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1225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下诗词赏析试题(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2、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 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 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3、清幽;(或清静、幽静 )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 题破山寺后禅院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情怀。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3)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 (4)“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 是否矛盾?为什么? 提示: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答 。 不矛盾。 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 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 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 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 5、以声衬静来衬写自

2、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 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 生活的向往)6、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 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 ,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 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 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7)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 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7、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 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 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 制了读者的联

3、想与想像。 还有,“ 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 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 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登岳阳楼 杜甫(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 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 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 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长年不息 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 才老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 忧民的高尚精神。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 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 的感受。(4分)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 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

4、湖的阔大与作者 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 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 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 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蝉 D (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 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 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 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 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 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

5、显示出诗人寓情 于景的艺术才能。 2、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 品格之高。 3、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 (2)“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3)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 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 象特点。 1、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 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 “孤雁”自比,以“野鸦”反衬“孤雁”, 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 、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显 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 心情)。 (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 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望 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 样的

6、感情)?鹧 鸪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 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 说? 、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屈子怀 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 、“乍、才”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 人心3、“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 托鹧鸪啼声之悲;4、游子的乡愁旅思( 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 (3)颈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D 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3题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 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 势

7、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 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 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 春天的美好。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 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 明。(2分) 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 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 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 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 极乐观的精神。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 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 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8、现象 。(2分) 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 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 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 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 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 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 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 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 另外的作品均可) 概括木兰诗的内容及木兰的形象特点。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 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 、坚强和不贪图

9、利禄的高贵品质,以 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A (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 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 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 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 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 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 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 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 感受,描绘得真切

10、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 彩。(2)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 不是真的“不知热”,为了抢收,为了活命 ,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表现了 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3、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4、(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 (3)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 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4)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2、醉里挑灯 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 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 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辛弃疾尽管“白发

11、生”,却依然眷恋自 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 从词中 、 两个细 节中可以读出。(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 ”字的表达效果。(2分) 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 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 氛围。5、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分)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B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

12、的笔墨写此次出使 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 边境将士。 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 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 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 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 诗之名作。(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 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 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 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 塞

13、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 “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 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指(汉阳林木)分明可数 黄鹤楼 崔颢 (1)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 历历:_;乡关: _。2、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 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3、寂寞、 惆怅;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的还有哪两座? 、 (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 了作者

14、怎样的感情?(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 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 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 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 ,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 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 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C (1)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句(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 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 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 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 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 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 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