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6894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9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观察下列两组图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要改进工具呢?石斧粟(黍或稷) 获取远古的农具和农作物等信息新石器时代的石镰新石器时代的石镰河姆渡文化猪纹钵河姆渡文化猪纹钵河姆渡文化骨耜河姆渡文化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粟、黍、 稷、大豆 等新石器前期的文化遗址距今7000年 从姜寨遗址复原图中可以了解远古社会的哪些信息?原始农耕产生后的有什么意义?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哪些重大影响与影响?影响: 大河文明,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以农业立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如重视天文历法,祭祀天地,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意义: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

2、经济变革。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加快了人口的增长。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我们怎么知道下列祖先的故事?盘古氏炎帝我们能否证明有些传说是可信的?“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下如果说商、周之书多是可靠的,那么所传虞、夏之书则多为后人的追述。再往前面追溯便只有零散的传说,在考古学发生以前,人们不可能获得任何真实的知识,只能构建一个可以任意驰骋想象的神话世界。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新石器后期的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良渚文化 神像飞鸟纹玉琮新石器(礼器)良渚文化的古城遗址.钺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

3、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 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已尤为发达;大型 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和平 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 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现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远古时期,中国少文化遗址分布的特点?为什么上古时代的历史记忆常常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保存下来?除了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材料能够传达真实 的历史信息?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对自然 的认识是有限的,往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 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而传说

4、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 传说: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 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2能为“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传说、记载和遗址 B遗物、遗址和传说 C遗址、化石和记载 D化石、遗址和遗物 3。右图是姜寨遗址中出土的鸟鱼纹细颈瓶,从中可以直接获得的历史信 息是姜寨人 ( ) A农业为主,渔猎为辅 B栽培谷物,驯养牲畜 C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D还处于母系氏族时期 4“吾祖峻德,万古流芳

5、;平定荒漠,举世称殇。订律设制,立五千年不 拔之根基,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2005年5月6日,台湾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祖国大陆时发表的祭祖文,该文发表于( )A.中山陵 B.黄帝陵 C. 禹陵 D.秦始皇陵 下列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的源头曾经是满天星斗般地分散在中华大地上 B中华文明的源头呈现多元分布的态势或格局 C中华文明起源时各区域文明的特征和作用是相同的 D中华文明起源时各区域文明之间就互相影响,出现融合趋势 中华文明是多源文明、多元文明,但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是 (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长江上游 D长江中 游

6、中华文明的 起源神话传说中的历史是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意义 反映先民创世的大致历程反映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考古发掘中的历史出土了很多玉器或成套的玉质礼器墓地和随葬品差别 明显古城、祭坛遗址初步理清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时的许多具体情境 表明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中原地区是核心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满天星斗 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时间:追溯到远古时代 内容: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 原始 农耕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生产方式: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中国特点:南稻北粟,还有黍稷大豆典型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加快了人口的增长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 意义: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