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1999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1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 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 班杜拉著班杜拉简介阿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1925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 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出生在加拿大,父亲是波兰的农场主。在 一个小镇上长大的。大学期间,先是学习文学,获文学学士学 位。后转学心理学,又相继获得心理学硕士、 博士学位。在爱荷华大学学习心理学期间,他提出了 社会学习理论。1953年,他担任博士后临床实 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 。在这期间,班杜拉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 为的研究中。由于他的奠基性研究,导致

2、了社 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 界获得较高的声望;此后,一直在斯坦福大学 任教。n由于班杜拉在心理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以及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公益事务的热忱和成 功,他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接受过心理学内外的 多种荣誉和奖励。n除此之外,班杜拉还担任了20余种杂志的编辑 。他强调人的主体因素,特别是认知因素在 人的机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贯穿于他的全部 学术生涯的主线就是,深入地分析人的认知因 素、及其与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班杜拉主要著作青少年的攻击(理查德沃尔特斯合著, 1959) 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1963,与理查德沃尔 特斯合作合著) 文中首次提出了能解释间接学

3、习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行为矫正原理(1969) 心理学的示范作用:冲突的理论(1971) 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 班杜拉主要著作社会学习理论(1971,1977) 本书系统阐述了班杜拉的学术思想,本书的出 版,牢固奠定了他在心理学上的地位。全面重 点讨论三元交互决定论。标志着班杜拉社会学 习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1986) 变革社会中的自我效能(1995) 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1997) 班杜拉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 1986年出版本书对社会认知论展开了详尽甚至是开创性 的论述。强调了人的可塑性 和差异性,对学习 理论、人格理论、心理治疗和教育等

4、各个领域 都发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说,社会认知论是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 来探讨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 是一个全面 的心理学理论。 n书中全面重点讨论三元交互决定论。标志着班 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 这本书 同时也是班杜拉学术研究的分水岭,这本书出 版以后,他一直以“自我效能感”为核心,全面 开展了对人类自我现象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主要内容本书全名 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第一章 三元交互决定论 为全书立一基本框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认知以及环境三 者之间构成动态的交互决定关系。单项决定论n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他们认为行为(B)是受作用于有机体的环 境刺激

5、(E)控制的,因此公式为:B=f(E) n人本主义:个人决定论认为本能、驱力和特质等内部事件,驱使 有机体按照某些固定的方式行事,即环境取决 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用,公式为:E=f(B) n格式塔学派:勒温认为行为=个体与环境的函 数,也就是行为=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 要探讨一个人的时候,不能把这个人从背景中 从环境中割裂出来。n20世纪60年代以后,班杜拉在勒温模型研究的 基础上,提出人的行为是三元交互作用形成理 论。 n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其中:P代表人及其主 体因素,B代表行为,E代表环境,箭头代表因 果关系的作用方向。n三元交互决定论将环境因素、行为、个人的主 体因素三者看成是相对

6、独立、同时又交互作用 从而相互决定的。n所谓交互决定是指三者之间互为因果,每二者 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n三元交互决定论并不意味着构成交互决定系统 的三个因素具有同等的交互影响力,三者之间 的交互作用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 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活动 中,三者的交互影响力及其相互作用模式是不 同的,从而使其中某一交互决定因素突显为人 的机能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 n班杜拉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者是密切 联系、互为因果的。(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 和进步,现在我们知道,很多心理学现象都不 是单纯的因果关系能解释的,往往是很多因素 共同决定的。通常会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7、。影响 某个现象的因素很多,但是影响力大小不同。 )n需要强调的是,三元交互决定论当中行为、个 体的认知、和环境之间具有交互作用,但是交 互影响力不是同等的。两两之间相交互影响力 的大小是因人、因环境、和行为的不同而不同 。P和B表示的是个体与他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决定 :n一方面个体的期待、信念、目标、意向、情绪 等因素影响和决定着他的行为方式n另一方面,行为的内部反馈和结果反过来又部 分的决定着他的思想、信念和情感反应。 eg:大一新生 参加面试 权益维护 nP和E呢代表的是个体和环境之间,虽然个体的人格特征、认知技能等是环境作用的 产物,但反过来,环境的存在及其作用不是绝对的, 而是潜在的,

8、并取决于人的认知把握。“人同时是环 境的产物和营造者”。人作为环境的营造者,除通过 自己的活动改变环境的性质外,也部分地决定于人对 环境的选择。一般而言,当面临不同的环境时,个体 选择自认为能加以有效应对的环境,而回避自感无法 控制的环境。一旦个体选定某种环境,这种环境反过 来又影响到他的行为技能和人格发展。潜在的环境因素只有受到主体的注意或认知把握 ,才能被激活或转化成现实的环境力量对他的心理活 动产生影响。 nB和E代表的是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决定作 用,环境状况作为行为的对象或现实的条件决 定着行为的方向和强度,但行为也改变着环境 以适应人的需要。也就是说行为肯定受环境条 件的制约和影响

9、,也反过来对环境产生影响。 Eg: 衣着暴露度 个人行为与团体 知青下乡 n你注意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的认知决定 了你从环境当中获取了什么。环境对人的影响 是潜在的,就看你激活了哪部分。那么那部分 就对你产生影响了。n 个体与环境eg:不同地区人的性格差异 当幸福来敲门 n一是环境确实对行为有影响,甚至产生决定作 用的影响。n二是这种作用是潜在的,只有环境和人的因素 相结合,并且被适当的行为激活时,环境才能 发挥这种作用。人们可以根据他们和环境交往 的经验归纳出这些规律,并预期在什么情况下 会产生什么结果,借此来调节人们的行为。由 于人类能认识环境中事物的规律,所以不一定 要直接和事物接触

