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第16章-静脉输液和输血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82814 上传时间:2017-03-1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学第16章-静脉输液和输血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基础护理学第16章-静脉输液和输血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基础护理学第16章-静脉输液和输血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基础护理学第16章-静脉输液和输血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基础护理学第16章-静脉输液和输血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学第16章-静脉输液和输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学第16章-静脉输液和输血(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理:利用 大气压和液体静压 形成的压力,将一定量的 无菌溶液或药液 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 目的: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 补充营养物质 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常用溶液及作用:晶体溶液、胶体溶液、 静脉营养液 静脉输液法 常用晶体溶液: 5%葡萄糖溶液、 10%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 等渗电解质溶液: 化钠、 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 碱性溶液: 5%碳酸氢钠 高渗溶液:利尿脱水, 20%甘露醇、 25%山梨醇、 25萄糖 常用胶体溶液: 中分子右旋糖酐 :提高血浆渗透压, 扩充血容量 低分子右旋糖酐 :降低血液粘稠度, 改善微循环 静脉输液法 静脉补液原则: 先盐后

2、糖 先晶后胶 先快后慢 液种交替 见尿补钾 静脉输液法 静脉补钾四不宜: ( 1) 不宜过早:尿量 30ml/h ( 2) 不宜过浓:不超过 ( 3) 不宜过快:成人 30分 ( 4) 不宜过多:成人每天总量不超过 5g 常用输液部位: 上肢浅静脉,其中手背静脉网是首选。 下肢浅静脉 头皮静脉: 3岁以下小儿静脉输液首选部位。 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静脉输液法 常用静脉输液法: 穿刺点上方 6止血带, 15 30 角进针 滴速:成人 40 60滴 /分 ,儿童 20 40滴 /分 长期输液病人,从 四肢远端小静脉 开始 连续输液 超过 24h,每日更换 输液器 防止交叉感染: 一人一巾一带 留

3、置针一般保留 3 5d,最多不超过 7d 颈外静脉插管输液 部位为: 下颌角与锁骨中点连线上 1/3处 置管后有回血,立即用 肝素冲洗 , 每天更换敷料 。 静脉输液法 输液速度调节: 滴速:成人 40 60滴 /分 ,儿童 20 40滴 /分 年老、体弱、婴幼儿、有心肺疾患病人输液速度慢 严重脱水、休克、心肺功能良好输液速度快 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宜慢 速度计算: 静脉输液法 液体总量( 点滴系数 输液时间( h) = 每分钟滴数 60( 液体总量( 点滴系数 每分钟滴数 = 输液时间( 点滴系数是指每毫升溶液的滴数,目前常用的静脉输液器的滴系数有 10、 15、 20等多种型号 输液

4、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法 液体总量( 点滴系数 输液时间( h) = 每分钟滴数 60( 液体总量( 点滴系数 每分钟滴数 = 输液时间( 输液速度与输液时间的计算 静脉输液法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选血管重新穿刺 选血管重新穿刺 肢体穿刺部位上方实施热敷 压因素 , 保持输液管通畅 (一 ) 溶 液 不 滴 四、输液故障排除技术 静脉输液法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三 ) 茂 菲 氏 滴 管 内 液 面 过 低 夹紧茂菲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手 挤压滴管,使液体下流至滴管内,当液面 升至所需高度时,停止挤

5、压,松开滴管下 端输液管即可。 四、输液故障排除技术 静脉输液法 输液目 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四 ) 茂 菲 氏 滴 管 内 液 面 自 行 下 降 若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应检 查上端输液管与茂菲氏滴管的衔接是否紧 密,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管。 四、输液故障排除技术 五、输液反应与护理 (一)发热反应 (二)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 (三)静脉炎 (四)空气栓塞 静脉输液法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法 发 热 反 应 (一) 原因 因输入 致热物质 所引起 症状 病人

