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杜欢永2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48371904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杜欢永2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金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杜欢永2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金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杜欢永2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金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杜欢永2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金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杜欢永2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杜欢永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杜欢永2(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讲师:杜欢永12012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讲义提纲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1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案例分析34考试大纲2(一)空气样品的采集规范(二)不同容许浓度的检测(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四)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简介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一). 空气样品的采集规范(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按照检测目的,可分 为评价检测、日常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检测 。4(2)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采样:按照采样方式可 分为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按照采样时间可分 为

2、长时间采样和短时间采样。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 采集空气样品的基本要求51. 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 。 2. 应满足职业卫生评价对采样的要求。 3. 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 4. 在采样的同时应做样品空白,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 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 作同样品。 5. 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空 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避免被衣物等阻隔。用无泵型采 样器采样时应避免风扇等直吹。 6. 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 样器。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7. 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长时间采

3、样时应记录 采样前后的流量,计算时用流量均值。 8.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5 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时,应 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9. 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 污染。 10. 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11. 采样时,应在专用的采样记录表上,边采样边记录; 采样记录表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检测单位名称、采样仪 器名称、检测项目、样品唯一标识、采样地点和日期、环 境参数、采样流量和时间、两名采样者签字、被检单位签 字等。特别要详细记录采样时采样点空气中待测物浓度的 状况和劳动者接触状况。6一 、

4、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4)标准采样体积 指换算为气温20,大气压为101.3Kpa (760mmHg)之下 的标准采样体积V0 标准采样体积 Vt 在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 t 采样点的气温C P 采样点的大气压,KPa7在气温低于在气温低于5 & 5 & 高于高于35,35,大气压低于大气压低于98.8KPa & 98.8KPa & 高于高于103.4KPa103.4KPa时时, ,依上述公式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依上述公式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VV0 0= V = Vt t293293 273 + t273 + tP P101.3101.3x x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5) 采样点

5、的选择原则1.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 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 地点。2. 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 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 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3.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 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 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4. 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 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8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6 )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原则1、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 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 2、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

6、备时, 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 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3、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 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 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 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 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2)确定。 4、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 个采样点。 5、劳动者是流动工作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 设置1个采样点。 6、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9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7) 采样时段的选择原则1、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

7、环境下进行,避免人 为因素的影响。2、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 样季节。3、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 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4、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 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10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8) 采样对象的选择原则1.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选择采样对象。2.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 动者都应列为采样对象选择范围。3.选择的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 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 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11一、

8、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9) 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有一定 的样品数量。在采样对象范围内,根据能否确定接触有害物质 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按GBZ159的规定,确定 所需采样对象的数目。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 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 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 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 对象采样对象数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 3526103 104 12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 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

9、按下 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 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65796111471526827509501113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二)不同容许浓度的检测1.最高容许浓度的检测用定点的、短时间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选定有代表性的、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检测点;将 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在空 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 15min;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按下式计算:式中:CMC-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mg/m3;c测得 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g

10、/mL;v样品溶液的总体 积,ml;F采样流量,L/min;t采样时间,min。14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检测与最高容许浓度的检测相同,采样时间一般为 15min;空气中有害物质15min短时间接触浓度 CSTEL的计算同上式计算,t=15 min。一次采样时间 不足15min,可进行1次以上采样,CSTEL为各次检测 的平均值。C1T1C2T2CnTn CSTEL 1515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检测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 可选择个体采样、定点采样、短时间采样或长时间采样方法。 采用个体采样方法的

11、采样 一般采用长时间采样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 高的劳动者作为重点采样对象;确定采样对象的数目;将个体采样仪器的 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采样仪 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 平均浓度按下式计算:式中:C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c测得的 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g/mL;v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F采样 流量,mL/min;480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以8h计,min16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可根据采 样仪器的操作时

12、间,在工作日内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 。空气中CTWA按下式计算:式中:C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C1、C2、C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n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 间,h;8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17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采用定点检测方法的检测 (a)劳动者在一个工作地点工作时检测,可采用长时间检测 方法或短时间检测方法。 长时间检测方法: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 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检测或进行2 次或2次以

13、上的检测,空气中有害物质的CTWA按上两式分别计 算。 短时间检测方法:在空气中有害物质不同浓度的时段分别进行 检测,并记录每个时段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每次采样检测时间 一般为15min。 (b)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时检测,在 劳动者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采样检测点,分别进 行检测;并记录每个采样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在每个采样检 测点,应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检测,每次采 样检测时间一般为15min。1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要遵循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2-2007)。 (1)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滤膜称量法(GBZ/T 192.1-2007)

14、 (2)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预分离滤膜称量法(GBZ/T 192.2- 2007) (3)粉尘分散度的测定(GBZ/T 192.3-2007) 粉尘分散度测定可采用滤膜溶解涂片法和自然沉降法。 (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GBZ/T 192.4-2007)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可选择使用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 或X线衍射法。 (5)石棉纤维粉尘计数浓度的测定滤膜/相差显微镜法(GBZ/T 192.5- 2007) 石棉纤维粉尘计数浓度指1立方厘米空气中石棉纤维的根数,单位为f/cm3 。 原理:用滤膜采集空气中的石棉纤维粉尘,滤膜经透明固定后,在相差 显微镜下计数石棉纤维数,

15、计算单位体积空气中石棉纤维根数。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191. 检测依据及适用范围被检对象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检测依据GBZ/T192.1GBZ/T192.2适用粉尘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 15m可吸入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100min。 * 采气流量(带滤膜)大于15L/min,负压应大于1500Pa。 * 危险爆炸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采样夹+采样泵预分离器+采样夹+采样泵构成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3呼吸性粉尘预分离器要求预分离器采集的粉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应在 7.07m以下,且直径为5m的粉尘粒子的采集率 应为50% 。总粉尘采样夹

16、要求 * 定点采样:可安装直径40mm和75mm滤膜的粉尘采样夹* 个体采样:可安装直径37mm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4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采样均需使用的其它仪器:* 流量校准器:精度为2.5%* 秒表或其他计时器*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镊子* 除静电器* 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54.分析设备-分析天平天平感量 粉尘类别 滤膜直径m限制 0.1mg总尘总尘37mm1mgm5mg 40mm1mgm10mg 75mmm1mg,最大不限 0.01mg总尘总尘37mm0.1mgm5mg 40mm0.1mgm10mg 75mmm1mg,最大不限 呼尘尘0.1mgm5mg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265.采样参数总总粉尘尘呼吸性粉尘尘 定 点 采 样样采样样位置采样样点,呼吸带带高度 短时时 间间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