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365503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9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9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9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9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 2009 年初中生毕业学业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其中书写分 3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 在答 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 再 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 o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 律无效。 一 (25 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 分)(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2) ,江人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3)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2、歌)(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6)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7)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9)岳阳楼记中的“ ; ”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 国 忧民的思想境界。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点缀() 鲜为人知() 宽 sh () qi()而不舍 3下列对名著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A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B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

3、明的民 间故事。C祥子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虎妞 办丧 事卖掉了。D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犹如一座大山,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搬移小人国的人和物, 像是摆弄玩具。 班级开展班级开展“共建绿色家园共建绿色家园”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绿色倡议】4下面是班级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找出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处。()(2 分)(A)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深刻认识到,(B)环境治理一 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一治理一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从源头治理南京 的山水。为了保护南京的“绿肺”,(C)中山陵园管理局已于去年底提交了申报 “世界自然与

4、文化遗产”的方案。作 为中学生,(D)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 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绿色行动】5下面是赵建同学有感于这次活动写的一篇随笔,请你根据语境为文中空缺 处填写恰当的词。 (2 分)在共建绿色家园的历程中,我们有大多的感动。责任,感动着我们。改善城市形象,让环境更美好,让生活更舒心,这份 责任激励大家迎难而上,负重拼搏。(1) 。感动着我们。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全市 上下团结一心,共 同诠释“绿色南京”的内涵。(2) ,感动着我们。树上的小鸟多了,水里的游鱼多了;大街小巷 整洁多了,邻里相处和睦多了。如果留心,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绿色展望】6李响同学搜集

5、到下面一组图,请你解说。(4 分)(1)根据组图,简要说明国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的变化。(2 分) (2)1979 年一 2009 年的变化体现了 ,对 2019 年的预测 表明 。(2 分)二 (42 分)(一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711 题。题。(13 分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观第五泄记(节选)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 趋,度石罅,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 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 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注第五泄:第五级瀑布。罅(xi):裂缝。掉:摇动。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 分)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无从致书以观 B或

7、以钱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 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翻译: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 空格中。(3 分)(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 分)诗 文语 句表达的感情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1) 小石潭记心乐之心情快乐观第五泄记(2) 依依不舍(二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 一一 16 题。题。(16 分分)蔷薇几度花丁立梅喜欢那丛蔷薇。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

8、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 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 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 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 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 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 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 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 当当,当当

9、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 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 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 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 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 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 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 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 人围过去买,男的 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 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便养成了习惯,

10、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 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 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 吃。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 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 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 年。天生的残 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 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 女儿做裁缝

11、,女儿出嫁了。“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以前我在别处卖的。”“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 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 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 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 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 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

12、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 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 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 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12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 分) 13第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 分)记忆: 稀奇: 1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 分)(1)赏析句子。(3 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 (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 分)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15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13、第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 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B第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 糖时间之久,也唤起了“我”对逝去生活的回忆。C第段中的插叙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 糖的技艺将后继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D文中多处通过老人的“笑”来表现老人的心情,比如第段中“老人 呵呵笑起来”,第段中“他看眼,笑”都写出了老人的开心。(三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1 题。题。(13 分分)论友谊西塞罗公民们: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

14、与你建立友 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 求你做不道德的 事,你也不要做。所以,你请朋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A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 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B不容辩解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我们愉 快,不是由于从 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 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谁 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只 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 猜疑、犹豫、憎十艮,这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哲人恩尼乌斯说:“在身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