿痛热毒结聚少阳之络,阳明之经。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

13、散结。此证是温毒壅逆,里热较甚,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软坚散结为辅。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常用柴胡、黄芩清利少阳;黄连,连翘,板蓝根、升麻清热解毒;牛蒡子、马勃、桔梗、玄参、薄荷清热利咽,消肿散结;夏枯草清热散结消肿;陈皮理气,疏通壅滞;僵蚕解毒通络。加减: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腮部肿胀甚,坚硬拒按者加海藻、昆布、牡蛎软坚散结,赤芍、丹皮凉血解毒,活血消肿;呕吐加竹茹清热和胃止呕;大便秘结加大黄、玄明粉通腑泄热;口渴唇燥伤阴者,重用玄参加天花粉清热养阴生津。(2)变证邪陷心肝证候:高热不退,耳下腮部漫肿疼痛, 坚硬拒按;头痛项强,烦躁,呕吐剧烈, 神昏嗜睡,反复抽搐,舌红,苔黄,脉弦 数

14、。 辨证:高热、嗜睡、神昏、抽搐热毒炽 盛,内陷心肝,扰乱心神,引动肝风。头痛、项强、反复抽搐热郁经络 ,筋脉拘急。舌红、脉弦数热毒炽盛,邪入营 分。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此症因邪毒炽盛而内陷心肝,故清热解毒与平肝熄风,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常用栀子、黄连、连翘、板兰根、生甘草清热解毒;水牛角、生地、生石膏、丹皮、赤芍清热凉营;竹叶、玄参、芦根清热生津;钩藤、全蝎、僵蚕平肝熄风。加减:头痛剧烈,恶心呕吐甚者加竹茹、代赭石清热降逆止呕;神志昏迷者加服至宝丹清热镇惊开窍;抽搐频作者加服紫雪丹解毒平肝熄风。 毒窜睾腹证候 腮部肿胀同时或腮肿渐消时,一侧 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

15、或脘腹疼痛,少腹疼 痛,痛时拒按,或伴发热、呕吐,溲赤便结 ,舌红,苔黄,脉数。辨证:睾丸肿胀疼痛,连及脘腹、少腹疼痛 热毒循经下行,郁滞肝胆之经。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此证因肝胆实火,气滞血瘀,故治以泻 肝胆实火,理气活血。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龙胆草、栀子清泻肝胆实火;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柴胡、川楝子疏肝利胆;荔枝核、延胡索理气散结止痛;桃仁、赤芍活血消肿。加减:睾丸肿大明显者加青皮、莪术、皂刺理气消肿;脘腹痛甚伴呕吐者去荔枝核,加郁金、竹茹、半夏清肝止呕;少腹痛甚加香附、木香、红花行气活血止痛;伴腹胀便秘者加大黄、枳壳、木香理气通腑。若邪入胁肋脘腹,少阳、阳明同病,脘腹痛甚,胀满

16、拒按,呕吐频繁,大便秘结者,选用大柴胡汤加减,外解少阳之热,内泻阳明热结。 其他疗法1中药成药 (1)腮腺炎片:用于邪犯少阳证。(2)五福化毒丹:用于热毒壅盛证。(3)赛金化毒散:用于热毒壅盛证。(4)安宫牛黄丸:用于邪陷心肝变证。(5)龙胆泻肝丸:用于毒窜睾腹变证。(6)醒脑静:每次2-4ml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 脉点滴,1日2次。用于邪陷心肝变 2. 中草药:柴胡10g 金银花40g 连翘10g 花粉6 g 当归15g 乳香6g 没药6g 陈皮10g 甘草6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蚤休5g 3药物外治如意金黄散:外敷患处,用于腮部肿痛。已破 溃者禁止外用。4针灸疗法:用与腮部肿痛及毒窜睾腹之变证 。5激光疗法 用于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