6、表现为发冷、寒战继而高热 轻者体温在 38 左右 重者体温可达 40 以上 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 (一 ) 发 热 反 应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法 发 热 反 应 (一) ( 1) 减慢输液滴速 或 停止输液 ,通知医生 ( 2)遵医嘱给予 抗过敏药物或激素 治疗 ( 3) 寒战 时给予 保暖 , 高热 时物理 降温 ( 4) 保留剩余药液和输液器 进行检测 护 理 措 施 输液前应 认真检查(三查七对): 药液的质量、输液器具的包装与灭菌日期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预 防 (一 ) 发 热 反 应 返回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7、 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法 发 热 反 应 (一) (二 ) 急 性 肺 水 肿 病人突然出现气促、咳嗽、呼吸困难 出冷汗、 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严重时痰液自口鼻涌出 两肺听诊布满 湿啰音 症 状 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输液速度过快 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 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原 因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法 ( 1)立即 停止输液 ,通知医生 病人取 端坐位,双腿下垂 ( 2)给予 高流量氧气吸入 用 20% 30%乙醇湿化氧气 (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 善 低氧血症) (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强心剂 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 ( 4)必要时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轮流适当

8、加压四肢 护 理 措 施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对心肺功能不良、老年人、儿童 输液时更要慎重 预 防 (二 ) 急 性 肺 水 肿 返回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法 发 热 反 应 (一) (三 ) 静 脉 炎 长期输入 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输液导管时间过长 输液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 原因 沿静脉走行出现 条索状红线 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 症状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法 发 热 反 应 症 状 (三 ) 静 脉 炎 ( 1)局部用 50%硫酸镁 溶液

9、 热湿敷 ( 2)患肢 抬高并制动 ( 3)超短波理疗,每日 1次 ( 4)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护 理 措 施 对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稀释后输入 静脉内置管时间不宜过长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有计划的更换穿刺部位 预 防 返回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法 发 热 反 应 (一) 输液时导管内空气未排尽 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拔针 输液管连接不紧,加压输液无人守护 原 因 病人胸部异常不适,呼吸困难,严重紫绀 心前区听诊可闻及 响亮的、持续的“水泡音” 症 状 (四 ) 空 气 栓 塞 (四 ) 空 气 栓 塞 静脉输液法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

10、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 1)立即安置病人取 左侧头低足高位 ( 2)给予 高流量氧气吸入 ,提高病人血氧浓度 ( 3)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病情动态记录 护 理 措 施 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输液中及时更换输液瓶并及时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加压输液时要有专人守护 ;输液过程中注意加强巡视。 预 防 静脉输液法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空气阻塞肺动脉入口 (四)空气栓塞 静脉输液法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病人 左侧头低足高位 使气泡避开肺动脉入口 (四)空

11、气栓塞 返回 知识拓展 输液微粒污染的防护 输液微粒 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颗粒杂质 肉眼不易观察到,其直径一般在 1 15 m 大的直径可达 50 300m 微粒在溶液中的多少决定液体的透明度 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 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称为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知识拓展 输液微粒污染的防护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输液微粒的来源 药液生产过程中混入的异物和微粒 盛装药液的容器不洁净 输液器和注射器不洁净 配液环境不洁净 如切割安瓿、开瓶塞、反复穿刺 溶液瓶橡胶塞等 知识拓展 输液微粒污染的防护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

12、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主要取决于 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 以及堵塞血管的部位 血流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 最易受微粒损害的脏器有肺、脑、肝和肾等部位 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可引起的危害 血管栓塞、静脉炎 肺内肉芽肿 血小板减少和过敏反应 等 知识拓展 输液微粒污染的防护 临床操作中防止微粒污染 应采用一次性密闭式输液器 输液器通气管末端使用 终端滤器 配液与输液的环境应空气净化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透明度、质量和有效期 药液现用现配,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等 输液目的 常用溶液 输液技术 故障排除 输液反应 静脉输血是将 全血 或 成分血 通过静脉输入人体内

13、的方法。 静脉输血是急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输 血 目的 血液种类 输 血 技术 输 血 反应 静脉输血法 第二节 静脉输血法 一、 静脉输血 目的 (三)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常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 (二)补充血红蛋白 常用于严重贫血病人 (一)补充血容量 常用于血容量减少或休克病人 (四)补充血浆蛋白 常用于低蛋白血症的病人 (五)补充抗体、补体 常用于严重感染、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静脉输血法 输 血 目的 血液种类 输 血 技术 输 血 反应 二、 血液制品 的种类 全血 成分血 静脉输血法 输 血 目的 血液种类 输 血 技术 输 血 反应 其他血液制品 (一) 全血 全血是将采集的血液不经任何加工 而存入保养液血袋中的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