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下的自我自用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78126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权下的自我自用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神权下的自我自用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神权下的自我自用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神权下的自我自用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神权下的自我自用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权下的自我自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权下的自我自用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起源复兴成熟公元前5世纪中叶公元1417世纪公元17-18世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精神神权下的自我中世纪:又称“黑暗的世纪”大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 后,文艺复兴时 期(公元1453年)之前的时代。西欧封建神权占统治地 位,人变成了神的附属。中世纪只知道 一种意识形态 ,即宗教和神 学。 恩格斯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人是神的附属中世纪神学观念: 原罪说:亚当、夏娃偷吃禁果 ,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 帝将其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 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 苦。 赎罪说:人间不是幸福,人只 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 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 ,才能接

2、近上帝,获得永恒的 幸福。 来世说:人本身是鄙贱的,应 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 世。雕塑:安东尼奥索中世纪 禁欲苦行 压抑人性 麻木顺从 愚昧迷信 神权至上中世纪时期的圣母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突出了人性冷漠,缺少人情冷漠,缺少人情*本课结构本课结构 : (一)古典文化的(一)古典文化的“ “再生再生” ”;(二)人性的启蒙;(二)人性的启蒙;(三)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与上帝的直接对话;文文 艺艺 复复 兴兴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 )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人” 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

3、件?“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 路的开辟;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 复兴运动;一、文艺复兴(Renaissance )1、背景:1)政治上:2)经济上:3)价值观念变化: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学统治; 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兴 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意大利一些城市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要求建立自己 的文化。时间1417世纪发源地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表达形式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旗帜人文主义矛头基督教神学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

4、放出来。文艺复兴 的实质思考:文艺复兴为什么 最早在意大利兴起?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发生在意大利 。 意大利优良的人才结构。更多保留了希腊罗马文化。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 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思考:“文艺复兴” 是 一场复古运动吗? 从表面的含义来看,它是一种复古运动但从深层含义看,它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而弘扬资产 阶级文化思想的文化运动。中世纪神学 VS 人文主义 神性 VS 人性 神权束缚 VS 人权自由 来世/禁欲 VS 现世/幸福 蒙昧/神秘 VS 理性/科学人文主义主要内容: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 想自由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提倡人

5、性,反对神性, 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 的实质*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米开朗琪罗自画像拉斐尔自画像达芬奇自画像美术三杰中世纪圣母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绿野圣母纱罩圣母她的表情和含义, 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 移。你悲哀吗?这微笑 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 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 ?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 ,笑容在扩大,她面前 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 光明同样快乐。傅雷世界美术名 作二十讲但丁 薄伽丘 彼特拉克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初期三杰但丁,意大利诗人。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神曲分为分为地狱地狱 、炼狱炼狱、天堂天堂三部分。揭露了教会的三部分。揭露了教会的 贪污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贪污腐化和封建统

6、治的黑暗残暴。但丁与但丁与神曲神曲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 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 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 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但丁把贪婪的教皇、主教、教士置但丁把贪婪的教皇、主教、教士置 于地狱第于地狱第4 4层接受惩罚,并把当时还层接受惩罚,并把当时还 在世的镇压佛罗伦萨共和政权,在意在世的镇压佛罗伦萨共和政权,在意 大利制造动乱和分裂,企图篡夺世俗大利制造动乱和分裂,企图篡夺世俗 权力的教皇朋尼法斯八世预告打入地权力的教皇朋尼法斯八世预告打入地 狱第狱第8 8层,头脚倒栽在深穴里,接受层,头脚倒栽在

7、深穴里,接受 火刑。火刑。 但丁称颂人的才能和智慧,对于教 会排斥和否定的古典文化,他更是推 崇备至。他在诗中奉荷马为“诗人之 王”,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的大师” ,称维吉尔是“智慧的海洋”。但丁与但丁与神曲神曲“ “人文主义之父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彼特拉克“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 之中,或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 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 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彼特拉克最先提出最先提出提出以提出以“ “人的学问人的学问” ”代替代替“ “神神 的学问的学问” ”。用人的眼光、世俗的眼光 去看待当时的社会。彼特拉克彼特拉克薄伽丘和十日谈13481348年,鼠疫(人

8、称年,鼠疫(人称“黑黑 死病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肆虐欧洲,意大利、 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 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 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 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 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 。此时,。此时,薄伽丘的薄伽丘的十日谈十日谈 问世,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问世,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 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 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 迎。迎。时代的鼓手薄伽丘(13131375)十

9、日谈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 在佛罗伦萨乡间一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 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 会的黑暗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赏手工 业者、商人的 智慧和才干,歌 颂真挚的爱情和 高尚的情操,表 现了资产阶级对 人生的追求。薄伽丘十日谈之“绿鹅”的故事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 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 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 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 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 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 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郡主(绮

10、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 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 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 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 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 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 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 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之绮思梦达的故事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莎士比亚,英国大文豪 。他当过剧院演员,后来写 剧本。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 (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 和传奇剧)、15多首十四行 诗。他的戏剧赞美友谊和爱情 ,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封建 束缚和神权桎梏,塑造了许 多富有个

11、性的人物形象,深 刻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 思想。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 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但反映了英国社 会的政治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 反映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 定有哪些不同?薄伽丘集中于人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 注重人的精神世界、尊崇理性文艺复兴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如何看待文艺复兴运动?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 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 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材料二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

12、近代科学的兴起 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 体等。材料三 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 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 流行。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进步: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 次思想解放运动。 推动了当时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不足: 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 会混乱。局限于上层知识界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评价:(2)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三、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16世纪)1、背景:(3)

13、德国A、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状态B、罗马天主教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剥削压迫最多C、1517年,教皇在德出售“赎罪券”袖珍国家梵蒂冈, 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 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图为圣彼得大教堂。出售赎罪券-德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线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 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 “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 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15131521), 生活豪侈淫佚,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 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

14、当你购买赎 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 中出来了。”有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 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 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教皇派红衣主教台彻尔来到德国售卖赎罪券教皇派红衣主教台彻尔来到德国售卖赎罪券马丁路德(14831546) 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德国宗 教改革的推动者。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 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 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 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印刷 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 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将圣 经平民化和普及化。马丁路德1517年马丁路德针锋

15、相对,在教堂门口站出九十 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 ”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 即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 则。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 2、宗教改革的发端1519年6月,教皇的特使同路德在 莱比锡举行了辩论会。特使回去报告教皇说“十分之九的 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 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 该死! ”3、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A.信仰耶稣就可得救(“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B.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 上帝沟通对话 。 C .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批判、否定了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马丁路德的这些观点对普通基督徒 来说主要意味着什么?(1 1)教皇或教会不再是精神权威;)教皇或教会不再是精神权威;(2 2)人们获得独立思考的自由。)人们获得独立思考的自由。4、性质:在宗教外衣下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在宗教外衣下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和和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教会内部的发展。5、对宗教改革的评价(1 1)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2 2)将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将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3 3)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东正教(东派)天主教(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