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48064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UIST校徽校风校训 校训:明德格物 立己达 人 校风:艰苦朴素、勤奋好 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始建于1960年,原名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 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 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江苏省 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具有 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 动站。学校致力于建成世界著名的气象最高学府,江苏省主管 ,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江苏省 “十一五”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学校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

2、蟠的六朝古都南京,始建 于1960年,前身是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气象学院, 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 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是 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 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000余人,专任教师 10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达70%以上,占地2189亩,校 舍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43万册,中外文电 子图书和电子期刊140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期刊1800种。拥有国 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

3、室、中国气象 局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网络监控工程中 心、中国科协科技人力资源研究基地、中国制造业研究院、国际金融 研究院等50余个科研机构,拥有国家级气象台、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等42个专业实验室,省级产学研基地及校内 外教学实践基地100多个。学校是国家2011计划“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 新中心的牵头学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历得到美、英、加等国家的广泛认可。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等21个学院 (部)以及1个国际教育培训中心。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

4、、国 家级特色专业以及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48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管、文、经、 法、农、艺八大学科门类,硕博点涵盖所有本科专业。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传感 网与现代气象装备等学科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获省高校优势学科3 亿元经费支持。气象学科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近年来,学校形 成以大气科学为核心,以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 科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1400人,70%为高级职称或拥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到 61%,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同时,还聘请15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的名誉教 授、客座教授和

5、兼职教授,聘请兼职院士23名(含双聘院士),近年来学校先后5次面向 全球高薪招聘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在全国范围内都属罕见,引起 巨大反响。通过引进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著名院校近50位的高端人才, 使得学校的高端师资力量和团队创新力量大幅度增强,仅2011年就新增国家教育部科技创 新团队1个、国家“”2人、省创新团队1个,省“双创人才”2人、省特聘教授3 人;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成果斐然,2011年我校学子在全国大 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唯一的特等奖,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二等奖,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本科

6、生高质量就业率继续稳定在全省先进 行列。2012年,我校学子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特等奖。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 的校训,坚持“精英、国际、技能”的人才培养导向。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5万多人。众多 校友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学者和高级管理者,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 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美国气象学会会士、中央部委领导以及世界气象组织高 级官员等。学校学历得到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的广泛认可。全国气象领域70%的技术骨 干来自该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贯重

7、视科技创新,长期参与国家气象领域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是我国气象科技 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学校科技实力增长迅速,连续四年实现科研经费翻番式增长。仅2011年学 校新增“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转化中心),4个校企联盟研究机构,创办多家学科型公司,共建 “民用航空气象研究中心”、“中小企业气象传感器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国气象局气象探 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毫米波气象雷达系统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江苏人才强省建设研究基地”获 批省级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公益性行业专 项3项,科技经费达3.18亿元;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 “十一五

8、重大科技成果奖励 成绩显著高校”称号;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 科技奖项,另获得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 Gerbier-Mumm奖、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等国际性大 奖多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先后与美 国的 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乔治梅森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 学、戴尔豪斯大学,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韩国的朝鲜大学、日本新潟大学等三十多所国外著名高 校、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联合招收本科生 及研究生。学校

9、拥有“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学 校已为近百个国家培养高级管理及业务骨干600多名,高质量地承办了世界气象组织第十届气象教育 与培训大会、“人类活动对亚洲季风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一批重要会议。学校同时在耶鲁大 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设立博士基金,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机构,在 雷丁大学等设立教师国外培训基地。学校历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名是南京气象学院,当时在建院的 时候得到了中国首任气象局长的大力关怀,并且在那个 时代很多清华北大的老师和毕业生云集南气院,中央气 象局的好多留洋专家也来到了南气院,那时的南气院虽 然招生少,老

