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哲学部分的建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878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6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哲学部分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关于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哲学部分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关于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哲学部分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关于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哲学部分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关于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哲学部分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哲学部分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哲学部分的建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 (哲学部分)的建议天台中学 陈统明哲学科的复习既不同于学科外的地理、历史 ,亦不同于学科内的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它以 概念的抽象、原理的深邃、观点的理性化常常使 学生忘而却步。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经济常识 、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科相比较而言,哲学常 识的失分率最高,这不仅表现在客观题,也表现 于主观题。例如05年试卷11道选择题中的3道经 济常识题目、2道政治常识题目基本上是课本基 础知识的再现,而6道哲学常识题目基本上具有 较强的灵活性。主观题38题中的第(4)小题平 均得分率为4.64分(总分12分),难度系数 0.3867。因此,哲学科的复习任重道远。一、过去三

2、年高考回顾与总结高考试题是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 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高考政治试题的变化也是如此。把握其规 律性,即分析和掌握其特点,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把握高考动向,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作为政治老师特别是高三政治老师 在开始复习前应该仔细研究头年的考试大 纲和早几年的高考试卷(至少是三年)。 2003年:题型知识点分布分值客观题规规律、认识认识 来源于实实 践、主流和支流、内外 因16(总总分48)主观题艰艰苦奋奋斗8(总总分52)回顾:2004年:题型知识点分布分值客观题主观观和客观观的统统 一、意识识的能动动 性、精神的作用12(总总分44 )主观题眼前利益与长远长远

3、 利益的关系、内 因和外因辨证证关 系原理及方法论论21(总总分62 )2005年:题型知识点分布分值客观题自相矛盾、意识识来源 于物质质、人生价值值、 人的本性不是自私、 矛盾分析法、事物性 质质的决定24(总总分44 )主观题一切从实际实际 出发发、规规 律等12(总总分52 )总结:2、近几年哲学命题点几乎遍布每一部分, 但考的都是主干知识3、哲学试题基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历史 唯物主义部分比较注重识记能力,例03年的 艰苦奋斗、04年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 系。辩证唯物主义部分更加注重理解和应用 能力。1、哲学分值每年上升:03年24分(总分 100)、 04年33分(总分106)、

4、05年36分 (总分96)5、哲学试题尤其是选择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 蕴,体现审美情趣,涉及到中国文化中的文 学、绘画、音乐、建筑等各方面的内容。如 2001年的第23、24题,关于扬州瘦西湖的“因 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02年的第33、34、 35题,引用了三首关于月亮的古诗;03年的 29、30题引用叶昼及王夫之的关于艺术创作 的论述;04年的29、30题通过对意境的分析 考察意识的能动性及主客观的统一问题;05 年的28、29题比利时画家的作品。4、注重哲学学科内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例如05年38题第(3)题。6、从近几年的阅卷情况看,造成哲学题目失 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阅读能力不

5、足和对知识 的记忆、理解、运用能力不足。如04年39题第 (6)小题(在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 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以必 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 )10分,抽样平均为4.956。一位考生罗列了11 个哲学知识点,却唯独没有写“内因和外因的 辨证关系”,即使写了,也分析不好。二、2006年高考哲学部分一轮复习的建议1、区分几个概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与方法论、哲学道理(哲理)、唯物论 (辨证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2、按照05年考试大纲构建知识体系在研读05考试大纲和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基础 上,我在高考

6、一轮哲学复习中分六步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人生观 价值观(物质、意识、物质和意识 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 客观规律性)(联系、运动和发展、规律 、矛盾)(认识、实践)(社会意识、价值观、集 体主义价值观、人生价值 、理想与现实等)3、把握主干知识(以唯物论为例)(1)基本概念物质、意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 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 的主观能动性(2)基本原理和方法论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C、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D、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

7、合原理方法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反对唯意志论 宿命论E、哲学的基本问题F、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4、具体复习考点。分成四步:知识再现、重点难点、名题鉴赏、热点问题(以物质、意识概念;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为例)知识再现(1)物质 物质是 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物质具有 ,即物质能为意识所反映。 (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 与具体、共性与 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依赖于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可知性抽象 个性(在此过程中应告诉学生哪些要背、哪些只需理解。哪些有可能考客观题、哪些有可能考主

8、观题。)(2)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 发展到 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 特有的机能。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 。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具体感觉和抽象思维, 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对未 来的预测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世界的本质是 的,物质第 性、意识第 性 ,物质决定意识。一定阶段 人脑反映(谁先谁后)(谁依赖于谁)(反映与被反映)物质一二物质世界(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 是指意识能够 人们使用一种 的东西去作 用于另一种 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 的变化。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

9、具有不同的 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 够指导人们 地开展实践活动, 客观事物 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 会把人的活动引向 , 客观事物的发展。 指挥歧途阻碍有效促进物质 物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自觉地树立 的思想意识,克服 的思 想意识正确错误(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 、 .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 。它 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 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基本含义 想问题办事情 出发点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 出发, 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作为 行动的 ,做到 。实事

10、求是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 法和优良传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实际 规律性 向导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的必要性 A.哲学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 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原理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的哲学依据。原理是按规律办事、实事求 是的哲学依据。B.意义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 ;是无产 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 ; 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世界物质性规律客观性起码要求 前提 根本立足点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坚持 ,反对主观主义。B.坚持主观与客观 的 的统一。C.要把握客观实际 的、 的、 .的情况。 D.

11、充分发挥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唯物主义 具体历史 整体全面变化发展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区别: A、含义区别:(略) B、依据的原理不同: 从实际出发依据的是 原理,我 们称之为主观与客观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 用。要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达到主观符 合客观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 . 原理的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 要尊重 ,按 ,又要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 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实事求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客观规律规律办事 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联系: A、两着皆为方法论。作为方法论,都是人们行动 的指南,

1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具有 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B、两者存在内在的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按规 律办事的 和 。如果不能从实际出发,就 不可能做到按规律办事,就是因为规律的客观性 来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且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搞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同时,按客观规律 办事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这是因为 规律本身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遵循了事物 的发展规律,实际上也就是尊重了客观存在的事 实,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前提基础具体体现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 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 ,是我们必须坚 持的思想路线。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

13、指导下打破习惯 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 ,解决 ,使 和实际相符合,使 和客观相符合。新情况 新问题思想主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 出发,从中 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作为行动的 ,做到 。实际 规律性 向导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关系 重点、难点:1、物质、意识的判断2、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哲学的教学和复习中其实最难的是基本概念的 把握,假如给出一则材料,你能从材料中的信 息点马上能判断出这是那个概念,那么这道题 目基本上也就解决了。因此,我在复习概念时 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叫同学判断。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

14、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 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 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 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据此回答以下两题:1.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一 B.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名题鉴赏2.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 ,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 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 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 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 A热

15、点透析: 1、与时俱进,四次修宪(1)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中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四次修宪:中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88年、1993年和1999年作了三次修改。三次修改,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人民的意愿,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党制定的 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确定 下来。2003年1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 分内容的建议的说明。第四次修宪由此正式进 入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程序。修改宪法是 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十分重 视。这次修宪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