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46903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9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2)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2)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2)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2)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2)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基础知识】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理论是以往丰富经验的总结,社会工作不但需 要直接经验,而且需要间接经验。 二、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功能 解释 预测 确定干预方式 发展新理论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p109110(一)按内容分(大卫豪) 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 2、社会工作理论:又分为“为实践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理论”(二)按本体论和方法论分(马尔科姆 佩恩 ) 1、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 2、后现代理论:知识是权力的反映考点分析 考点1、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背景知识:1、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2、该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 60年代

2、成为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方法。 20世纪20年代60年代美国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理论1、潜意识理论:人的心灵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 。潜意识是非理性的,对人的行为发生重要影响。2、人格理论:人格可分为本我(id)、自我(ego)、 超我(superego)。三者之间的和谐平衡使人格完善。 人格失调的治疗焦点应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3、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口腔 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人在个阶段 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焦虑和问题行为,需要治疗 。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 精神分析实务原则:个别化: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 签订协议:重温痛苦经历可能会引起不

3、愉快情绪 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负面情绪不会使受助人伤害 基本治疗方法是自由联想 倾听、感受、支持、接纳、理解精神分析方法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精神分析关注的焦点在于个人儿童时期的经验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部分:1、治疗情境的建立: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协议(协议应明确各自角色 分工、治疗计划、时间表)、保持专业、同感和一致的态度、以中立的 态度进行分析2、治疗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支持与安全3、治疗性对话:p114包含三个方面内容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 阐释过程考点2、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1、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

4、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人的行 为进行解读,直接影响个体是否采取行动。2、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思维定势、不假思索p1153、根据认知的“ABC情绪理论框架”(埃里斯):非理性的认知会产生非理性的 情绪和行为(p116)4、认知行为理论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这三个要 素是: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p116)5、强调认知在修正行为中的重要性 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要改变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人的认知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一、实务原则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 (1)服务对象的问题是习得的,所以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 (2)

5、服务对象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问题不仅是外在行为层面,更是认知的结果 (3)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注意受助人问题及其处境的 独特性是正确界定和评估受助人问题的前提)2、社会工作实务应用认知理论的原则 (1)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 (2)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认知、建立正确认知 (3)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3、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1)改变认知、不切实际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 (2)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 (3)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4)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1、确定评估重点: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2、专业关系的建立:

6、在协商基础上签订协议,建立结 构性、有期限的角色联系(次数、见面的主题、目 标确定)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伙伴三、认知行为学派的服务步骤p1181、确认不正确的想法及其影响2、要求服务对象自我监控3、发现错误思维与潜在感觉的关系4、尝试运用正常思维方式5、检验新观念的有效性四、结案与跟进1、当受助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回到正常轨道上时, 应进入结案阶段2、社会工作者应与服务对象一起商讨确定在结案以后的 若干具体行为改善目标 作为服务对象自我监督和努力的方向 作为结案后进行跟踪访问的依据应用认知行为理论提供帮助应注意的几点:1、应相信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认知改变是相联的, 服务对象的自主

7、意志和信念非常重要2、要相信服务对象有能力改变认知错误3、服务过程首先要明确界定服务对象认知和行为问题 ,帮助服务对象逐步改变认知、行为和感受4、鼓励合作,逐步使服务对象成为自我帮助者考点3、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p1251、系统理论的核心在于它是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社会 2、社会工作专业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始于赫恩(Hearn)早期提出的 全人或全貌概念 3、平克斯和米纳罕将社会环境分为: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正 式系统、社会系统 4、系统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将人与环境纳入一个系统,社会工作 的干预就是对系统的干预 5、社会工作者应该将问题和服务放在动态系统中进行考察

8、生态系统理论的背景知识1、是一个开放的理论系统,具有折中性和综融性2、20世纪80年代,杰曼和吉特曼提出“生态模型”强调社会工作实务的干预焦点应将个人置于其生活的场域中,重视人 的生 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和生态资源分布等关于人与环境的交流活动从生活变迁、环境特性与调和度三个层面的互动来引导社会工作的实施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1、人与环境互动、互惠、互调2、个人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发展, 理解个人须将其置于环境中3、个人问题是生活过程的问题,要放在环境中进行 理解、判断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系统生态理论的关键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

