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走向与复习对策探讨杭州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7638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4.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试题走向与复习对策探讨杭州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高考地理试题走向与复习对策探讨杭州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高考地理试题走向与复习对策探讨杭州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高考地理试题走向与复习对策探讨杭州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高考地理试题走向与复习对策探讨杭州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试题走向与复习对策探讨杭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试题走向与复习对策探讨杭州(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试题走向 与复习对策探讨常海东 宁波中学 1.试题难度继续降低 2.地球运动逐渐淡化 3.开放设问由隐转显 4.热点切入由显转隐 5.本省材料日益重视 6.新颖图表相互借鉴 7.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8.主干知识仍然突出 9.区域尺度偏重中型 10.题型结构稳中略变一、高考地理试题走向1.试题难度继续降低体现社会反响和高校选拔功能 降低试题难度的主要趋势:(1)选择题难度适当降低 (2)综合题难度略有下降 (3)图文材料量适当减少表述逐渐精简(1)选择题难度适当降低选择题难度向12年看齐,其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逐渐淡化地理空间逻辑思维考查略显温和 通过选项同质性使普通信息解读题保持难

2、度【猜想】 考查空间逻辑思维或实践感知能 力的试题可能会再现一题(卷土 重来)。如以地理信息技术或地 理观测实践等为背景。但难度会 放低。 (2)综合题难度略有下降增加试题解答开放度 减少题面表述迷惑度例.2012浙江卷36(30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 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 ,图3为图l中(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 越条件。(10分) 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 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

3、输出港; 距离东亚市场较近。(3)图文材料量适当减少,表述逐渐精简11年试卷设计了三表七图五段文字资料, 整个试卷共设计15个资料。 12年试卷设计了一表八图六段文字资料, 整个试卷共设计15个资料。2.地球运动逐渐淡化体现难度下降要求和考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逐渐淡化 例.2012浙江卷 11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 的纬度差为,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若 H 等于,则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A215至685B115至685C215至785 D115至45A 全国新课程卷已经两年没有涉及地球运动 试题。 北京卷等都直接考地球运动意义,不考空 间转换数理逻辑推理,体现考“公民

4、必备 的地理”的命题思想。主要趋势: 地球运动试题仍保留一题:单独成题; 与某热点试题组合成题。直接考地理意 义。 【对比】 3.开放设问由隐转显着重考查评价和创造能力,即地理事象合理想象能力,新课程的“新”的主要表现是:在 教学和考查中强调“过程与方法” 。 近年来在自主命题省份和全国新课 程试题中已逐渐植入开放性和探究 性元素,以渗透新课程意识。2012新课程卷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 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 米,东部山地雪线高 度在44805000米之 间,自20世纪90年代 ,该地区开始种植芦 笋(生长期耗水量较 大),并发展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芦

5、笋出口 区。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 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 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会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开放性试题,其答案不是唯一的,这 就要求学生用开放、全面的角度思考 问题,但这并不说明开放性试题没有 答案。开放性试题,并非无原则的开 放,所以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抓住题 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有针对性地答 题,在答题过程中还要准确地把握题 目所给出的隐性条件,在这些条件中 往往包含答题的要点。开放性设问题型:有可能出现。热点事件并非热点地理问题,地

6、理不是政治 ,应回避猜题的“热点”时政,而关注与热 点联系的隐性信息是否体现学科前沿,即热 点地理问题。4.热点切入由显转隐热点材料的切入,由“表面”“显性”向 “核心”“隐性”转变。 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关注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选材注重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 近生活。重点考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热点 问题。例.2012年高考地理浙江卷考查的主要社会 热点有:风能资源的开发、泰国水灾对IT 产业影响、澳大利亚铁矿资源分布及出口 、产业转移、海洋开发等。5.本省材料日益重视体现高考试题的地方特色地方命题特色,主要体现在试题的 图像和情景设计取自本省乡土,这 一特色近年来在自主命题省

7、份已逐 渐变为常态。【对比】例:安徽卷、天津卷、北京卷等都很重视地方特色【对比】 浙江卷已经适度重视地方特色2011浙江卷 11读图7,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 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 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6.新颖图表相互借鉴突出考查图形信息传递。 保持无图不成题、无图也考图 的地理试题传统。 着重考查地理信息提取能力例: 根据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 根据滩涂、三角洲面积的扩大,就能判断 水土流失的加剧;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就能判断河流 的流向等。 运用绘制简图(如近日点和远日点简图)、 添加辅助线(如添加等值线)、图文转换等 方法,迅速、准确判断试题信

8、息。 突出考查图形信息传递例.2012浙江卷 11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 间的纬度差为,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 。若H 等于,则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 是A215至685B115至685C215至785 D115至45A 无图也考图例.新颖图形题地理景观立体示意图近年来,两种图形显著升温:地理事象实景照片多数试题围绕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变化和 问题)的关系展开。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考查公民必备的素养。呈现新课程理念、呈现地理学科特征7.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试题人类活动地理环境 1二氧化碳排放气候变化 3,4旅游感受地貌、气候、植被 5,6IT产业自然灾害、经济因素

