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考试试题资料汇编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48452086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考试试题资料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考试试题资料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考试试题资料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考试试题资料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考试试题资料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考试试题资料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考试试题资料汇编(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8 年电大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考试试题资料汇编考试试题资料汇编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4、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6、公

2、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 ,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

3、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11、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13、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

4、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14、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15、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16、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17、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

5、、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19、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22、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

6、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24、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2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26、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27、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2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28、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

7、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29、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30、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31、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32、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

8、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34、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35、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36、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37、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

9、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38、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3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40、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41、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

10、政治统治的过程。42、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43、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据制度运作的过程。44、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45、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46、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47、寡头铁律:即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11、。48、民主化:是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四、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3、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它强调

12、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 (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3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参见 05 年 1 月试题的答案。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6、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7、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参见综合自测题(二

13、)的答案。8、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9、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10、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的特点是什么?(1)在权力分配上采取封建等级制度,使政治权力与土地所有者密切结合;(2)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君主的意志和权力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3)在经济和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4)在思想上,封建地主阶级广泛利用宗教和宗法思想,对农民阶级进行精神奴役。1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12、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

14、要求?与 2005 年 7 月试题中简答题:“4、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是什么?”答案相同。13、如何理解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再次,人民通过

15、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 ,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14、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15、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1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 参见 2006 年 1 月

16、试题的答案。17、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参见综合自测题(十)的答案。19、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20、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2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有哪些?(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22、实现政治合法性有哪几种途径?参见 2005 年 7 月的试题答案。23、善治的精神是什么?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24、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25、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26、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27、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参见 05 年 1 月试题的答案。428、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参见 06 年 1 月试题的答案。29、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参见综合自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