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365330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9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9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9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9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09 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字注音或给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 zhu 然一亮,出现一泓( )水潭。它叫姊妹潭,传说曾有两姊妹一起在此投潭殉( )情而亡。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潭水镶 qin( )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2.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或作家作品。 (12 分)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海内存知己, 。 (王勃 ) ,潭影空人心。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自

2、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 )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洞庭湖壮阔之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 , ” ,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8)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初一(2)班同学在我校第三届春季运动会上团结拼搏,勇夺年级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同学们获悉后,个个喜形于色。B.黄山的青松怪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C.学校的教学楼出于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师之手,真是漂亮极了。D.我校刚创办四年时间,就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办学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4.下面一段文字在表达上存在一些毛病,请找出文中的

3、4 处毛病并改正。(4 分)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奈特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 5 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 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中国水利部部长钱茂生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 30 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 12 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第 句,改法 第 句,改法 第 句,改法 5.名著阅读。请任选一题作答。(5 分)(1)西游记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4、你能说说唐僧师徒四人在万寿山五庄观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如何解决的?(要求:列出主要人物;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不少于 60 字)(2)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有一个人物“小茨冈” 。他在外祖父家有怎样的特殊地位?他的最后结局是什么?请你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结局?6.阅读下列材料,作一些思考。(6 分)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

5、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l)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2 分)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2 分)3)如果就这一问题进行一次采访,请以语文老师为采访对象设计一问题。(2 分)二、阅读、感悟(一)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 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

6、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 分)(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10 分)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

7、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注】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不敢东乡:乡,同“向” 。不敢向东侵犯。宾从:服从、归顺。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属:同“嘱” ,委托、托付。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尝学于曾子【 】 相田文【 】 方是之时【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2 分)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10.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

8、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 (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4 分)(三)(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1111414 题(题(9 9 分)分)门的悬念门的悬念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 ”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新门似乎挺带“人缘” ,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

9、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1.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 ,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2 分)12.“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 ”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2 分)13、 “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 ”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 分) 14、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

10、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回答。 (3 分)(四)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518 题(13 分)精神拾荒三步曲精神拾荒三步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 “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

11、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

12、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所以,不但 A 是互相助兴的,B 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15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4 分)16第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4 分)17根据上文的论述,请

13、在空格 A 和 B 处分别填上合适的词。 (2 分)A、 B、 18联系你的学习或者读书体验,说说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3 分)(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924 题(18 分)心灯如月心灯如月 晚饭后散步回来,我、儿子和妻一如既往地达成默契: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去。电就是在这时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戛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嚓”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 蜡烛燃烧得静极,火苗儿纹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地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黑影。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

14、搁下笔,借此点了支烟,静坐桌前,目光落在了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弥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 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化成了一盏油灯,蓦地点燃凝固于我心头已有十数个年头的思绪。油灯对于我来说记忆尤为深刻。A 抑或,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要升初中,我们晚上开始上自习课。那时,故乡偏僻尚未通电,30 多位同学端着油灯汇集到教室里来,一俟点燃亮光如柱,立即四壁生辉。第一次处在几十盏灯同时点燃的辉泽里,我们原本就十分活泼的童心越发地激动不安,素来宁静的教室搬桌挪椅,呼应嬉笑,难得安宁。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扑地也将对方的灯吹灭 这个晚上正值隆冬,有米粒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