9、7旅行自然带 8风能开发自然、经济条件 9,10人口变化城市变化、人文因素 36(1)铁矿石生产和出口自然、经济条件 37(1)海油陆采自然条件 37(2)产业转移自然、经济条件及环境承载力37(3)农业开发自然、经济条件及环境问题例.12年高考地理浙江卷中的人地关系8.主干知识仍然突出体现高考命题最显著特征:能力立意主干知识是对我们认识地理环 境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知识。 考频最高的主干知识主要有:太阳 高度、晨昏线及时间计算,气候特 点及成因,地壳物质运动,河流水 文水系特征,工业、农业、城市、 交通、商业、旅游的区位因素等。 例.11年浙江卷:必修1第二章(气候 、河流、地质地貌等)3

10、4分,必修2 第三章(区位)14分,合计48分,占 主体。 12年浙江卷:必修1第二章(气候等 )24分,必修2第三章(区位)18分 ,合计42分,占主体。以中尺度区域背景为主。没有限制,可选取世界和中国任一区域。 9.区域尺度偏重中型考查地理现象的背景分析和原理应用例.近四年浙江卷世界地理探究区域0909090909101010101111121212 131310.题型结构稳中略变题型略有变化 结构更趋均衡体现学习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逻辑推理题 实践感知题新颖图形题本土信息题设问开放题新题型推测题型略有变化现场学习题考新知识学习能力 地理高考试题通过新知识背景考查文化素养 ,并着重考查新的概念

11、、原理、规律等当场 学习和运用能力,即学习能力。 现场学习能力考查,突破了课程框架,体现 了考试的素质教育意识;体现了选拔会学习 的人和选择良好背景的人的高考选拔目标。例.现场学习题例.2012浙江卷37(26分)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 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 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 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6分)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可任答两点)试卷结构

12、11+2, 设问内容自然、人文交替, 设问形式简答、问答分层。 简答题和问答题的主要区别在于: 简答题考查的能力比较单一,涉及的内容 领域相对也较单一,内容范围相对较小; 而问答题则相反,它们往往考查多个能力 ,或一个能力的多个方面。 结构更趋均衡类别2010年2011年2012年 题型结构选择题444444 非选择题1303030 非选择题2262626 认知目标 层次 分值分布识记444 领会242428 简单应用323228 综合应用404040例.浙江卷近三年地理试卷结构和认知目标 2012浙江卷 试卷结构稳定,内容涉及面广,各章内容都 有所涉及,新选修的内容如旅游地理试题醒目 。非选

13、择题的区域背景格局稳定,设问和赋 分的方式不变,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全 面,图像和资料(8图、6段文字和1表)覆盖 中国、世界的比例合理;从能力层级的程度 来看,符合学生的考试要求。 二、高考地理复习对策 (一)实施进程控制计划(二)训练解题答题技巧1.制定专题复习计划2.整合专项知识内容3.制作临考复习锦囊4.引导学生分层入轨(一)实施进程控制计划二、高考地理复习对策 1.制定专题复习计划设置滚动训练方案 计划阶段复习内容第二阶段滚动训练方案 (1)设置滚动“三练”: 日单每日单项专题练习(课外); 周综每周一份文科综合练习(课内); 月模每月一次模拟测试。 (2)实行“212制”周课时(

14、每周5课时为例) 2专题讲解2课时; 1单项专题练习精讲1课时; 2与政史合成周综练习1课时,周综练习精 讲1课时。例.能力训练重点专题能力目标重点内容重点专题专题属性 地理要素分布特 征描述、规律阐 述、成因解释地理要素分布 及成因自然地理过程原理和规律; 自然地理要素地域差异特征及成因自然 地理知识 整合 能力 强化人类活动发展阶段及地域差异人文 地理地理区位因素列 举、选择、阐述地理环境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地理环境问题表 现描述、成因解 释、措施列举人类活动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关系的协调和问题地理信息提取、 运用地理信息的处 理区域地理信息提取和运用区域 地理技法 指导

15、 能力 提升地理图表判读和地理计算方法 技巧试题特征分析应试策略地理试题特征及解题技巧第二阶段复习内容2.整合专项知识内容整合必修与选修知识内容 整合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知识内容 整合地理热点与地理前沿知识内容例.“环境保护”知识内容整合首先,应将地理必修第四章与地理选 修1A环境保护两部分教材内容整合起来,根据地 理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确定考试内容 和方向。然后,整理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概念、原理, 并归纳出分析主要地理问题的主要技能和方法。整合必修与选修知识内容考核内容考核方向 主要环境 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 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保护 主

16、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非可再生 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人类对可再生资 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 源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形 成的一般过程;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 响;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 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成因、过程和危害; 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例.“环境保护”知识内容整合(1)十分重视空间定位能力训练 (2)从全局观局部,着重整合区域地理总 论知识 (3)运用系统地理知识模型分析区域地理 问题,学会探讨不同尺度地理问题的方法整合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知识内容例.中国主要地理热点问题案例1.区域产业结构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