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件:从中英历史看文明的转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25576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课件:从中英历史看文明的转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课件:从中英历史看文明的转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课件:从中英历史看文明的转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课件:从中英历史看文明的转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课件:从中英历史看文明的转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课件:从中英历史看文明的转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课件:从中英历史看文明的转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中英历史看文明 转型 作为工业文明,它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产 生途径,由此发展道路也有很大区别。一般 认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有两种类 型,内发型和传导型。 西欧是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是由内部因素逐 渐积累自发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 ,称为内发型现代化。北美也属于这一类型 。 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是在内部条件不成熟 的情况下,受到欧美为代表的工业文明的冲 击,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改革向西方学 习,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称为传导型现代化 。中国属于这一类型 。15-19世纪的中外比较是高考命题的一个 重要内容,因为这一时期,中、西社会都处 在一个转型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并逐 渐由封

2、建社会迈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 西方则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走上资本主义 强国之路。因此从文明史的角度研究15-19 世纪的中英历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 西差距逐渐拉大的原因及从中得到启示。材料一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 的内阁制形成。雍正十年(1732)设置军机处,君权得到极大加强 ,专制主义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材料二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 贷。”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 大权,从无旁落。” (清)东华录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英 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中国:清

3、朝皇帝独断专权,建立军机处,皇权空前加 强,政治体制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 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利受到法 律制约,统而不治,形成了议会制、责任内阁制和政 党制度,与中国的发展方向完全不同。文明中国英国政治 文明君主专专制的加强君主立宪宪制精神 文明物质质 文明文明中国英国政治 文明废废丞相、设设三司、特务务机 构、康熙帝、议议政王大臣 会议议、南书书房、军军机处处克伦伦威尔、英国君主 立宪宪制的建立、权权 利法案、责责任制内 阁阁 物质质 文明精神 文明材料三 中国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新成: 在莎翁的历史剧当中,君 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丽莎白女王当然知道这一点,她并没有下令 禁止

4、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尽管在哈姆雷特这样的剧中,就有“脆 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这样的台词。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伊丽莎 白女王就坐在舞台对面的包厢里看戏。 女王的宽容,成就了莎士比 亚的艺术高度。 大国崛起请思考:材料反映了英国在当时产生了什么思想运动?有何作用?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英国。思想解放。15-16世纪: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思想 17-18世纪:启蒙运动 19世纪:工业革命后 (1)自由主义思潮 (2) 社会主义思潮此后到19世纪中期英国历史上精神文明有哪些发展? 后者对前 者有何发展?如果请你当命题者者来组织材料,你认为在1519世纪中期中 国文化领域选择哪些材料可以和英国这段材料形成对比

5、?八股取士文字狱儒家思想发展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小说成为文学主流总结性的官方编撰的图书成就突 出大型集大成的文化科技著作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传教士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如果请你当命题者来组织材料,你认为在1519世纪中期中国 文化领域选择哪些材料可以和英国这段材料形成对比?八股取士文字狱儒学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小说成为文学主流总结性的官方编撰的图书成 就突出大型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传教士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占主导地位微弱传教被雍正帝下令禁止重大的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思想解放为前 提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 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变革的启蒙思想英国的启蒙运动

6、成为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向,而明清 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留存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 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思考:世纪中西两种启蒙思想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简要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比较较英国的启蒙思想中国的民主思想封建力量思想体系社会基础础彻底批判,并且对 未来资本主义社会 规划了完整的蓝图仅限于对专制 王权的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已暴 露无遗,文艺复兴又 对统治的精神支柱天 主教会进行猛烈批判因满清贵族入关,调 整政策,出现了末世 中的盛世局面,儒家 思想的统治地位又大 大加强材料四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 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

7、部,自己的国家 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 国,也不是可持续的环顾环顾 当时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处在君主专专制 的鼎盛时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还在南征北战战,建立专专制帝国;德 国和意大利则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现;在亚亚洲 ,日本还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 才刚刚刚刚 坐了44年。 但是英国,这这个地处边缘处边缘 的小国,却在历历史性 的转变转变 中抢抢占了先机,已经经率先到达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处,即将一 步步稳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纪里,它将傲视视全球。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8、解说词 请回答:英国抢占了政治文明先机,一度傲视全球,在经济 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 岸,英国也逐渐占据了商业垄断地位。2. 通过圈地运动和拍卖王室土地等方法逐步实现了农业 的资本主义化。3. 16世纪末,英国最终打败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建立 了海上霸权。4. 18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5. 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到1840年基本完成,机器 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从而占据了世界的垄断地 位,成为“世界工厂”,进而还成为世界的商业霸主和 金融中心,占领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成为 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英帝国盛