10、师少,但实力在南京的老牌重点高校里是 不容小视的,现在很多著名的高校当时还不存在,或者 只是职业技术学校,当时在南京的排名确切地不打折扣 地说应该是第六名,这是有资料可查的。 南京大学的地学类专业,当时最强的应该是气象学,1960年的南气的学生是和南大的学生一起上课,之后就 分了出来,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就选择了江北的龙王山下 独立建校。而南京大学在气象学在分出后受到重创,但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实力已经不是52年前能比 的了。南气院的历史说起来并不比南京其他老牌的重点高校少多少。例如现在的东南大学、南京 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等,很多高校都进行了百年校庆,但真正了解南京高校变迁的 人都明白

11、,比如东南大学和建国前的国立东南大学不同,他们只是拥有南京大学的一个学 院或者一个系而已,现在学校的大部分都是独立后的成果,却将南京大学的历史算进自己 学校的历史,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是原来的南气院,如果同理而推,学校的历史不再 是52年,因为南京大学,也就是建国前的国立中央大学拥有气象专业是1930年的事了,在 这之前是否有类似的专业出现现在已经鲜为人知了。 南气的历史就是中国气象的历史,在由于国家对气象的重视和需求气象学院成立了,并且 在78年成为当时我国为数不多的重点高校,但在之后气象学被冷落,气象在社会的地位一 落千丈,所以有一段时间好多南气院的学生都转行了,直到现在气象被受关注再度

12、升温, 并且在十一五计划中国家也加大了对气象领域的投资,气象事业目前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段 ,这也是南京气象学院为什么能顶住南京大学的合并压力,并且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 原因之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没有可以向外人炫耀的历史名人,因为这不是它的实力的原因,而是它 建院的历史决定的,它错过了建国前风起云涌的时代,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必将有它光彩 的一笔。目前中国从中央到省到市的气象局长和首席预报员都是南气院毕业的。谭震林的 儿子、登上美国财富杂志封面、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儿子朱云来、神六的副总指挥、中 国银行的副行长、主持风云卫星发射的许建民院士、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 大学的教授、曾力挽狂

13、澜舌战最终影响加拿大政府签署京都议定书的首席科学家等等都毕 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国外NIM的名气不是国内的人所能感受到的,在国外受到大家 尊重的大学不仅有综合大学,更有那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学院,这就是南京气象学院以及南 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国内外知名度不同的原因了。师资力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年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 科研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快速和稳定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 量。经过不懈努力,现已建成一支政治素质高、结构趋于合理、整体 水平较高和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千余人,其中近70%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教 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国家和

14、省部级有突出贡献 中青年专家7人,入选“”1人,入选“双创计划”2人,省 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4人,省“六大 人才高峰”高层次项目资助6人,省“333工程”培养人选32人,省普 通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0人、“青蓝工程”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4人,科技创新团队1个。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力争使专任教师数到达1500名,依据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需要,培育高层 次创新团队;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和中青年教师培养“111”工程,全 面提升全校师资队伍素质,为把学校建成一流特色重点大学提供人力 资源保证。院部介绍大气科学学院

15、学院下设大气科学系、气候学系和海洋科学系。校气象台、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与学院实行“三位一体”的运行管理体制。现有大气科学、大气科学(气 候学方向)、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方向)和海洋科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大气科学专 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有气象学、气候系统与全球 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三个硕士点,气象学、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地球流体力 学和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四个博士点,设有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60年,气象学系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天气动力学和气候学专 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天气动力学和气候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

16、权。1988年,天气 动力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气象局重点专业。1993年,天气动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 予权。1997年,气候学学科被确定为国家气象局重点学科。1998年,获大气科学一级 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准设立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 气象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专任教师92名,专职实践教学人员25名, 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23人、副高24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28名, 有博士学位的64人,40岁以下教师博士化程度达100%。学院另有海内外兼职教授60余 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6 人、江苏省“青蓝工程”1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1993年,天气动力学学科获 “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1996年气象系被国家劳动人事部授予“全国 气象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气候学学科获“江苏省普通高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