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煤沉积体系和相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340142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17.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煤沉积体系和相(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含煤沉积体系和相煤田地质学煤田地质学1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含煤岩系及其旋回特征第八章第八章 含煤沉积体系和含煤沉积体系和 相相第八章第八章 1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含煤岩系及其旋 回特征回特征一、含煤岩系及其同义词 1.含煤岩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 煤层的沉积岩系。同义词有:含煤沉积、含煤地层、含煤建造 、煤系等。含煤岩系的简称即“煤系”。第八章第八章 1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含煤岩系及其旋 回特征回特征2.属性特点:(1)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的沉积实体,是特指 含有煤层的一套沉积岩系,是充填于含煤盆地( 含煤盆地与聚煤盆地的区别)的具有共生关系的 沉积总体。(2)含煤岩系的顶

2、底界面不一定是等时性界 面,即可以是等时的也可以不等时的。(3)含煤岩系的形成要求:古构造、古气候 、古植物和古地理。第八章第八章 1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含煤岩系及其旋 回特征回特征二、煤系及其岩性特征1.颜色:主要以灰色、灰绿色及黑色的沉积岩 组成,含有一定的杂色岩石。主色调:暗色( 有机质)2.岩石类型:各种粒度的砂岩、粉砂岩、泥质 岩、碳质泥岩、煤、粘土岩、石灰岩,以及少 量的砾岩等,有的还含有油页岩、硅质岩、火 山碎屑岩等,这些岩石一般交互出现。第八章第八章 1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含煤岩系及其旋 回特征回特征3.不同地区岩性 差异大:不同时代 、不同地区的含煤 岩系,其岩性组成 差异很

3、大,这主要 取决于含煤岩系沉 积时的古地理和古 构造。 含煤岩系岩性组合特征 -以粗碎屑岩为主;-以细碎屑岩为主;一以 碎屑岩为主夹多层石灰岩;-以石灰岩为主 ;-以火山碎屑岩为主(有玄武岩) 第八章第八章 1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含煤岩系及其旋 回特征回特征4.火山作用对成煤作用的影响:含煤岩系中 往往含有厚度不等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因 为火山作用可为成煤物质繁衍提供大气及土质 条件。5.含植物化石与各种结核:含煤岩系中含有大 量植物化石,也有的含有较丰富的动物化石及 各种结核。如黄铁矿结核、菱铁矿结核等。6.旋回结构清楚:含煤岩系一般具有较好的旋 回结构。因为盆地聚煤作用具有阶段性,煤层

4、一般是在一定的盆地充填阶段形成,煤层就是 一个沉积阶段的产物。第八章第八章 1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含煤岩系及其旋 回特征回特征三、煤系的旋回结构 1.含煤沉积旋回煤系的旋回结构是煤系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 煤系沉积层序中有共生关系的岩性、岩相等特征有 规律的重复交替现象。 2.旋回的类型反映煤系旋回结构的岩层特征多种多样。例如 ,根据岩石的粒度特征,称粒度旋回,依据岩层的 厚度、层理类型,称为层序旋回,也有的仅依据岩 石类型特征等。综合运用多种岩层特征确定出沉积 相,从而反映出的旋回称为沉积相旋回。第八章第八章 1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含煤岩系及其旋 回特征回特征3.煤系旋回的划分 传统的美国学派

5、将旋回底 界选定在有冲蚀作用的河道 砂岩之下; 欧洲学派将旋回的底界定 在煤或根土岩与上覆的海相 页岩或石灰岩之间; 三角洲学派则将旋回底界 选定在海相石灰岩和上覆前 积页岩或向上变粗的砂页岩 层序之间不同方法确定旋回界线的比较 1-水道砂岩;2-向上变粗层序;3-含贝壳的页岩 ;4-含贝壳的灰岩;5-煤;6-根土岩;P-前 积相;A-加积相;T-海侵相第八章第八章 1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含煤岩系及其旋 回特征回特征海进-海退旋回的划分 以海退为旋回起点还是以海侵为起点。对于煤系旋回的划分,以海退为起点还以海 进(侵)为起点划分旋回,要分析煤层的成因特 点与聚煤作用。第八章第八章 1 1 含煤