9、极一时。康乾时期,是清朝268年历史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 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这最后的盛世已处于世界大势发 生了空前剧变的大背景下,因此,具有比以往盛世更丰 富的历史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1750年 (乾隆十 五年)1800年 (嘉庆五 年)1830年 (道光十 年)1900年 (光绪二 十六年) 整个欧洲23.2%28.1%34.262 中 国32.8%33.3%29.8%6.2%摘自郭成康著康乾盛世的成就下 (1)材料一揭示,17501830年,英国的经济发展呈 何种变化趋势?与同一时期的中国经济相比较,

10、英国 的经济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经济。 康乾时期,是清朝268年历史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 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这最后的盛世已处于世界大势发 生了空前剧变的大背景下,因此,具有比以往盛世更丰 富的历史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1750年 (乾隆十 五年)1800年 (嘉庆五 年)1830年 (道光十 年)1900年 (光绪二 十六年) 整个欧洲23.2%28.1%34.262 中 国32.8%33.3%29.8%6.2%摘自郭成康著康乾盛世的成就下 (2)材料一揭示,17501800年,与欧洲相

11、比,中国 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试结合康雍乾 时期的有关重大经济举措,简要说明上述时期中国 经济总量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2)1669年帝康熙实行“更名田”;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 固定丁数;雍正推行摊丁入亩.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新旧冲突 变动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 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 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A、出现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如机工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讨论根据材料和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明末已经

12、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而16世纪上半叶至18世纪下半叶,中西方 的生产的差距并不如后来大,国力强弱也不悬殊。为什 么正处于工业文明的发轫时期,而中国仍然在农耕文明中 徘徊?材料2 雍正帝:“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也。 摘自清世宗实录卷57材料3 (1793年)乾隆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 有无。” 摘自粤海关志卷23材料4 (1793年,英国马夏尔尼使团来华,受到乾隆 帝接见)事后,马夏尔尼感慨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 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 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摘自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比较较英国

13、的启蒙思想中国的民主思想封建力量思想体系社会基础础彻底批判,并且对 未来资本主义社会 规划了完整的蓝图仅限于对专制 王权的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已暴 露无遗,文艺复兴又 对统治的精神支柱天 主教会进行猛烈批判因满清贵族入关,调 整政策,出现了末世 中的盛世局面,儒家 思想的统治地位又大 大加强重商主义及殖民扩 张已使欧洲的资本 主义经济有了较大 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受封建 制度的严重束缚,自 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的影响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千古横被全球文明冲突如何 评价农耕文明向 工业文明的转型?如何看待两种文明的 优劣?旧制旧律旧知旧物陷入低谷错失良机文明中国英国政治文明 废废丞

14、相、设设三司、康熙帝、 南书书房、军军机处处克伦伦威尔、英国君主立 宪宪制的建立、权权利法 案、责责任制内阁阁 物质质文 明自然经济经济 占统统治地位;资资本主 义义萌芽;李自成“均田免粮” ;“海禁”、 “闭闭关锁锁国”;广 州“十三行”资资本主义义萌芽、新航路 开辟、殖民扩张扩张 、拓展 世界市场场 工业业革命 精神文明 心学、小说说;反封建的民主 思想产产生;明代传传奇;农农政 全书书、天工开物;李 时时珍、小说说;京剧剧;文字狱狱 ;传传教士促进进中西文化交流文艺艺复兴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动、经经典力学体 系建立、蒸汽机;浪漫 主义义;牛顿顿结论结论近代中国能否通过走资本主 义道路

15、的方式进入工业文明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 路来实现工业文明农耕文明阻碍了文明转型,开 启了近代学习西方发展资本 主义来进入工业文明的历程.完成了工业文明的转型, 并以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了 工业文明的成果从农业农业 文明向工业业文明转变转变 ,从产产生的途径 来看有两种类类型:内发发型和传导传导 型 从社会制度来看: 在进入20世纪以前,工业文明表现为资本主义 的一统天下。 进入20世纪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 俄国十月革命创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土耳其经过凯末尔革命和改革创立了落后民族 的现代化模式;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长期摸索失败之后,最终选 择了社会主义并取得了成功 。如何看待农耕文明

16、向工 业文明的转型?如何看待农耕文明与工 业文明的优劣?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 一段“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 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 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 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 泰认为,儒家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 人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 曙光,大致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但不久,两种进入不同的 轨道。导致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A、明清对生产关系的调整B、人口压力过大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果的更新变革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 、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