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学习论(综合修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70479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孟学习论(综合修正)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孔孟学习论(综合修正)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孔孟学习论(综合修正)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孔孟学习论(综合修正)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孔孟学习论(综合修正)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孟学习论(综合修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孟学习论(综合修正)(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孟学习论孔子(前51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 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 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它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宋朝开国宰相赵 普,人言所读仅只 论语而已。太宗赵 光义因此问他。他说 :“臣平生所知,诚 不出此,昔以其半辅 太祖(赵匡胤)定天 下,今欲以其半辅陛 下致太平。”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 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 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学而时:按时在一定的时

2、候。 习:既指温习,也指实习。 说:通“悦”,高兴愉快而:表示顺接关系的连词之:助词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 习它,不也高兴吗?学习方法为:动词 担任充当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为政故:旧的。这里指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方法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 新的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而: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可以古:可以把今:表示许可 可能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疑惑而:表示转折关系 学习方法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里糊涂无所得 ;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论语为政为:动词 是知:通“智”聪明知道就是知道,

3、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聪明智慧。学习态度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 长而: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词类活用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聪明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低 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学习态度6、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论语雍也懂得学问的人赶不上爱好学问的 人,爱好学问的人赶不上以学问 为乐的人。学习态度之:助词第二课时注意的生字词 论语( ) 不亦说乎(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不悱不发( ) 举一隅( ) 一日暴之( ) 使奕秋诲二人奕( )( )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 辟若掘井( ) 掘井九轫( ) 流杵也( )援弓lnyu wngdi fiy p

4、yhuhp rnch1、学了知识,按时去温习,不也很高兴吗? 2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能够有新的体会、新的 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3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 而不学习就回疑惑而无所得。 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 聪明智慧。根据翻译还原课文 聪敏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低于自 己的人请教为耻。 懂得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学问的人,爱好学 问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 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 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在教他。根据翻译还原课文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

5、人。被后世人尊称“亚圣”他 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 (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 人所著散文集,其间杂有 弟子的话语。孟子现 存“内书”七篇。论语与孟 子在作者和内 容上有什么区别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愤古:苦思 苦想仍然不能领会的样子今:生气 发怒启:开导悱: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隅:角落教学方法8、受学重问,熟不顺成?说苑建本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能不顺利成功 呢?教学方法孟子说:“大王(这里是指齐王)不聪明不值得奇 怪。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 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能见大王的次

6、数太 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身 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下围棋作为一 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学 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 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 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 ,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 一定比不上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 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 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必须持之以恒, 才能有所收获。又以“学弈”为喻 ,通过两人学 习态 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位 老师

7、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习态 度 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学习必须专 心 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 因素,而是由学习态 度决定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 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 信它的两三页罢 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 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 流飘杵呢。” 尚书中有武王伐纣“流血飘杵,赤地千里” 的记载,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仁人无敌天下 ,武王是至仁之人,而纣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 仁伐至不仁,不可能出现杀戮无数的血腥场面。 虽然这个推断未必符合史实,但孟子的这种质疑 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 迷信书本,

8、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探究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 温习的重要(1、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3) 虚心好学(4、5、8) 情感、态度对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6)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 (7)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9)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 、主动获得(10)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11) 做学问要有成就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 底,不能半途而废(12)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13)故事链接 “子路见孔子子路曰:学岂有益哉? 南山有竹,不輮ru自直,斩而用之, 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孔子曰:括而羽之 ,镞z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 :敬

9、受命。”(孔子家语)译文 子路疑惑,问道:学习有什么好处呢? 子路仍不能体会,又问说:在南山有一种竹子 ,不必揉制加工便是直的,砍了拿来使用,锋利 得可以贯通犀牛的皮革。以这样的情形来看,天 生就有才能的人,还需要什么学习呢?孔子说 :假如拿这箭在箭末发弦的地方装上箭翎,箭 头磨得更加锋利,不就可以射得更深了吗?子 路听后,心服口服,不由得敬佩夫子的见识,于 是恭恭敬敬地向夫子拜了又拜,说道:弟子恭 敬地领受您的教诲。 思 考 论语和孟子的论证方式有什么 不同? 孔子的语录: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 文字简洁,有格言色彩;语录虽是片段的 ,但互相间有深刻联系,是一篇逻辑完整 的文章。有事理论证

10、和直接提出观点两种 议论方式。 孟子:事实论证,又善于作形象的类比, 如“一暴十寒”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 比一比u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几则快速背过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好又多。 4. 从论语孟子中衍变过来的 成语你知道的有哪些?你能熟练的解 释它们的意思吗?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举一反三: 左右逢源: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举出一个.能说出其他三个。 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比喻做事情、写文章等得心应手。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学习、做事没有恒心。 于丹论语心得“真正的圣贤不会端起架 子,板着面孔

11、说话。他 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 ,穿越沧桑,传递到今 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 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 ,缄默地微笑着、注视 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 的言论中受益而已。” 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能不顺利成功? 朗诵诗经,读尚书,如同和古人生活在一起;读 尚书,朗诵诗经,如同和古人交谈。 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深造学问,就是要求他自觉 地有所得。自觉地有所得,那么掌握所学到的东 西就能牢固;掌握所学到的东西能够牢固,那么 就能积累得深;学问积累得深,则用之不尽,取 之不竭,所以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 即使天下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 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如今下围棋作为技艺 ,只是小技艺;但不专心

12、尽力,就学不会。名叫秋 的围棋手,是全国下围棋的高手。让围棋手秋教导 两个人下围棋 ,其中一个人专心尽力,只听围棋手 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却一心以为有只天 鹅就要飞到,想拿过弓箭去射它 ,他虽然和那个人 一起学习,成绩一定不如人家。是因为他的聪明不 如人家吗?答案是:不是这样。 有所作为的人譬如去挖井,即使挖掘了六 、七丈深,只要还没挖到泉水,仍然认为 只是口废井。 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 于武成一篇,所取的只是两三根竹简而已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 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 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 起来了呢? 温习的重要(1、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3) 虚心好学(4、5、8) 情感、态度对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6)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 (7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9)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 、主动获得(10)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11) 做学问要有成就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 底,不能半途而废(12)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