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65187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9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类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类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类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类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类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类题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题型1 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类型解读表达作用 直接 抒情直抒 胸臆直接对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爱憎态态度 的抒情方式。淋漓酣畅畅,一吐为为快,使 感情表达得朴实实真切,震 动动人心。 间间接 抒情借景 抒情借景抒情指的是作者对对某种景物有所 感触时时,把自身所要抒发发的感情,寄寓 在景物中,通过过描写景物予以抒怀怀。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意 蕴蕴悠远远,深切动动人。寓情 于景“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带着由自己的 遭遇或处处境而产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欢 乐乐、悲哀、苦闷闷、彷徨等),去观观察和 描写客观观的自然景

2、物,并自觉觉或不自觉觉 地把这这种主观观感情融入客观观景物的描 写之中,以客观观之景来寄托感情。见见“景”不见见“情”,但 是仔细细分析后却发现发现 作 者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 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 语语皆情语语。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触景 生情触景生情是指作者见见到某一景物或 景象后,受到眼前景物或景象的触 动动,引发联发联 想,从而产产生某种感情 的抒情方式。“触景生情”是先见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变化触 发发了作者的联联想,引起和触动动了作者内在的 思 想感情。 情景 交融这这种抒情方式是作者将感情融会在 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场景中,借 对这对这 些自然景物或场场景的描摹刻画

3、 来抒发发感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观感情,使诗诗歌 达到“物我合一”的程度,分不清哪是“景” 哪是“情”。一般情况下,“情乐则乐则 景乐乐,情 哀则则景哀”,但也有以乐乐景衬衬哀情或以哀景 写乐乐情的写法。作者的高妙之处处在于把情融 入景中,通过过景传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乐。 因事 抒情也叫借事抒情,作者借助于事件即 人们们的行为举为举 止来抒发发感情。情感寓于叙事之中,表意委婉,抒情含蓄,余味 无穷穷,耐人寻寻味。 托物 言志也叫借物抒情,就是作者借助具体 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情感。诗诗歌中的物具有人格化色彩,表情达意委婉 含蓄。 用典 抒情作者借用典故来抒发发自己的感情, 讽讽刺

4、时时事。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己,借古讽讽今,怀怀古伤伤 今,表情达意委婉含蓄;引用诗诗文名句,佐证证 文意,说说服力增强。 咏史 抒怀怀也叫借古讽讽今、借古喻喻今。借历历史 上的事件来讽喻讽喻 当朝。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己,借古讽讽今,怀怀古伤伤今, 表情达意委婉含蓄。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描写手法类型解读表达作用 虚实实 结结合“虚”,指看不见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 行间间体味出的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实 ”指客观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实象、实实事、实实 境。虚实结实结 合是指现实现实 的景、事与想象 的景、事互相映衬衬、交织织起来表达一样样 的情感。留下“空白”,让读让读 者从虚中想象

5、 实实,从实实中体会虚,激发发想象,增强 吸引力;有虚有实实,虚实结实结 合,丰富 内容,充满满想象,增强表现现力。动动静 结结合对对事物、景物进进行动态动态 、静态态的描写, 使两者相互映衬衬,构成一种情趣。静中有动动,动动中有静,甚至静景动动写 ,动态动态 静描,能突出事物特征,将对对 象表现现得活泼泼有致,使诗诗歌跌宕起 伏,灵活多变变,富于诗诗意,充满满美感 。 正侧侧 结结合对对描写对对象进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 面描写;描写对对象为为周围围的人物或事物, 使对对象更鲜鲜明、突出的是侧侧面描写。使被描写的对对象的特点更加鲜鲜明、 突出。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点面 结结

6、合所谓谓“点”,指的是最能显显示人、 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态特征等的详详 细细描写;所谓谓“面”,指的是对对人 、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结合就是“点”的详细详细 描写 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 机结结合。有点有面,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事物, 突出特征,具有感染力;材料多样样,富 于变变化,增强可读读性;便于读读者形成 全面完整印象,增强说说服力。白描以勾勒特点、不设喻设喻 、少修饰为饰为 特征的描写方法。鲜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语语言简洁简洁 洗练练,真切自然,毫无做作之嫌。 细节细节 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 情节节,加以生动细动细 致的描写。恰到好处处地运用细节细节

7、 描写,能起到烘 托环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 揭示主题题思想等作用。 从不同视视 角描写作者常常通过变过变 化观观察角度来描 摹事物,如,由远远到近(远远眺、近看 ),由高到低(仰视视、俯视视)。使视觉视觉 形象千姿百态态,变变化万千,生 动动活泼泼;使读读者对视觉对视觉 形象产产生更 加全面的认识认识 ,获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结结合多种 感觉觉描写调动调动 人的视视、听、嗅、味、触等 各种感觉觉器官来描写景物。描写丰富,感觉细腻觉细腻 ,使读读者感受丰富 而真切。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易混辨析1.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典例】 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

8、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答案: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点拨】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

9、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2.借古讽今(喻今)与用典抒情 【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 登多景楼 陈 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 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 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注】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隆兴和议后,南宋统 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苟安江左。

10、陈亮坚决反 对。中流誓:这里引用的是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小儿破 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 , 看书毕,默然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的。(2)词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答案:(1)词的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来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 原,同时又借六朝往事委婉批判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完全是只求苟安的“ 门户私计”,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骗性。 (2)两个典故:祖逖中流击楫、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的

11、故事。 作用: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 尽收故土,表达了作者必胜的乐观信念。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点拨】 借古讽今(喻今)主要指作者借助历史人物或事物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主要指作者在诗(词)句中引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来抒情。前者主要是指咏史诗的整体表现手法;后者主要是指具体诗句的表现手法,多是局部文字的,不一定是咏史诗才有的。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整体建模设问方式这这首诗诗的句(联联)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这这首诗诗的句(联联)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请加以赏赏析。 试试从景与情

12、的角度来赏赏析本诗诗(词词)。 这这首诗诗(词词)中的感情是怎样样表达出来的?请简请简 析。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具体的抒情、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结合诗诗句阐释这阐释这 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简简析这这种手法对对描写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答题模板 这这首诗诗采用了表达方式,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现 了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的作用。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典题 示例(2015安徽卷) 月 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 这这首诗诗是唐代宗大历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时所 作。绮绮逾

13、依:这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圆。 列宿:众星。 本诗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挚,请请从虚实结实结 合的角度作简简要赏赏析。 答案:步骤一:明手法题干中已说明,此题省略。 步骤二:释手法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步骤三:谈作用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 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跟踪训练1.(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

14、)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 里兮伤春心”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等都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的经历,场景具体,景中含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而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借议论来抒情,说明愁苦只在人心,无关乎猿啼。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

15、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2.(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 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5分)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解析:两首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明显的不同在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写的就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虚写,写的是诗人出发之前想象之景。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高中总复习高中总复习二轮二轮语文语文3.(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阮郎归 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