10、才可以获得经验,他们可以 观察别人的行为结果,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n 班杜拉指出:人既不是完全受环境控制的被 动反应者;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完全自由的 实体,人与环境是交互决定的。环境中各种外 部因素是通过三种主要方式影响自我调节过程 。环境有利于建立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建立和 发展自我反应的能力。 n要真正理解人类行为的现象,就必须放弃传统 行为主义的或者精神分析的一元论思想模式, 认为行为要么是环境的产物,要么是个人内部 倾向所决定的。n环境、人和行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一种交 互决定的过程。在行为内部,人的因素和环境 影响是以彼此相连的决定因素产生作用的。这 个过程是三者交互的相交作用,不

11、是两者的连 接或两者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 n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是在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 独具特色,它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把人的行为与 认知因素区别开来,指出了认知因素在决定行 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的框架内确立了认知 的地位。此外,这种观点视环境、行为、人的 认知因素为相互决定的因素,注意到了人的行 为及其认知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了行为主 义的机械环境论的倾向。n三元交互决定论包含着对人性的一种理解方式 ,对心理学家而言,人性观的重要性表现在两 个方面,首先,如何理解人性不仅决定了他的 研究主题而且也决定了他的研究方法,这样的 方法,又为他对人性的理解及其理论的建构提 供充分的证据。从而使他的人性

12、观及其理论走 向了片面化。n其次,当心理学家的理论和知识被应用到社会 生活实践当中后,他的人性观就选择性的决定 了人类的某些潜能得到培养和实现。从而又决 定着人类最终会变成什么的真实面貌。n三元交互决定论强调人的一系列的基本能力, 他既超越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突破口,又提倡某 种程度的人本主义化,所以,班杜拉试图建立 一种人本主义的行为主义。2-3章 学习方式n班杜拉认为更普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观察 学习。人类学习有两种基本途径:一种是以个体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发生的学 习,由行为结果引起的学习,班杜拉称之为实 演学习另一种是以人类普遍经验为基础的学习, 称之为观察学习n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是社

13、会认知学习理 论的核心。这一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示范的作用 .n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技能或方式,最初必然是 通过实演学习获得的。示范作用引起的观察学 习比由反应结果引起的实演学习更普遍、有效 。基于此,他将观察学习涵义界定为一个人通 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榜样)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 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 应特征得到矫正。n班杜拉认为:(1)榜样表现出观察者原本不具备的新的思 想和行为模式,观察者通过观察也能形成同样 的思维和行为,观察者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 习得认知技能和新的行为模式。这是榜样示范 的指导作用;学医 实习 n(2)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使观察者加强或减弱 对已经习得的行为的

14、控制度,这是榜样示范的 抑制作用;n (3)榜样的行为还能对观察者先前习得的有能 力做却未做的行为起社会促进作用,因为原先 未这样做并非出于控制,而是由于动机不充分 。人们在看到别人凝视天空后也朝上看,是示 范促使行为反应的一个例子,这是榜样示范的 促进作用; n(4)榜样的行为不仅能促使相似行为的发生, 他还使观察者注意到榜样喜爱的一些物体或环 境设施,结果,观察者后来就会更大程度的使 用那些物体。这是榜样示范的刺激增强作用; n(5)看到榜样表达情感易引起观察者情感的唤 醒,这是榜样示范的情感唤醒作用。n观察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作 用

15、过程。在四个环节中,首要的注意过程决定 着观察学习的方向及信息的筛选和吸收。n在注意过程中,班杜拉认为示范榜样的性质极 大地影响着注意过程。榜样的性质包括榜样的 复杂性、榜样的可辨别性和榜样的个人特征等 。n榜样的复杂性指榜样的可学性有多大,即太复 杂的行为不易被模仿。n榜样的可辨别性指榜样所作行为中的最基本、 最重要的部分能够被突出出来,以使其容易成 为注意的对象,使观察者易于把握。n榜样的个人特征指榜样的权威性、可信任性及 吸引人的程度。n此外,观察者和榜样之间的关系和相似程度甚 为重要,即榜样与被试的年龄、性别等越接近 ,越易被模仿。因而,教师在榜样的选择与塑 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榜样

16、的性质是否能最 大限度地影响学生,并以此作为榜样教育的参 考和依据。n除了通过注意机制促进观察学习外,由榜样结 果产生的效应也对行为的学习有巨大的影响力 。n实际上,人们并不是把观察到的所有东西都表 现在行为上。n行为的再现是有条件的,它源于强化在观察学 习的作用。n强化有三种形式: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与自 我强化三种。n直接强化指观察者所做出发的模仿行为本身受 到强化。如教师常通过运用表扬、评分、升级 等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控制学生的课 堂行为,这都属于直接强化,它的作用非常明显 。n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通过看到榜样(别人)的行 为受到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 用。这是一种间接的强化形式。n如学生看到别人的某种行为得到肯定,就加强 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看到别人的某种行为受 到处罚,自己就会避免那样做。替代性强化所 涉及的榜样的范围更广泛一些。直接强化与替 代强化都包括环境给予的结果,而自我强化对 立与社会给予的结果,并且需要个体有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