6、岩系及其旋含煤岩系及其旋 回特征回特征4.煤系旋回结构的成因分析煤系旋回结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沉积成因、 构造成因及气候变化成因。沉积作用因素是指在一种沉积体系内部, 其沉积、搬运能量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如:河道的曲流迁移作用所引致的周期变化 ;决口扇沉积中的周期性洪泛变化中;潮汐沉积 中,由于涨落潮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水下重力 流的周期性变化;冲积扇沉积中间歇性水流、脉 冲流等的周期性变化;三角洲沉积中,在进积、 退积中三角洲朵叶的迁移、摆动等周期性变化等 。 第八章第八章 1 1 含煤岩系及其旋含煤岩系及其旋 回特征回特征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旋回结构也 是多样的。如,冰川作用和冰川消融

7、作用的交替,影响 大区域或全球的海面升降变化,因而造成滨岸沉 积的旋回层序。地壳运动因素引起的旋回结构往往分布范 围较广,规模较大。与造陆运动的不同周期升降有关。水平方向 的地壳构造运动也可引起沉积作用的周期性变化 。 第八章第八章 含煤沉积体系和相含煤沉积体系和相2 2 煤层煤层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一、煤层及其形成(一)煤层:1.煤层是一种特殊的沉积岩层:由泥炭层经 过成煤作用和沉积作用转化而来,为层状矿 床,具有一定的层位和分布空间。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2.泥炭的堆积保存必须具备的条件:植物 的大量繁殖-这是泥炭的物质来源,沼泽 水位的逐步抬升-以避免有机质的氧化分

8、解 ,碎屑沉积物的贫乏-以保证泥炭质量。只有泥炭层堆积界面的增高和沼泽水面 的抬升保持均衡,泥炭层才能不断增厚。这 种均衡状态一旦遭到破坏,泥炭的堆积过程 就随之终止。 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二)煤层的形成1.煤层形成的条件:必须具备泥炭堆积的条 件,同时又必须具备泥炭层保存的条件。这 就是说当泥炭层堆积之后,只有在地壳沉降 的构造背景下,泥炭层才会被上覆沉积物掩 埋而保存下来。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2.植物遗体堆积速率与沼泽水面上升速率的关 系-补偿关系也可以用泥炭沼泽基底或盆地基底的沉降速 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论述。沉降速率堆积速率:欠沉降速率堆积速率:过沉降速率堆

9、积速率:均衡-可以形成厚煤层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3.煤层形成不是单一作用,而是复杂的作用 过程:由于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沼泽水面抬升 和植物遗体堆积加厚之间的平衡状态是有条件 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泥炭堆积的整个过程中 ,往往是不同补偿方式的反复交替,因而形成 不同的煤层形态和煤层结构。厚煤层和巨厚煤层形成的地质条件是一个 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二、煤层的结构和顶、底板 (一)煤层的结构 1.煤层结构:煤层中是否含有其他岩性层或结核 层。(1)简单结构:煤层包含煤分层和岩石夹层 ,不含夹石层者称为简单结构煤层;(2)复杂结构:含有夹石层者则称为复杂结 构

10、煤层。2.煤层中的夹石层:煤层中的岩石夹层俗称夹矸 。粘土岩、炭质泥岩或粉砂岩,有时为石灰岩 、硅质岩、油页岩、细砂岩或砾岩。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二)煤层顶板、底板1.概念在正常地层层序情况下,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 ,称为煤层底板;而煤层的直接上覆岩层,称为煤层顶 板。2.顶板与底板岩性特征煤层底板以泥岩、粘土岩最为常见,富含植物根茎 化石和不规则滑面,俗称根土岩。但并非所有煤层之下 都有根土岩,可能与异地堆积有关。煤层顶板的岩石类型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泥岩、 粉砂岩、砂岩和石灰岩,这主要取决于泥炭沼泽所处的 沉积环境。 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3.煤层与顶板的接触关系