9、 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2、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1)环境障碍是个人问题的重要因素; (2)社会工作者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要从相关系统分析 入手 (3)服务对象与系统的关系是动态的 (4)要把服务对象的问题放在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考点4、人本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人性本善:相信人的理性;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一场心理学革新运动。 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相信人性本善,恶是环境的派生 现象,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人本主义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其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 价值基础

10、和思想基础。主要观点:相信人的理性,人能理性进行选择基本原则(临床社会工作者根据罗杰斯的观点提出):诚实和 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同感)p129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在小组工作中得到深入应用1、强调每个人都要受到尊重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 3、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 4、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 5、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6、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差别,差别应该得到尊重 7、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人本主义观点的小组工作:允许小组成员利用小组寻求他个人的发展小组工作的目标是形成民主互助体系,在小组工作中创造条件帮助小组 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自己

11、的目标(P130) 个人是自由的存在、有价值的存在 生命的存在有意义,人们可以彼此理解考点5、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是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强调 个人、独立自主、主观经验。基本知识点:1、存在主义的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人的自由表现 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 2、不同的存在主义者之间的共同点:人与人之间可以做到彼此理解 3、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实践强调个人的自由与责任。认为受助人的行为是 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受助者选择他们的目标,克 服实现目标的限制。社

12、会工作者要致力于将负面因素转化为积极的正面 因素。1、觉醒:个人意识的觉醒,正视真实的生活 2、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痛苦是必然的,痛苦对人的生命具有指导性 3、选择的自由:个人在主观上具有选择和改变的能力 4、对话的必要性:个人的成长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 5、实行:社会工作者要不断肯定服务对象的独特性存在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应肯定人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有选择的能力 与自由。社会工作者起协助的作用,协助受助者肯定自己的本质。存在主义的社会工作治疗过程的基本概念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 内在的价值,包括个人痛苦的经验都有意义2、社会工作者对服务

13、对象提供服务的重点:帮助服务对象重新理解过去经历的意义引导他们赋予过去经验以意义在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过 去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让这些闪光点在现 实生活中重新发挥作用考点6、增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一、基本知识点:增能(empowerment) 1、巴巴拉索罗门(Barbare Soloman)1976年出版的黑 人的增能:被压迫社区里的社会工作首先提出了增能的 概念 2、社会工作真正进入“增能时代”是在1980年左右二、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社会弱势群体的弱 势地位是由于缺乏参与机会导致。 (无力感的三个来源:p132负向

14、评价、负面经验、无效行动)2、社会环境中存在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能力,但障 碍可以改变3、每个服务对象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通过社会互动可以 增加 4、服务对象有能力、有价值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是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三、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p133 )1、从伦理价值的角度强调推动社会正义,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和自我实现2、干预认可:(p133)来自各个方面对干预计划可能出现的允许范围。社会工作者应尽可能在各方允许的 范围内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的帮助资源。3、在概念框架方面,增能理论认为:能力不是稀缺资源,经过人们的有效互动,人们的能力可以不断增强。这里的能力 发生在三个层面:个人层

15、面、人际关系层面、环境层面4、助人过程的注意方面: (1)协同的伙伴关系; (2)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 (3)维持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 (4)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 (5)以专业理论为依据,有意识选择长期“缺乏能力”的人或社区为服务对象五、增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巴巴拉索罗门提出从四个方面帮助服务对象提高自己的能力 (1)协助他们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 (2)协助他们了解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 (3)协助他们认识社会工作者是解决问题的伙伴,而他们自己是解决 问题的主体 (4)协助他们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2、在增能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建立伙 伴关系;分享可以获得能力;对话。3、在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中,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多元,但最基 本的角色是伙伴关系 第四章题目分析 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中级) p5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