11、(1)明显接触:明显接触是指煤层与顶板接 触界限分明,界面平整,反映了沉积环境的迅 速变化(如:灰岩)。(2)过渡接触:过渡接触是指顶板和煤层之 间夹有薄层炭质泥岩、泥岩,或炭质泥岩与煤 薄层的互层(俗称伪顶),反映了泥炭沼泽向 覆水盆地的逐渐演。(3)冲蚀接触:冲蚀接触通常表现为冲积相 砂砾岩对下伏煤层的冲蚀(如:冲积河道)。 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三、煤层中的结核、包体和化石 1.煤核:煤层中常常含有各种不同矿物成分的 结核,亦称煤核。煤核的形态、大小不一,基 质成分也各不相同,主要是钙质、黄铁矿质浸 入植物(或动物)残体内部而成。2.化石:煤层中还发现动物化石,例如,我国 山西

12、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浙江长兴煤田龙潭 组的煤层中都发现了珊瑚、腕足类和有孔虫化 石,是海水内侵泥炭沼泽的证据。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必须考虑煤层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和 泥炭堆积的几个学说。考虑顶板、底板 沉积环境与煤层沉积环境的连续解释。-即原地煤与异地煤的形成问题 。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四、煤层厚度、煤层形态及其控制因素 (一)煤层厚度 1.煤层厚度: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 的垂直距离。依据煤层结构,可将煤层分为总厚度、有益厚 度和可采厚度。煤层总厚度是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和夹 石层厚度的总和;有益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厚度 的总和

13、;可采厚度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适于开采 的煤层厚度(目前,我国规定可采厚度为0.7m) 。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2.煤层厚度分级极薄煤层:0.30.5m;薄煤层:煤厚0.511.3m;中厚煤层:煤厚1.313.5m;厚煤层:煤厚3.68.0m;巨厚煤层:大于8m者为。 煤层厚度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二)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影 响1.成因:当泥炭沼泽发育在古侵蚀基准面 上时,首先在低洼处生长和堆积了植物质形成 的泥炭层,且相互隔离;随着区域性沉降或地下水位抬升,隔离的 泥炭沼泽逐渐连成一体,泥炭层才在盆地范围 内堆积。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湖北早

14、二叠世梁山组煤体形态 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2.识别标志:(1)煤层底板或基底岩层界面呈不规则 起伏,而煤层顶板界面比较平整,即“顶平 底不平”。(2)煤层厚度变化急剧而不规则,且通 常位于含煤岩系剖面的底部或下部。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辽宁阜新煤盆地泥炭沼泽 基底不平图示 (a)-平面图;(b)、(c)-剖面图1-泥岩;2-砂岩;3-砾岩;4-巷道;5-煤层底板等高线 (3)基底古地形低 洼处煤层增厚,向 凸起部位变薄或尖 灭。煤层的分层或 层理被下伏基底岩 层界面所截,上下 分层呈超覆关系。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三)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的沉积控制1.煤层分岔与

15、尖灭由于楔形碎屑沉积体的插入,有机质的堆 积暂时被碎屑沉积所代替,碎屑注入一旦停止 植被重新繁殖,泥炭再次沉积,煤层由单一煤 层分岔为两个或以上煤分层或独立的煤层。煤层分岔可以表现为多种样式: 单一分岔;多个分岔;单方向分岔;分岔又合并。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透镜状连续分枝之字型煤层分岔类 型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下斯托克顿煤层剖面图1-砂岩,2-煤;3-页岩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山 西 组太 原 组煤煤33上下1灰4煤200m01234567891-灰岩;2-泥质及根土岩;3-灰质泥岩;4-煤层;5-粉砂岩;6-细砂岩;7-中砂岩; 8-黄铁矿、菱铁矿结核;9-植物化石山东腾县煤田煤层分岔示意图第八章第八章 2 2 煤层煤层 (四)煤层形态和煤厚变化的同沉积构造控制聚煤盆地基底的不均衡沉降,如基底断块差 异性沉陷、同沉积褶皱和断裂等,通过对沉积环 境的控制,能够对煤层形态和煤层变化产生深刻 的影响。1基底断裂系控制的煤层分带盆缘一侧常常发育正断裂,是控制盆地形成 和演化的主干基底断裂。盆地基底又往往被走向 和横向断裂所切割,形成基底断裂网络。因此, 整个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基底断块的不均衡沉 降控制了沉积环境的配置和演变,相应地煤层形 态和煤层厚度显示出沿倾向的分带性和沿走向的 分区性。 第八章第八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